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2):0006-I0006
刘文蓉,1991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同年进入山东电视台工作至今。中共党员、山东广电局首席新闻播音员、主任播音员;山东省第八届、九届省政协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第十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现主播《山东新闻联播>栏目。主持、现场采访的专题《泰山--架起生命通道》获得1998年度第二届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国家级政府奖)一等  相似文献   

2.
我觉得要成为一个好记者:他需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必须具有深入一线采访的踏实作风。 1991年我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毕业,到北京电视台“北京你早”栏目工作。这是全国第一个早间节目。我被直接分配跑公安。那时北京的公安民警特别不愿意带着记者采访作战,特别是女记者,太不方便了。一次朝阳区公安分局查抄一个淫秽光盘窝点的时候,有十几位民警从一米多高的墙上一跃而过,进屋开始抓捕。抓捕工作完成的差不  相似文献   

3.
8年前,陈晓宇临近高中毕业时,母亲从报纸上看到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在内蒙古招生的消息,就把女儿领进了考场,谁知,竟真的“试”上了,成为北广在内蒙古考区录取的唯一一名考生.陈晓宇天生一副好嗓子,对播音有种天然的悟性.经过四年的播音专业学习.从理论上更加丰富了自己的头脑.1990年,她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部《经济半小时》节目组.1992年 8月 31日,中央电视台又推出《经济信息联播》节目,陈晓宇从此和这个节目一起出现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4.
与赵琳相约,相约在每晚8时中央电视台二套的《生活》板块中,你会发现她的主持,在带给你生活的知识和启示的同时,还在传播着快乐与真诚; 与赵琳相约,相约在她获得“华鹤杯全国电视经济节目十佳主持人”后的一个冬日,阳光暖融融地包裹着她温柔的笑。一脸的真诚与专注里,她娓娓地细述着《生活》内外的生活…… 赵琳是1998年刚刚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京妹子,但她和《生活》结缘却是两年前的事。那时大三实习,她庄重典雅、随和自然的风格引起了领导的重视,便让其担纲《生活》主持。自是以后,在她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她已成为《生活》里数得着的“名牌”了。  相似文献   

5.
艺凡 《记者摇篮》2007,(1):47-48
2006年11月26日,2006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在天津隆重开奖,本届金话筒奖是由中宣部批准,首次全面面向全国播音员、主持人的国家级政府奖项。我有幸和北京电视台的徐韬、上海电视台的豆豆等10人获得了本届金话筒奖个人奖的提名。在参加颁奖典礼的同时,我还参加了金话筒获奖作品的经验交流研讨会,通过研讨会以及和各台同行们的交流,我有很多的感受和触动。得奖同然高兴,但站在全国电视媒体这个大平台上横向去比较,尤其是把目光瞄准在湖南卫视、东方卫视这样有影响力的上星台时,作为一名城市台的主持人心中更多的却是一种紧迫感和压力感。  相似文献   

6.
徐滔——1991年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电视制作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电视台,最先是在《北京您早》专栏。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就以新闻报道《传单诊所》而荣获北京新闻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她的《隆福大厦火灾纪实》、《苦孩子熊琦抚养案》等社会新闻报道,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其后又成为北京电视台新闻部政法科的女记者,先后被评为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度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所采编的电视新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电视新闻奖、北京新闻奖等奖项30多个;1997年被评为全国“百佳”优秀新闻工作者,当时是最年轻的一个。2002年8月获范长江新闻奖。  相似文献   

