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纵观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形成过程,多校区办学在拓展新的教育发展空间、优化学科结构建设、整合办学资源、弥补教育资源不足和提高高校竞争优势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解决了一些矛盾,但是由于多校区的文化底蕴、历史内涵、区域特色等不同,使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实际运作效果与期望值之间存在颇多矛盾和问题,而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引用协同管理理论,试探多校区办学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多校区办学给高校教育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增加了高校本身竞争力,但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也成为当前高校管理中一个新难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多校区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构建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多校区办学模式除了给当今的高校教育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增加高校本身竞争力以外,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将简单剖析中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的情况,并对相关问题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的合并重组与扩建,多校区格局已成为我国高校的一种重要空间存在形式.多校区空间分散形态对高校管理、教育教学、科研等办学活动的效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多校区高校应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对策来保障三大办学效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陈云峰 《文教资料》2008,(32):147-14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很多高校都在尝试或推动着一校多区的办学实践.多校区办学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强了高校的竞争优势.文章从多校区办学的管理思路、管理基础、管理策略及管理目标等方面,就在大学多校区办学进程中如何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办学效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对高校办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增加专业设置、扩大办学规模、加深办学层次,就成为各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多校区办学也成为很多高校选择的发展模式.在跨校区管理这一新课题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党团学管理工作就成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一项新的挑战.本文旨在对跨校区党团学工作遇到的挑战进行梳理,并且对新的管理方法进行积极探索,为跨校区学生党团学管理工作创造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发展条件下,学生社团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多校区办学社团文化传承、资源利用以及沟通交流、社团骨干的衔接等问题的滞后,已不适应多校区办学管理的模式。要使学生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至少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实现多校区办学社团的科学管理;二是如何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建立社团工作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多校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发展。本课题通过调查分析我区内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和原因,在我校现有的学生社团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模式上,提出我区高校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建设的方针、原则和具体措施,为推动我区高校多校区办学学生社团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多校区大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和资源整合方式.多校区大学的学生管理与传统的大学学生管理不同,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在运行机制、组织管理结构和教育内容上都出现了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文章从现今多校区条件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构建高校多校区运作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和探讨高校多校区运转的学生管理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多校区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这给高校原来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带来了许多新的冲击和挑战,其中,学生党建工作尤为突出.本文从现阶段多校区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入手,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多校区办学是当前高校较为普遍的办学模式。本文从高校多校区办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强化“一个大学”的办学理念,从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专业布局,发挥校区间的竞争优势等角度,积极探讨了多校区形势下教育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学生思想教育等方面的人性化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如何有效地管理多校区,是众多新校区管理者面临的一个课题。在纵观国外高校校区管理模式和调查国内高校新校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概括分析,从而给正在新建校区或将要建新校区的管理者一定的提示。  相似文献   

12.
多校区教学管理面对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校区教学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和深化的结果,在教学管理上存在着管理跨度大、资源配置不均衡及共享困难、监管不到位等难题。本文拟从教学管理角度,着重探讨多校区办学在教学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多校区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论多校园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多校园大学的出现进行了分析,对其产生方式进行了介绍,讨论了在多校园大学中建设校园文化的两种做法,认为在新大学中保持多样性的校园文化和建设一种新的校园文化都有其理由,但应在对学校发展目标明确定位的基础上对多校园新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准确定位,处理好和原来大学校园文化的关系,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长期的共同努力,建设多校园大学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4.
由于高校合并或者高校增设新校区会形成拥有多个校区的大学,这些大学的实验用房需要通过整合提高使用效率。对多校区大学在实验室用房整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tries to accomplish two tasks. First, it use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differentiation to shed light on the expansion of the Mozambica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 consequence of the global neoliberal dynamics of higher education. Second, the neoliberal framework is applied to accou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campus systems in the country. The paper argues that, on the one hand, the dispersion of multi-campuses resulted from an early stage of loosely regulated expan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liber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mpetition for students, in a market driven economy dominated by the existence of two main public institutions absorbing two-thirds of the students, promp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satellite campuses by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with serious and adverse implications for quality.  相似文献   

16.
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其实质是一种学生住宿社区管理模式,是对我国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论文通过对我国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与美国高校住宿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异同之处进行比较,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师资管理改革的核心是大力提高教师素质,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建立创新的师资管理模式。对师资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创新模式的构建以及创新组织的管理等进行研究,可以为地方师范院校在师资管理方面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也可以为地方师范院校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壮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推动地方师范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学生公寓区内的学生工作淡化、弱化的倾向,创新地提出学生工作社区模式概念,并从学生工作体制、学生工作队伍、运行机制等方面对社区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可以适应新时期学生工作瞬息万变的特点,拓宽学生工作领域和渠道,把握学生工作的规律,使工作更有预见性和超前性,取得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成效。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高校实验室的分散型管理模式和集中型管理模式特点的深入思考,提出了集中型管理模式基础上的开放管理模式,并提出了大众化教育下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现代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人性化、弹性化、多样化的管理理念。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不同院校的学生管理环境和模式都会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有重要影响[1]。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的学生管理体系是在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依据学校与国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希望摸索出能够满足中高职衔接学生学情和符合中高职教学模式改革规律的新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重要保证[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