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观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论指导,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的深度根源。虽然学界的研究不断拓宽和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但并没有把现实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和落脚点贯穿始终,最终也没有构建起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观。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欧克肖特揭示了隐藏其后的两种知识类型,即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这两种知识是可以区分但不可以分离的关系。逻辑和语境上的一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欧克肖特的知识观成为可能,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观应包括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两种类型。以这种知识观为工具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会发现明显的知识失衡:对技术知识的偏重和对实践知识的忽视。这种技术知识的失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最高期待只能是"熟练掌握理论教条的人",很难触及人的灵魂中最深处的部分,并且实际上已然引起了受教育者的反感。针对这些弊病,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理念上树立科学全面的知识观,恢复"实践"的应有地位,在行动上打破思想理论宣传教育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壁垒。  相似文献   

2.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需要理论知识教育和理想信仰教育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的。推动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转化是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存在信仰教育的应然与实然的矛盾,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知识性与信仰性的模糊认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明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信仰教育的性质,从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入手,准确把握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之间的关系,优化目标体系,转换教学逻辑,整合方式方法,推动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化与升华。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源自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和实践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目标,更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生命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的薄弱环节,需要引起重视,作为关键环节来对待。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基础建构中,须处理四个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与社会应用的关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内部各知识子系统关系。从社会应用、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目标等实际出发,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建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后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4.
知识与信仰的动态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变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并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的需要。要实现该转变就必须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处理好主导信仰与多样信仰的关系,确立分层次的信仰教育目标,并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根本目标。该文以追求课堂、教学、教育三个效果为主线,以实现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目标,从实践层面探索提高思政课质量,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根本目标。该文以追求课堂、教学、教育三个效果为主线,以实现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目标,从实践层面探索提高思政课质量,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由于"注入式"教育理念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师生之间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误以为是二者主体人格上的不平等,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简单地从属权威和方法单一地灌输,其后果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化.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不断生成和建构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是教育的主宰者,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应与学生的思想共舞.在新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平等、对话、沟通、理解"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孔超 《继续教育研究》2012,(11):129-1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求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办学实际进行重新审视和科学规划。应构建体现大工程观、大德育观、大实践观、大文化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突出思想道德教育、意志品质锤炼、工程文化教育、现代教育方式、职业生涯规划、队伍一体化建设等内容和举措,以保证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9.
知识与信仰的动态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就高等教育来说,在长期以来形成的主知教育背景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教育向信仰培养的转变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并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的需要。要实现该转变就必须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处理好主导信仰与多元信仰的关系,确立分层次的信仰教育目标,并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客观的历史进程,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呼唤,其基本实现方式在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形态、价值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的现代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现代性”属性。解释性知识与规范性知识、标志性概念与引领性命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知识生产的基本对象,推动面向现代化的知识形态变革,是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主体性的关键所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方式发生深刻演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态的现代化,要以实践目的为指向,形成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生产实践、生活实践、育人实践、治理实践、虚拟实践等实践形态。要在现代化的历史架构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位阶与价值实现等问题予以现代性思索与历史性确认,塑造其现代价值形态。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成果上升为制度安排、转化为制度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与国家制度体系进行深层联结,予以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以全方位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