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大多数的数学课堂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课堂成为极少数想学习的学生的课堂,不管教师绞尽脑汁把课上得多么生动有趣兼幽默,那些不想学习的学生也还是觉得与他们无关,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初中数学基础很差,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他们也认为老师不会注意到他们;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还不会学习,尤其在课堂上不知道如何去参与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2.
以前的老学生来信第一句就是问:“老师今天你U了没有?”这是我们的秘密。您想知道其中含义吗?请往下看。每准备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的心情都激动不已,备这节课我特别精心,因为我要求自己必须留给新学生们最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时间牢牢抓住学生们的心,这节课就是关键。事实证明任务又一次圆满完成,课后学生们的总结中,我确认了这一点,他们喜欢我和我的课堂,喜欢并有信心进入物理学习。您要问:法宝是什么?答曰:“U”——“幽默”。现在您知道了。我很想淡淡自己“U”感受。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生活,同样也离不开道德.一堂高效的课堂肯定是一节道德的课堂,一节不道德的课堂也不会是一节高效的课堂.又一轮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把高效、道德、和谐、尊重、发展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英语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实施"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基本学习方式.抓好"课前、课中、课后"课堂三段,即构建"大课堂"观念.  相似文献   

4.
孙凯 《辽宁教育》2009,(9):28-29
初为人师时,常常听各方的观摩课,欣赏的同时也常常羡慕做课的老师上课如何成功,学生表现如何出色.每堂课上学生没有学不会的知识,也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课堂上尽足收获的声音,总是那么完美无缺.可当我去效仿、去学习他们的做法时,却发现学生的表现总是那么不尽人意.课堂上看似解决的问题,却在课后一一暴露出来,这使得我一时对自己丧失信心,对学生抱怨不断.我发现要让他们说出"听不懂"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相似文献   

5.
【故事背景】这是我至今为止最满意的一节课,那是一次研讨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让我领略了新课程的课堂由于开放性而带来的挑战,让我真正经历了一次面对学生的意外想法,如何使它变废为宝的实战大演练。这个课堂故事给我引发了无限的思  相似文献   

6.
那次参加区电教课比赛,让我至今不能释怀,因为那是一节失败的课!原本是一次美妙的"精神"之旅,却被我不断的"问"破坏得索然无味.现在想来,其实语文的课堂就如一次旅行,而老师就如导游,学生就如游客. 想做好课堂上的"导游",我觉得就必须关注一个"问"字.教师的问,学生的问,如何问,问什么.现在对于那些热热闹闹的课堂许多人提出质疑:这节课,究竟谁是教师,谁是学生?我们很多的、不厌其烦的"一问到底",并非出于学生的求学真需,更多的只是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扭转这样的现象,我想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注重让学生敢于问、乐于问、善于问,其次注重自己"问"的有效性和主导性,最后要注意把握教师"问"和学生"问"在课堂中的一个度,让"问"成为真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故事背景】这是我至今为止最满意的一节课,那是一次研讨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让我领略了新课程的课堂由于开放性而带来的挑战,让我真正经历了一次面对学生的"意外"想法,如何使它"变废为宝"的实战大演练。  相似文献   

8.
早上第一节课,我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一进门,发现学生们都在专心致志地看电视,竟然没有几个同学发现我的出现。上课铃已经打过了,肯定他们也没有听到。什么让他们如此投入呢?从电视里传出的解说词中,我知道他们正在看埃及金字塔考古的现场报道。怎么办?让他们继续看下去?那我的课还上不上?现在打断他们,一则他们不会愿意,再则,即使我强迫他们勉强愿意了,他们也会身在教室,“心”在“金字塔”,这节课的效果也不会好。另外,说不定还会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在进行课堂引入要注意的两个关键点:1.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内容所归入的知识板块;2.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课堂教学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初次观摩这种"引导自学"课型,竟然天真地认为这种课型实在是太简单了!"今天我们来学习——";"现在开始自学——";"现在开始小组讨论—",整节课老师只需在最后概括总结性点拨一下本节课的内容.上了一节这种课型,感觉完全不是这样的!"引导自学"型课堂是预设的,但更多的是生成的,让学生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就会暴露各种各样的你根本就预设不到的问题.一节课感觉就像学生牵着我的鼻子走,在这种课堂上我有一种迷失自己的感觉,"引导自学"型课简约而不简单!  相似文献   