7.
史小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全球资讯榜》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沉稳平实、温婉亲切。1995年她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曾在四川电视台和重庆电视台《新闻晚报》、《渝州畅晚》、《巴渝风》等节目担任主持人。2002年7月加盟央视《经济信息联播》,2004年3月进入《全球资讯榜》。参与主持了央视经济频道“创新设计之夜”,“2005年CCTV中国年度汽车评选颁奖晚会”。见到史小诺是在一个温晴的下午,她一身休闲装,简约但很精致,随意而不失典雅,比荧屏上更显青春,尤其笑起来,越发有韵味。史小诺从小爱好文艺,是学校里优秀的报幕…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1988,(3)
1987年10月初至11月底的两个月时间里,全省11个市的广播电视播音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先后对本市的播音员进行了初级职务的评定和中高级职务的推荐工作。12月15日至21日,江苏省播音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对被推荐中、高级职务的播音员进行了评审。评委会成员在主任委员林田,副主任委员韩泽、王友鑫的主特下,对报送的51份材料,进行了认真的评审。评委们以严肃、认真,缜密、和谐的精神展开工作,使评审工作进行顺利。评审结束时,评委们一起座谈了这次工作的感受。大家对播音队伍的建设;改革对播音业务提出了哪些要求;播音应向什么方向发展等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林田很动情地说江苏省有一支“水平很好”的播音队伍。她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播音员要参加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而不能只限於“播”。在肯定了江苏播音理论探讨“较为勤快”的同时,指出:要有一支既有理论,又有业务水平的健康的播音队伍,就要在骨干中有好的带头人,他们是会做组织工作,富於牺牲精神,并善於在实践中总结,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人。邹荫辛为我省播音队伍的现状归纳了五个特点:“是有献身精神的;在实践中锻炼学习成长出来的;比较接近人民群众的;具有改革精神的;珍惜师承传统的队伍”。提出“领导要改变重物色,轻管理;重使用,轻培养的做法,引导、帮助播音员走一专多能的路。”他还分析了群众的接受心理,认为:发挥广播的特点与优势,还有不少工作需要播音员去从事,“播音员应该是宣传艺术家。”下面刊登的是其他评委们会后写出的座谈会上的发言。希望他们的发言能够引起您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常听经济台直播板块节目《青春快车》的听众一定对这么一句话印象深刻:“《青春快车》提醒您:青春没有回程票!”而《青春快车》节目主持人王泉(播音名周卉)也正是用她自己的努力向青年朋友注释这句人生哲言的。听王泉的节目,人们会感到购是一名快乐的“司机”,在“快车”开通的1600多个日子里,风雨无阻地驾着“快车”准附驶向站台,通过电波播撒她那充满阳光的笑声,甚至有人说“她(王泉)就是阳光的代名词”;然而走近王泉,你会发现热情、开朗的王泉的另一面──勤奋刻苫,踏实敬业。每天,王泉匆纫吃罢午饭就和搭挡走进直播…  相似文献   

10.
朱虹,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播音员,198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的朱虹应河北电视台国际部之邀,拍摄该台自成立以来第一个英语专题片。朱虹在片中担任主持人和翻译。那是她平生第一次上电视、第一次做节目主持人。后来又跟着拍了几部专题片,从此便和电视结下不解之缘。1988年,河北电视台在全省范围内招调具有编、采、播能力的播音员。这是朱虹一位在电视台工作的老师告诉她的,并叫朱虹前来报名考试。朱虹觉得试一试也无大碍,就去了。负责招考的老师见到朱虹说:“你叫朱虹,我认识你,你拍过的专题片我看了,这样吧,你直接参加复赛得了。”经过一番严格的考试,河北电视台终于从几百个报名参赛者中选中了五个人,其中一人就是朱虹。这是经观众投票和民主评议投票选出来的五个人。电视,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新闻媒体,向朱虹展开了她一向陌生而又新奇的世界。那时的工作环境很艰苦,国际部只有五个人,选题、创意、采访、播音等都由自己来干,虽然苦些累些,但朱虹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同时,朱虹还担任河北新闻联播的播音员。  相似文献   

11.
张蓓 《今传媒》2011,(11):1-2
上海广播电视台作为中国创建最早的电视台之一,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最有价值的优质媒体平台和播出机构,自1993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节目主持人委员会举办第一届金话筒评奖以来,至今已有30多人次播音员主持人获得"金话筒奖"。2010年11月,在此届"金话筒奖"评选中,上海广播电视台共有3人获此殊荣,其中,施琰以《文化主题之夜—我从少先队走来》获电视主持作品"金话筒奖"。本期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上海广播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2010年"金话筒"的获得者——施琰。施琰,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甘肃兰州人,艺术硕士,曾先后供职于甘肃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上海广播电视台。2006年在主持《新闻报道》期间,荣获上海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二等奖;2009年主持《密码情书》栏目,获得上海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作品一等奖。同年,她揽获上海传媒人播音主持一等奖;2010年10月获得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2011年其主持的《市委书记俞正声专访》报道荣获上海广播电视一等奖。  相似文献   

