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艾略特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座高耸的里程碑。通过对他早期作品《序曲》的分析以及将其与中期作品《荒原》的对比,可以看出他以《荒原》为代表的中期作品是如何在主题和创作技法方面对早期作品进行继承、发展和升华的。  相似文献   

2.
人性的突围是张贤亮作品,特别是他早期小说创作中最可贵的思想内容。他的早期小说创作通过对作品主题的设定和女性角色、知识分子角色两类角色的塑造,写出了人性在残酷环境中的突围。  相似文献   

3.
司马文森自一九三六年开始从事创作直至一九六八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一共写出近三十部作品,包括长、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电影剧本等等。抗战期间他在桂林主编《文艺生活》,不仅影响华南、西南,而且风行海外。笔者就他早期创作进行评述。因为其一,司马文森早期创作大都以闽南社会为背景,较准确地表达了抗战前夕闽南社会现实,表现闽南人民的精神风貌,故事情节与日常生活相联结,对特定地区的地理风光、民俗风情都刻画得纤细入微、亲切动人。其二,司马文森一开始从事创作就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这就为他毕生创作奠定了基调。他早期某些艺术手法在其后创作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渐臻成熟,从而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探索司马文森早期作品,对于进一步研究他的创作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音乐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他的大部分作品创作是在白银时期。纠缠不清的痛苦和无尽的折磨是他一贯的鲜明风格,他的创作原则是:他只听凭自己灵魂的召唤。长诗、画面性、标题性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三大特点。一、早期到成熟时期1873-1897年是拉赫玛尼诺夫作品尚未成熟的时期,他的早期作品有《阿列科》和献给柴可夫斯基的《图画幻想曲》、和弦乐幻想曲《岩石》、《哀歌三重奏》。其早期的创作为以后的创作作风格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方英文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旨趣,对其早期创作、阅读偏好、文学观念和创作心态等情况进行访谈。方英文的创作风格受到多位中西作家的影响,他认为文学是一门回避的艺术,好的作品理应避开前人,亦要“简单”易懂。优秀的作品大抵是悲喜混淆的,而且是悲大于喜的。在进行创作时,他无意启蒙、教育别人,会删掉作品结尾处的“拔高”和“哲理”,留下空白。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方英文式的语言”“方氏修辞”得以形成,而他的作品也给读者留下了幽默诙谐、寓悲于喜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哈代的作品情趣盎然,清新喜人并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远离尘嚣》既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早期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不仅代表着哈代早期创作思想发展的轨迹,而且他后来创作的小说都与其有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对这部作品中悲剧思想、爱情婚姻观以及女性观的分析,对于我们研究哈代作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叶婷 《文教资料》2013,(19):62-63,69
本文对“近代歌剧之父”蒙特威尔第对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波涛在轻声细语》、《克露戴尔,为什么要离开我?》创作背景和作品进行分析探究,客观评鉴此时期他的牧歌创作。  相似文献   

8.
黄自是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在他的创作中数量最多的是声乐作品,其中尤以艺术歌曲影响最大。在和声技法上他虽然深受西方作曲家的影响,但同时在创作的诸多方面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化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斯特拉文斯基是美籍俄国的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早期创作了三部芭蕾舞剧音乐:《火鸟》、《彼得鲁什卡》和《春之祭》。本文通过对斯特拉文斯基早期创作的三部芭蕾舞音乐特点的分析,来研究他在这一时期音乐作品的革新性以及同时代的人对他音乐创作方面的看法和态度。在对这三部作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来探讨芭蕾舞剧音乐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是斯克里亚宾早期音乐创作阶段的经典之作,集中体现了他早期音乐的创作风格。本文通过对《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的分析,了解他早期音乐创作中对于古典奏鸣曲式的借鉴与创新,从而加强对作品的整体结构把握,并且为这部作品的演奏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