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99-2011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此消彼长,并且财政预算内拨款和学杂费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经费来源的两大主渠道,其它教育经费来源在教育经费总量中的构成比例很少,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目标尚未实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1994—2001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趋势看,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目标尚未真正实现,且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和学杂费呈现此消彼长的二元化趋势。中央和地方属高校在经费来源结构与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上的差异表明,教育经费向中央属高校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具有现实必要性,但必须兼顾公平原则,保证中央和地方属高校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不同地区高职高专教育在生均学杂费绝对数、生均学杂费占生均教育经费比率、生均学杂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等教育学杂费地区差异固然难以避免,但必须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可以降低高职高专教育经费对学杂费收取的依赖;积极开展办学成本核算,可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科学性和地区均衡性;实施差额学杂费政策,可以减轻弱势群体的学杂费支出负担.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近年来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呈如下变化趋势:地方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中央所占比例逐年降低;在一般来源结构中,学杂费比例逐年上升,财政预算内比例逐年下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成本分担理论与能力支付原则是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变化的理论基础,国家政策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社会投入的比重趋势不仅反映各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与来源的变化,更是研究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动向的重要指标。1998-2008年我国和OECD主要高等教育强国的高等教育社会投入总量占GDP比重均呈上升趋势,但来源结构变化存在差异。我国学杂费大幅激增,2008年为1998年的5倍,而学杂费以外的其他社会投入曾经稍有增长但又出现下降趋势;OECD主要高等教育强国除英国学费在2005年开始成倍骤增外,学杂费缓慢增长,部分国家甚至出现学杂费比重下降情况,但其他社会投入比重则一直上升。要促进更加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我国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重点:一是应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二是高校努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使企业在高校的合作投入成为一个重要增长点;三是完善学杂费分类政策,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近年来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呈如下变化趋势:地方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中央所占比例逐年降低;在一般来源结构中,学杂费比例逐年上升,财政预算内比例逐年下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成本分担理论与能力支付原则是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变化的理论基础,国家政策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社会投入的比重趋势不仅反映各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与来源的变化,更是研究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动向的重要指标.1998-2008年我国和OECD主要高等教育强国的高等教育社会投入总量占GDP比重均呈上升趋势,但来源结构变化存在差异.我国学杂费大幅激增,2008年为1998年的5倍,而学杂费以外的其他社会投入曾经稍有增长但又出现下降趋势:OECD主要高等教育强国除英国学费在2005年开始成倍骤增外,学杂费缓慢增长,部分国家甚至出现学杂费比重下降情况,但其他社会投入比重则一直上升.要促进更加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我国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重点:一是应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二是高校努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使企业在高校的合作投入成为一个重要增长点;三是完善学杂费分类政策,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依据1996~2003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总量数据,运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未来五年内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总量状况,预测过程中灰色模型自身“小样本”、“贫信息”的特点,使得计算简便且精度较高。并以总量预测为基础,分析未来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的发展态势。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在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在相应地转变,而非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逐年增加,并在教育经费投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文讨论了福建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来源渠道、各项投入的比例、变化等基本现状,从总量和结构方面分析扩招以来福建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结果显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在逐年递增,但总量仍显不足;生均教育经费不足,高校办学基本条件紧张;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单一,多元化模式尚未形成;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0.
高耀  方鹏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6):100-104
1999~2005年期间,江苏省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呈现出地方教育经费总量增长迅速,但生均教育经费下降;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不断下降,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持续增长;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实际呈二元化等趋势。江苏省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苏南、苏北差异较大,必须切实解决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缓解高等教育领域的地区不公平问题,以促进江苏省高等教育的整体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在经历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显示出一些特征,如财政拨款向科研倾斜、学杂费收入比重基本稳定、高校销售及服务收入稳步上升等.相比之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中存在着财政性经费保障力度仍需加强、居民学杂费负担过重等问题.基本对策是:保障和引导财政性经费投入,控制并分类制定学杂费标准,提高高校销售与服务收入获得能力,完善社会捐资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以互联网为首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教育信息化2.0工程的进步提供了硬件基础。加上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及慕课风靡全球,人大附中提出“双师教学”这一概念并进行实验。“双师教学”最早于广西启动实施,旨在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提升我国人均受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由赋予每位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部署,再到全面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教育公平这一模样日渐清晰。本文中的“双师教学”目的就在于推进区域基层教育,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柬埔寨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教育支出、家庭教育支出、社会团体和宗教人士捐助、政治家的捐赠、学校自筹资金以及国际援助等。目前,柬埔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总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以政府教育投入为主的多渠道集资格局逐步形成,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开支逐年增加。但是,柬埔寨教育经费的投入仍然不足,政府需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教育经费的充足。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实现完全免费义务教育的现实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费是义务教育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杂费”。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乱收费、多收费的免费范围扩大在到免除困地区、杂费、书本费及住宿费,实施完全的免费义务教育?就1998年的情况而言,对全国范围内的义务教育免费范围扩大到免除学费、杂费、书本费及住宿费,实施完全的义务教育?就1998年的情况而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我国高教经费收入总量呈不断上涨趋势,但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缓慢,经费成本分担尚未形成合理的机制。此外,科研经费不足、生均学杂费偏高等问题比较突出。为此,政府不仅要加大科研经费向高校倾斜的力度,进一步减少经费对学杂费收入来源的依赖性,而且更要通过加强民办投资、社会捐赠、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等途径来促进高教经费投入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扩展模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等教育的扩展模式,对于认识政府和居民在高等教育扩展中所承担的财政责任,以及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是本轮高等教育扩展的主体。本轮高等教育扩展属于以收费为主的扩展模式,学杂费在扩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扩展过程中,政府对学杂费标准的制定,没有充分考虑居民收入水平。居民储蓄对于高等教育扩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高等教育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居民储蓄的增加。为了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政府应加大对地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另外,政府在学费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也应考虑居民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义务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正面临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转型升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符合教育公平和效率的价值追求。由于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投入紧张、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教师流动财政支持乏力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有效监督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着发展水平低,地区、城乡、校际发展不均衡的困境。保障经费投入持续稳定是义务教育走向优质均衡的关键,要着重推进教育费改税进程、合理配置地方政府财权事权、改善师资流动财政补偿机制、健全义务教育财政资金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投入来源结构不均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职业教育经费短缺、投入不足的问题中,其经费来源结构不均衡是其关键,集中表现为: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日益弱化、职业教育学费占总投入比例偏高、社会力量投入不足且不稳定。因此依据职业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落实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投资方的责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为求学者提供接受职业教育良好平台,同时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鼓励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