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如图2所示:若黄赤交角增大a度,回归线度数变为23°26′+a,太阳直射范围向南、北各扩展a度;极圈度数变为66°34′-a,极昼(夜)区域各向较低纬推进a度;热带范围增大2a度,南、北寒带各扩大a度,南、北温带各减小2a度。[例1]若其它条件不变,地轴与黄道的夹角增大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平均速度加快B.我国温带地域扩大2°C.极昼、极夜区域向较低纬推进1°D.热带范围缩小2°[解析]地轴与黄道面夹角增大1°,黄赤交角减小1°,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减小但周期不变,因此,太阳直…  相似文献   

2.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公转形成黄道平面,地球自转形成赤道平面,两者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交角为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之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图:  相似文献   

3.
教材中讲到“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新教材第17页)时,地球由于自转而有赤道平面,由于公转而有黄道平面,这两个平面之间有23°26′的夹角,而地球的自转轴总是指向北极,因而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而且移动的幅度在南、北纬23°26′之间。教材中的图把黄道  相似文献   

4.
问题一,黄赤交角α=23°26',南北回归线纬度为23°26';南北极圈纬度为90°-23°26'=66°3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及极圈纬度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建立的?如图1,A、B、C、D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分别代表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和春分日。R代表太阳的位置。过BRD作平面M与地球赤道平面平行,则α为黄赤交角的平面角,α=23°26'。C位置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最南点P点。显然线段RP和线段OP在同一直线上。线段KL为赤道平面内与EF平行的地球直径,而β为P点的地理纬度,即地面一点与地心连线和赤道平面所…  相似文献   

5.
地球不停的绕地轴自转,同时不停地绕太阳公转。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方向基本不变,并与黄道面保持66°34'的夹角。这样,就产生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连续地有规律地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现象。  相似文献   

6.
金剑 《地理教育》2014,(7):49-55
一、考点扫描 二、知能构建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与公转的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由于黄赤交角(23.5°)的存在,加之地球自转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往返运动,从而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使得太阳辐射在地表有规律地季节变化(形成四季)和纬度变化(形成五带).具体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向阳的半球是白昼,背阳的半球是黑夜,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黄道平面)与自转平面(赤道平面)有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而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变,所以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使某一地区的昼长也随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数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用高中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知识去定量化分析高一地理课中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从中我们不仅能感悟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也能精确认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球体 ,太阳光线在任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在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 ,由于黄赤交角为 2 3°2 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移动 ,从而导致地球各地昼夜长短有规律的周期变化 .在冬至和夏至时 ,南北极圈内还发生极昼和极夜现象 .如下图所示 ,设A点纬度为 φ ,此时A点的太阳光线与赤道平面所成夹角 ,即A点的太阳高度角为H ,优弧BCD代表昼长 ,劣弧DA…  相似文献   

9.
蒋洪力 《物理教师》2004,25(2):49-51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由于太阳光线的传播 ,向阳的半球是明亮的 ,形成了白昼 ;背阳的半球是暗黑的 ,形成了黑夜 .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公转的平面 (黄道平面 )与自转平面 (赤道平面 )约有 2 3 .5°(或 2 3°2 6′)的交角 (黄赤交角 ) ,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使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不同纬度的昼长也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在分析和研究光的传播与地球昼长的数量关系时 ,将太阳视为点光源 ,或视为面光源 ,地球的昼长将有所不同 ,同时…  相似文献   

10.
“地球的运动”专题对于高三学生来讲是较难复习的内容之一。因此,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运用案例小结、习题模式,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一、黄赤交角——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关键因素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产生的根本原因,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了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因此,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关系是高考的重点,它是中学地理学科的基础,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应予以高度重视。[题例1]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化,据此,讨论下列问题:(1)若此角度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  相似文献   

11.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只看课本中的文字表述和示意图很难理解,而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由静态的改  相似文献   

12.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当太阳直射点位置移位时,会产生哪些要素作关联的变化呢?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中找到相关答案。从这简单的光照图(图1)中可以得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与晨昏线和经线夹角(α)以及AN两点的纬度差是相等的。可以想象,当β变化时会带动α与AN纬度差的变化。可见当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变大,伴随着晨昏线与经线夹角(α)也增大,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范围也在扩大;昼夜差值(ED)也在增大。反之亦然。从上面的…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之间有一个交角 ,叫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是不固定的 ,它对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据此回答第1~2题。1.假如黄赤交角变小 ,那么()A.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幅度将变小B.广州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将变大C.温带范围将变小D.热带范围将变大2.假如黄赤交角变为45° ,那么①地球上将会没有温带②太阳直射上海时 ,哈尔滨出现极昼现象③广州每年太阳直射一次④地球上寒带范围缩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地球上的大气…  相似文献   

14.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范围,黄赤交角发生变化,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也跟着相应地发生改变。一、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纬度分布的影响(“”表示正午太阳高度,“”表示昼长,下同)1.黄赤交角为23°26′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在不同日期的纬度分布情况,分别如下图所示。(1)北半球夏至日(2)北半球春分、秋分日(3)北半球冬至日(4)当太阳直射在北纬α度时(0°<α<23°26′)由此可见,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小(除极夜区外);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  相似文献   

15.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上稳定 ,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 ,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使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时间而发生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天 ,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有规律地变化。如图 1:图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示意图a.夏至日 ;b .太阳直射 15°N纬线时 ;c.二分日 ;d .冬至日从图 1可以看出 ,同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  相似文献   

16.
吴静 《地理教育》2002,(4):16-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及它们所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2.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由于黄赤交角的大小和地轴的宇宙空间指向,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因此,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冬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近日点,而是逐渐接近近日点;夏至日时,地球并非在远日点,而…  相似文献   

18.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5 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小题 ,每小题 1分 ,共 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太阳系中与地球公转轨道相邻的大行星是A 水星、火星   B 金星、火星C 土星、金星D 水星、金星2 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B 1月初公转速度较慢C 绕地轴公转D 公转轨道为一正圆3 9月 2 3日至次年 3月 2 1日 ,下列区域范围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是A 赤道以南地区   B 赤道以北地区C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D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4 下列地点与“坐地日行八万里…  相似文献   

19.
一、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必要性1.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手段选择和运用合理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能很好地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一节一直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运用"讲授法"讲解这一内容,学生由于缺乏空间概念还是很难理解。如果教师在讲授时,配合黄赤交角简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如flash动画,直观展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过程,学生就能很好理解记忆。因此,教学技能的训练与地理教师日常教学有直接联系,它作为教师素养的一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一、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实际上是一个球面上的大圆。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总是与太阳光线垂直,且过地心。3.晨昏线总是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即昼半球和夜半球。4.赤道总被晨昏线等分成两部分,所以赤道上总是昼夜等分。5.春分和秋分时晨昏线过南北极点,且平分所有纬线,全球昼夜等分。6.夏至和冬至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夏至北极圈以内为极昼,冬至南极圈以内为极昼。7.在一天当中,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的视运动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由东向西扫过地球。8.一年当中,随着地球的公转,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地轴之间保持0°—23°26′的夹角来回摆动。其中夏至和冬至,晨昏线所在平面与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最大,达23°26′。春分和秋分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地轴之间的夹角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