12.
初会于芳,似乎感到她有些腼腆,不太爱说话,偶尔报以微微一笑。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开朗、热心肠的人,无论谁向她请教什么,她都会不厌其烦地解释或示范。如果忙里偷闲和她聊天、打牌,她则十分健谈,每每打牌挨涮,她也总是憨憨地一笑,犹显“大将风范”。 于芳真名吴忠伟,于芳是其播音名。于芳同广播结下的不解之缘,还得从“兵团”说起。 1968年,在北京房山参加“三夏”劳动的她,听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招人,便和几个同学商量,决定一起去“兵团”锻炼。15岁的她,在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便报名去  相似文献   

13.
新近认识了一位朋友.他以全班第一的专业成绩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被一大城市的知名电视台招募旗下,准备一展宏图。然而,他到体育部.被体育部拒之门外;到新闻部.也不受赏识重用。理由是;他的语言太正,太标准,没有特色,一股中央电视台的味儿。“我们学习的标准就是中央台,这难道错了吗?”他一遍遍地问别人,也门自己。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优秀新闻播音员的标准在变迁。仅仅是几年以前,我们认为的好话音员是:罗京,张宏民,邢质斌。李修平等等,他们字正腔圆,朴实端庄.正襟危坐,表情严肃,一声“各位观众晚上…  相似文献   

14.
16年前,在郑州举行的河南省首届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比赛中,冷不丁杀出一位年仅7岁、名叫海霞的小姑娘,她一路“过关斩将”,以正确的发音和丰富的感情博得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第一名。之后,在四年一次的河南省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比赛中,海霞又连续夺得第二、第三届比赛的第一名。如今,这个当年的“小海霞”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成为“晚间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之一。 电视观众真正熟悉海霞是从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改版后的“晚间新闻”开始的。当时,她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仅半年多时间。海霞一露面,就以其纯正的发音和蓬勃的朝气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当初,中央电视台决定改革“晚间新闻”并启用新人时,谁也不敢保证能把这个节目的收视率提高多少。如今,“晚间新闻”的收视率在中央电视台的各个栏目中很靠前,达到19%,毫无疑问,这与中央电视台大胆启用新人  相似文献   

15.
白色的羽绒服,乌黑的斜刘海,灵秀、纤细,身姿优美。为了我的约访,她从城西打的过来,为了让我方便一点。访谈进行得轻松顺畅。她时而侃侃而谈、风趣生动,时而放慢语速、陷入沉思……被网友誉为央视最美女主播的她,汉中出生,西安长大,北京求学。从北京电视台的名嘴,到第五届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冠军;同时归零成为待业者,半年后走进央视新闻节目直播间,一度沉寂,再而飞扬。有人说,胡蝶所走的,是普通人只要肯努力就可以通向成功的路;也有人说,胡蝶脱颖而出,代表央视新生代播音员的崛起。这是一个宽容的时代、多彩的时代,有着鲜亮的翅膀,她一定会翩然起舞的。胡蝶自己说:我不过是一个典型的Little Potato,可以没有光环,但不能没有目标。‘80后’并非人们想象的有那么多阴影,相反,我们很阳光、很健康。她清澈的目光直视着我。  相似文献   

16.
信息动物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人会上网、会使用手机,动物不会!
  当然,这只是开个玩笑。但离开了网络和手机,人还能活吗?肯定能,只是活得不舒服、不自信、不踏实。你有没有在吃饭或者聊天的时候突然翻出手机查看,然后发现其实并没有响?并没有人找你汇报工作或者指派任务(让人沮丧的是你分明很清楚即便漏过了某些电话也无大碍,因为你并不是某国总统,也不是跨国公司的CEO或全球瞩目的UFO),但你就是担忧,仿佛随时会错过生命中很重要的事情。或者,你一进家门就顺手打开电视机调到新闻频道,一上车就调到新闻频率,一进办公室就打开电脑浏览新闻,虽然你明白自己不是报社总编或电视台台长,但就是潜意识里不愿错过任何重大新闻(哪能天天都有“重大新闻”!我们害怕把新闻“落下”,其实是我们害怕自己被“落下”)。以上症状,传播学上应该叫“信息依赖症”。  相似文献   

