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耗散结构理论与地县级公共图书馆信息系统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自然科学中的耗散结构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针对地县级公共图书馆信息系统优化问题进行探讨;从分析公共馆信息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可能性入手,论证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优化公共馆信息系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的实质是一种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协调性活动,目的是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处于有序状态,耗散结构理论对提升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耗散结构理论的分析,探讨了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耗散结构理论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简要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自组织科学和耗散结构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并阐释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耗散结构特性及其对资源共事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本质是促进国家情报资源序化,从而实现国家情报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自组织是资源序化的最有效模式。基于此,本文基于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突变论)揭示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机理,特别是,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突变论揭示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机理,最终提出了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自组织形成与演化的整体分析框架,可以此为构建军民情报学融合策略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人们经常提到现代科学理论中的“新三论”,其中之一就是耗散结构论。1969年,比利时著名科学家普里高津提出了关于耗散结构的假说。1977年,这一学说荣膺诺贝尔奖金,从而获得了世界荣誉。1986年底,普里高津曾访问过我国。耗散结构是一种开放体系,通过与外界交换能量、  相似文献   

6.
"耗散结构"属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和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论,一个非平衡系统不断从外界吸取能量,又不断向外界耗散能量,保持其相对的定态即耗散结构就必须不断地注入"负熵流".  相似文献   

7.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具有耗散结构的特性。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过去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两个不足:开放程度太低和外部干预太多,并从共享体系结构、共享模式及资源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系统科学的兴起,在科学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获得了广泛的实际应用。70年代末以来,中国兴起了“系统热”。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学、浑沌理论等被大量介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哲  相似文献   

9.
人们经常提到现代科学理论中的“新三论”,其中之一就是耗散结构论。1969年,比利时著名科学家普里高津提出了关于耗散结构的假说。1977年,这一学说荣膺诺贝尔奖金,从而获得了世界荣誉。1986年底,普里高津曾访问过我国。耗散结构是一种开放体系,通过与外界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而建立起来的某种新型的动态有序结构。它是一个相对于平衡结构的重要概念。长久以来,在  相似文献   

10.
耗散结构理论属于横断科学,信息共享空间(IC)系统具有耗散结构性,因此,属于横断科学的耗散结构理论能够用于属于社会性较为明显的图书馆学范畴的IC领域研究,能够科学地揭示IC系统演化发展的一般原理,包括演化的目的、演化的实质、演化的前提条件、演化的触发、演化的加速、演化的调节等.该原理的揭示会促进该领域研究的理性化发展和...  相似文献   

11.
探究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发展理论,力图为其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认为理论框架、多学科性是其内涵理论;公共性理论、资源共享理论、系统论、资源集聚理论、文化自觉论是其基础理论;价值链理论、共生性理论是其动因理论;原则理论、态势互动与协同进化理论、机制理论、投入产出理论是其管理运行理论;引入社会资本理论、生产组织形式理论、负面影响理论、绩效评价理论是其发展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12.
刘学平 《图书馆》2012,(3):34-37,45
针对多类型集群图书馆的发展问题,认为理论分析框架、多学科视角下的集群图书馆是它的内涵理论。公共性理论、资源共享理论、系统论、资源集聚理论、文化自觉论是它的基础理论。用户需要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价值链理论、共生理论是它的动因理论。原则理论、态势互动与协同进化理论、机制理论、投入产出理论是它的管理运行理论。其结论是力图为其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希望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理论、生产组织形式理论、负面影响理论、绩效评价理论达到多类型集群图书馆发展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13.
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我国档案安全体系理论缺乏系统归纳的问题,文章对档案安全体系研究的理论源泉如档案保护与档案管理理论、风险社会理论、风险管理理论、灾害管理理论、信息安全理论以及安全文化与管理理论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了书目情报理论争文献信息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多视角分析了书目情报理论和文献信息理论的价值与反价值,最后提出了书目情报理论和文献信息理论未来发展的几点构思.  相似文献   

15.
论学科知识网络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调研和归纳演绎的方法,对照理论基础的涵义及其作用,诠释了知识场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知识链接理论和知识地图理论完全具备作为学科知识网络理论基础的客观条件;指出知识场理论演化形成学科知识场域,知识生命周期理论演化形成学科知识发展网络,知识链接理论演化形成学科内主题知识链接网络,知识地图理论演化形成学科知识图谱;得出学科知识网络的理论基础为知识场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知识链接理论和知识地图理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书目情报理论和文献信息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多视角分析了书目情报理论和文献信息理论的价值与反价值,提出了书目情报理论和文献信息理论未来发展的几点构思。  相似文献   

17.
“大文件观”貌似引进西方理论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理论体系.而实质是传统的“档案来源于文件”的传统观点的现实翻版.并构成了对档案学理论基础的毁灭性破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造成了消极影响,档案学研究应当回到“以档为本”.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18.
信息觅食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信息觅食理论相对于传统信息检索理论和用户行为分析理论的优势,综述信息觅食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模型,系统介绍具体研究内容及进展,结论指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袁静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1):22-29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情景敏感服务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探讨解析该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可为服务的进一步开展与实施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过程]以相关性理论、社会认知观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人机交互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深入解析情景敏感服务模式蕴含的系统角度相关性、用户角度相关性和情境观的相关性理论;从用户需求的社会认知分析、"以人为本"的服务系统设计、对用户需求满足与知识构建的支持等方面阐释情报学社会认知观理论对开展情景敏感服务提供的指导意义;情境学习理论以及泛在学习范式的形成为该服务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人机交互理论为情景敏感服务模式实现自然的人机交互和"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理念提供技术指导。[结果/结论]相关性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为情景敏感服务模式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社会认知观理论为情景敏感服务的实施提供思想指导,人机交互理论为情景敏感服务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In the disciplin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eaningful use of theory in contemporary scholarly literature is critical to helping scholars expand their repertoire of knowledge about various theories and helping them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how to skillfully integrate theory in their research. This study explored how theory was presented and talked about in seven prominent library science-focused journals from 2009 to 2011. Through a process of analytic induction, categories representing a continuum of theory talk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examined. Three main types of theory talk in library research are defined, ranging from minimal (theory dropping), moderate (theory conversation), to major (theory generation). The categor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generate a rich discussion about the intensity and degree to which theory is being discussed and used in a less-examined subse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journals. This research contributes both an explanatory structure and substantive discussion regarding theory use in library science to the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