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岸 ,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域 ,季风环流是影响我国气候的重要类型。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又位于中纬地带 ,这一纬度地带的高低空都盛行着深厚的西风环流 ,我国全国各地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其强烈的影响。如果我们注意收看中央气象台每天发布的卫星云图 ,就可清楚地看到 ,我国上空经常都有从中亚、青藏高原、孟加拉湾一带移来的大片云系 ,而且随着这些云系的移来 ,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发生强烈、明显的天气变化。这些现象的产生 ,都是西风活动的结果。中纬西风分三路进入我国。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阻挡 ,由西面东进的西风急流分为南、…  相似文献   

2.
沙尘溯源     
由于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季风和西风影响是北部地区气候的两种重要的大气环流形式.可是当人们谈及大陆北部地区的沙尘天气时,往往是只着眼于季风而避开西风环流,当然西风的影响虽然不如来自于太平洋东南季风大,但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张国 《地理教育》2010,(1):38-39
季风气候是亚洲气候的显著特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的东亚季风,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形成的南亚季风,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气环流系统,控制着这两个地区的气候。东南亚位于这二者之间,两种季风对它都有影响。不过这两种季风的性质不同,从气候特点来比较,两者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由于海陆分布及其热力差异的影响 ,使盛行风向随季节而变化的现象 ,称为季风。它会使天气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于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且面临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热力差异非常明显 ,亚洲大陆及其邻近海洋的海陆分布形势 ,以及高空行星风系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 ,形成了亚洲特有的季风气候。亚洲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北起俄罗斯远东滨海区 ,经日本、朝鲜、中国 10 5°E以东地区 ,至东南亚、南亚等。根据季风所在的位置可分为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一、季风的形成(一 )海陆热力差异是东亚季风形…  相似文献   

5.
巍峨壮丽的东岳泰山,地处欧亚大陆的东部边缘,以“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巍然屹立于华北平原之上。泰山极顶(岱顶)海拔1545米,与山脚下的泰莱盆地相比,相对高差达1400米。泰山既受中纬上空西风环流的控制.又受东南季风环流的影响。因而山脚下具有四季分明.雨量集中于夏季的特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同时.由于泰山是山东地势最高、相对高差最大、地形切割最为强烈的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而递减;降水随高度而增加:气压随高度而降低;风速随高度而增大。而使岱顶具有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雨量充沛、随地形地势多变的山地气候特点。山顶与山下气候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一、风海流主要分布在常年有盛行风吹拂的海区及季风影响的海区 (见表一 )。表一盛 行 风风海流名称低纬信风东北信风 (北半球 ) 北赤道暖流东南信风 (南半球 ) 南赤道暖流中纬西风西南风 (北半球 ) 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挪威暖流西北风 (南半球 ) 西风漂流 (寒流 )极地东风东北风 (北半球 )  千岛寒流 ;东格陵兰寒流 ,拉布拉多寒流东南风 (南半球 ) 南极环流季  风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我国南海、台湾海峡的季风洋流  二、密度流由于各海域海水温度、盐度的不同 ,引起海水密度在水平方向上的不…  相似文献   

7.
高梅 《地理教育》2006,(6):29-30
一、东亚、南亚 1.气候特点:东亚、南亚典型的气候是季风气候,分为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南亚季风冬季少雨,夏季多雨,全年高温.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有所不同,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南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相似文献   

8.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是高中地理上册第二章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图示法进行分析,其过程如下:第一步:先让学生读北半球亚欧大陆盛行风模式图(如上图),在乙图上标出A′、B′、C′、D′、E′5处的风向,在学生回答前,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两个知识点。1.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及其季节移动。甲图是1月份的情况,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移动,使此时的气压带和风带与春秋分时相比向南有些移动,中纬西风带也南移,因而A、B均位于中纬西风带…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 ,它使高低纬度之间 ,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 ,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主要讲述最具典型意义的两种环流形式 :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以前在讲授这节课时 ,常把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看成是两个独立的不相关联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实际上这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前后衔接 ,是一体的。我在讲这节课时 ,为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有助于学生揭示教材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 ,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处…  相似文献   

10.
一、主要特征 通过对我国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分析,我国气候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是我国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夏气流随季节明显变化,无论近地面或高空,无论东部地区还是青藏高原都存在着季风现象。但它们的成因不同。  相似文献   

11.
气候是指大气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某一时期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和天气相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主要能源,是形成气候最基本的因子。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的季节交替,主要是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一、考点点击 1.考点解读(表1) 2.高频考点 (1)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质地貌示意图(剖面图、景观图)的判读;地表形态的成因分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2)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大气受热过程的地理效应;风向判断与绘制;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和简易天气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及其判断;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等)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3.
一、考点点击 1.考点解读(表1) 2.高频考点 (1)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质地貌示意图(剖面图、景观图)的判读;地表形态的成因分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2)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大气受热过程的地理效应;风向判断与绘制;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和简易天气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及其判断;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等)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4.
云南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在风向上没有明显变化,这一现象与流行的季风定义明显不符。这种区域性特殊现象的产生是由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条件所决定的。云南冬夏季风的差异不表现在风向上,而是表现在气团的物理属性以及能够产生明显不同的天气气候上。  相似文献   

15.
一、大气循环大气循环是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受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全球大气循环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三圈组成。如下图所示:赤道地区(0°)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的气流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流向高纬度,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不断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流到副热带(南北纬30°地区附近)风向平行等压线,不能继续流向高纬度,堆积  相似文献   

16.
北美和亚欧大陆的气候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北美大陆气候是亚欧大陆气候的“缩影” 1.气候特点 (1)大陆性都较显著,只是北美大陆性弱于亚欧大陆。北美1月份3/4的地区平均气温小于0℃,七月份在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大于20℃,气温年较差约为50℃;而亚洲气温年较差达65℃。(2)气候类型组成都复杂多样——“齐全”。(3)气候类型排列在高纬处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在中纬处具有东、中、西气候类型对比特色。(4)都具有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纬地区近地面的风向本应是三圈环流的西风带 ,但因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在东亚形成的冬夏气压场改变了三圈环流的气压场 ,即冬季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非常发育 ,十分强大 ,1月高压中心气压高达 1 0 3 6百帕 ,几乎控制全部亚洲大陆近地面 ,该高压干冷气流以反气旋式向外吹散 ,受风的偏向法则作用 ,在太平洋岸盛行西北风 ,印度洋岸吹东北风 ,北冰洋岸刮西南风 ,中亚一带多吹东风。我国大部分地区吹偏北风。夏季印度…  相似文献   

18.
主要应从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特点、特征、风向及控制气团来区别东亚和南亚的季风。  相似文献   

19.
一般说来,同一水平面上只要有气压差的存在,就有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就会形成风。季风也是气压梯度力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基本原理,以下分别叙述亚热带、温带海陆之间的季风与热带陆陆之间的季风成因。一、亚热带、温带海陆季风的成因亚热带、温带相近的纬度在不同季节海陆间高低气压中心的变化,改变了大气的三圈环流模式,也就改变了气压带和风带移动所造成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同为北半球或同为南半球的亚热带、温带大陆东部的陆地与海洋之间较为明显。同为南半球或者北半球的相近纬度的大陆东部,有  相似文献   

20.
仔细阅读《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后,发现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越了非洲北部地区、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地区及亚洲的东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然而,这些地区的气候、生物和人种却截然不同。一、北回归线上的气候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地方的气候都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面状况及人类活动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球在不停地自转的同时又在不停地公转。有自转,就有赤道平面;有公转,就有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在赤道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