17.
你也许,根本没听说过萧飒。她十七岁,便以“文学天才少女”的姿态成名,作品三次入选台湾《年度小说选》,分别是1978年、1980年和1982年——那一年,你出生了吗? 你很可能,知道杨惠珊,即使你没看过她演的《玉卿嫂》。我曾经与美国朋友坐在国贸里的星巴克聊天,他自称略谙中文,我信手一指对面的招牌,他认真地看了半天,念出—个“工”字,浅蓝眸子极其无辜:“那三个字太难了。”连起来是“琉璃工房”,正是杨惠珊的产业。从艳星到工艺美术家,华丽转身?啊不,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相似文献   

18.
认识赵勤好几年了,近两年,联系得更多,常和包括她在内的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吃饭,喝茶,聊天,且聊天多以文学为主。这很有意思,尤其在这种文学越来越边缘化的当下,我们的行为不能不说是有些逆潮流而动。赵勤是个认真的人,对文学的执着让人钦敬,一些写作观念也总会让人耳目一新,尤其近两年发表的一些小说,在结构、语言、故事等方面总有独到之处。比如最近在《西南军事文学》杂志发表的《祝你幸福》,  相似文献   

19.
微笑,很微小,可当你能每天微笑,却能散发快乐的无敌能量!时常保持一颗微笑的心,是对自己最好的奖赏。在微笑中坚持,在微笑中奋斗,这样的境界才是最值得珍惜和回味的!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自己的努力,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她在舞台上短暂时刻的停留,凝聚和爆发的情感却是她在台下无数倍努力付出的结晶。她为观众传递着美丽的声音,渲染了一种更加优美的情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使人精神为之振奋,和观众以深有同感的共鸣。大家都叫她才女,并且是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才女。她能主持,会演戏,善歌唱,她在大学期间就担任节目主持人。她活泼大方的主持风格为观众带来了爽朗的笑声,阳光般的笑容总是给人以精神的舒爽;丰富的主持阅历让她修炼了镇定自若,处之泰然的性格;她至高无尚的工作态度以及孜孜不倦的追求事业的精神触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灵。她就是美丽、执着、坚强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朱丹。朱丹,女,浙江东阳人,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北京电视台《每日文娱播报》主持人;爱奇艺首档高端真人秀访谈节目《青春那些事儿》节目主持人;原浙江卫视主持人。主持过《我爱记歌词》、《爱唱才会赢》、《中国梦想秀》等电视节目。2011年10月6日晚,在第八季《麦霸英雄汇》节目中,正式宣布离开《我爱记歌词》的舞台。2012年5月,加盟北京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每日文娱播报》、《安徽卫视的势不可挡》。2012年10月签约湖南卫视主持《女人如歌》。2009年,获华鼎奖"中国年度综艺节目最佳表现女主持人"奖提名并得奖;2009年3月28日,获第二届(2008年)《综艺》年度最具潜力主持人奖;2011年11月29日,获2011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年度"最受大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奖;2011年12月13日,获得2011最受手机网民关注大奖;2012年6月,出版自传体心灵笔记《放慢.快乐——微笑的力量》;2013年1月4日,主持《青春那些事》摘得爱奇艺正能量绿水晶。  相似文献   

20.
一时间已经过去近20年了。70年代末,有一次向我的朋友勤廉提起:省广播电台有位叫张爱萍的,她播新闻通讯或专题节目时,富于感情的声音很美!勤廉红了脸:“你说的就是我爱人。”又过了10来年,时当80年代末,我又问勤廉:“一些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播音工作、人物访问、游记一类文章,语言很流畅,笔尖蘸感情,署名是张培,看来是个年青人,你可认识?”勤廉又红了脸:“张培已经不年轻了,那是我老伴的笔名……”我们齐声哈哈大笑了!这才是“天上地下”人间何处不相逢!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