11.
周一玲 《现代教学》2011,(10):44-44
这是一堂小学自然课,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制作一个简易降落伞。我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了事先制作好的简易降落伞,他们的制作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看到大家跃跃欲试的样子,我自然很高兴,心想这节课肯定会上得很好。  相似文献   

12.
正有幸参加了南京市"落实课标精神发展数学思维"的小学数学市级四区联片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陶行知小学胡老师的一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一课,感触尤为深刻。我们现在倡导先学后教,为不教而教努力,从胡老师的这节课中我看到了我们的影子,也看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我的思路更开阔。以往我们的教学流程基本上都是设疑—质疑—解疑—释疑这样一个过程,这节课中没有"设疑"这一环节,改为由学生先预习,然后课堂上先"质疑",对于预习时还不太明白或不懂的环节提出疑问,然后师生合作共同解疑,是"质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常这样评价一节课:"这节课语文味很浓!""这节课语文味似乎淡了一些!"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语文味"?怎么才能体现"语文味"呢?一、静下心来,聆听课堂的"静水流声"1.让课堂回归平静。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时,很多教师课前让学生们充分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则像导演一样,"穿针引线",让这台  相似文献   

14.
昨天学校举行了一次语文教研课《螳螂捕蝉》,我甚感那是一堂异彩纷呈的课。特别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处处表现出关爱,看,不是用亲切的语言表扬、鼓励,就是温柔地拍拍肩膀,灿烂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在这节课上,教师对学生那浓浓的爱意无不让听课老师大加赞赏。然而这一节课中,我发现了一个与班级氛围极不和谐的音符——离老师最近的两个学生,他们分坐在讲台两侧,他们的表情与这节课的气氛格格不入,脸上没有喜怒哀乐的变化,好像课堂与他们无关似的。所以整节课他们没有举过一次手。  相似文献   

15.
冯丹红 《学子》2013,(6):34-35
一、课堂布趣,让学生的情绪high起来1.数学游戏——快乐"数学好玩",把数学游戏运用到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游戏情绪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告别数学课的"无聊",让数学课堂high起来。在学习"函数图像"这节课上,我选择了一个以数学游戏为载体的例题。活动一(多媒体展示):很久以前,乌龟与兔子之间发生  相似文献   

16.
郭军芳 《考试周刊》2015,(13):72-73
<正>1.关注学生的"预习"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一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炼。  相似文献   

17.
一节好课,就是一节高效率之课。想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必须要在各个环节考虑周到,既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接受知识,又能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才是一节高效率的课。  相似文献   

18.
<正>"青春期教育"是一节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的生理卫生知识课。对于初中生来讲,这是一节比较难上的课,因为它涉及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难以启齿而又迫切想知道的东西。教师如何处理这一棘手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看法。1.充分的铺垫。同样是学习生殖器官,为什么有人认为是科学,有人认为是色情,这是"相由心生"的缘故。我在教学中选择了一个小故事做暗示铺垫: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下山去化缘,他们到了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人教版第十册"分数与除法"一课.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重点,教材通过分蛋糕、分饼两道例题,让学生经历分的过程,从而揭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初次看这节课的内容,感觉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不困难,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非常理想. 初次教学:课堂陷入僵局 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我首先教学例1,创设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把三个蛋糕平均分给三个人,研究每人得到几个蛋糕.然后减少蛋糕的数量,让学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三个人,研究这时每人得到几个蛋糕,从分整数个物体开始过渡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交流和课件演示,学生很快就得出每人分得三分之一个蛋糕.  相似文献   

20.
孟敬东 《现代教学》2012,(Z2):49-50
"绿色指标"旨在让学生轻松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回归社会,获得更多的生活常识,增强能力,增强体质,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让学习变得快乐起来,课堂实效乃重中之重,"以学定教"是教师一定要遵守的理念,也就是课堂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兴趣和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非常短暂,一节课上走神的人数和次数特别多,而且教学过程中出乎意料的事情不断,一节课上,很少有学生能够自始至终地认真听完教师的讲课,学习效率自然也就十分低下了。而为人师者每天面对一群天真、幼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