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生产方式三者呈层级包容关系 ,亚细亚生产方式从属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 ;逻辑上独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在历史存在上附着于其他主宰性生产方式 ;源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于当今社会实践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多年来在学术界众说纷纭,一直未能取得共识。本文就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他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由于马克思在这里把:“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之一,并且将它置于古代的即奴隶制的社会经济形态之前。于是,不少同志就理所当然地把它认作是原始社会经济形态。《世界上古史纲》编  相似文献   

3.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多年来在学术界众说纷纭,一直未能取得共识。本文就亚细亚生产方式同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他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由于马克思在这里把:“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之一,并且将它置于古代的即奴隶  相似文献   

4.
亚细亚生产方式若干问题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①就在这一序列中,马克思第一次表述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由于马克思从未给亚细亚生产方式下过明确的定义,因此这一概念和理论也就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聚讼的焦点。仅在我国,二十世纪以来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讨论,便出现了四次高潮。②由于这一理论所具有的社会现实性,才多次引起理论界、学术界讨论的高潮,迄今,其理论魅力仍显无穷。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  相似文献   

5.
五种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更新和发展,对历史学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五种生产方式学说,是逐步发展而来的。一八五九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里既然只是“大体说来”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可以划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马克思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动机和有关论述,以及他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涵义和有关涵义的阐述,指出亚细亚公社所有制是指原始公社所有制或村社,亚细亚所有制是指村社和国有制的综合体,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指以亚细亚所有制为基础的东方阶级社会。这是三个涵义不同的概念,第一个概念有普遍性,后两个概念则有地区性。同时也指出,东西方社会各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一个长期聚讼纷纭的理论问题。近来,围绕这个理论问题,又出现了新的论争高潮。深入研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对于全面地、精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学说,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是有所裨益的。本文仅就讨论中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析,请史学界的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础,对此,经典作家已有明确的阐释。蒙古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范围,其基本生产单位是否类似于农村公社组织?笔者根据经典作家有关论述,结合《蒙古秘史》中的相关记载,论证了游牧公社的存在以及它的经济、社会、文化职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过一段涉及生产方式发展历史的著名的话,现在通行的中文译文如下: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段话经常被人们所引用,但对这段话  相似文献   

10.
殷周社会形态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周奴隶制说和殷奴隶制、周封建制说,都不符合历史事实。殷周的社会生产,是以石器农业为主并同以青铜器为代表的手工业相结合的形态。殷周的社会组织,是农村公社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三位一体。殷周社会是典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属人类社会原生形态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11.
以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的认识过程为视角解读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就不难发现他虽然在19世纪50年代初开始研究农村公社,但直到晚年才形成对农村公社的准确认识;最初他将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视为原始公有制遗存并推导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最后将农村公社置于原生形态向次生形态的过渡阶段并形成农村公社两重性的认识,且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表述公社公有制。梳理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研究的学术历程,可以探寻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学理轨迹及其准确内涵。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东方的专制制度,还是经济的停滞不前,都是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地分析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中国社会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这是打开认识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是开启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化视野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化视野下看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史学界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不难发现郭沫若、吕振羽和侯外庐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并使之中国化的过程,而"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中国化和中国社会革命实践之间又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中国化使学术界形成了社会历史发展"一元多线"的认识,这是以后打破社会历史发展"一线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社会经济形态”范畴的理解颇多分歧。有的认为它仅指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仅指社会的经济结构;有的认为它既是指社会的经济结构,又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为了弄清其含义,我们还是仔细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著。“社会经济形态”范畴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次提出的:大体来说,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就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来说,它最初是被马克思用来表述社会形态演进的起点,尔后由于原始社会的科学发现而放弃了这一概念;就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而言,马克思并未放弃这一概念,而是借助于它的特定内涵,得出了东方社会具有独特发展道路的结论,使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亚细亚生产方式就基本内涵而言,主要是指东方封建社会内部特定的经济成份或经济形式,并不能构成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其特征主要有农村公社成员共同占用土地、存在以父系家庭为核心的农村村社、农业和手工业的家庭结合和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其局限性主要有封闭性、保守性、依附性和非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半个多世纪来,学者们给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亚细亚生产方式学术讨论会纪要》中把它归纳为“六大说”,即原始社会说、奴隶社会说、封建社会说、混合阶段说、东方特有的阶级社会说和经济形式说。而持同一说的学者们的意见也不尽相同。到目前为止,各派  相似文献   

18.
学习和研究历史,除了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外,还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专业理论。基本原理和专业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是我们进行理论思维时不可缺一的武器,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的宝库中,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尤其引人注目。马克思于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思全集》第13卷第9页) 这是马克思所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但他在《序言》中对它未作任何解释,以后也没有使用这个概念。那么,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性质怎样?它包含那些内容?对此,国内外学术界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论争,迄今未有定论。论争大致分三个阶段: 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为论争的第一个阶段。关  相似文献   

19.
亚细亚生产方式社会的特色和检定指标自1958年以来,我一直主张在原始共同体崩溃中产生的最初的阶级社会,并非古代奴隶制社会而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但是,不用说在那时,即使现在仍然存在这样  相似文献   

20.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如何理解,历来存在各种争论.造成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解偏差的原因,主要有理论自身的局限性、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等.正确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则要把它看作是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尽管亚细亚生产方式并不适合中国历史实际情况,但仍对中国特色的社会形态理论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