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青少年违法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青少年违法的心理因素赵奎志青少年违法的原因很复杂,概括说来,既有外部的客观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有其内部的心理因素。我们研究青少年违法的心理因素,对于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意识,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的心理形成...  相似文献   

2.
一、青少年法律意识淡漠,缺乏对法律的尊崇和敬畏: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之所以敢于实施校园暴力,从实质上看,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对法律的尊崇和敬畏。他们有的不懂法,不知道怎样做是合法,怎样做是违法甚至是犯罪的;不清楚违法犯罪将会给自己、他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和影响;不清楚违法犯罪自己将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和后果;不知道什么是自己享有的权利,什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违法青少年重新犯罪现象引起了社会和许多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一位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学者不无忧虑地撰文指出:违法青少年的重新犯罪对其它青少年感染极大,如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带来难以估量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未成年服刑人员的小组工作,是立足青少年司法保护,针对罪错青少年的违法性质、身心特点、动机需求以及特定性,充分挖掘和利用有效社会资源,对违法青少年进行心理沟通、疏导、感化、挽救,使其对违法行为悔过自新、回归社会、走向阳光的实践探索。这一探索需要小组工作者不断创新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近年来听残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持续增长这一现象 ,对听残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各种心理要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就如何预防发表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编发一些有关违纪、违规、违章、违法,乃至违悖人性的稿件时,在作者的“对策”、“建议”、“反思”中,都提及了对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改造问题。而在这些“对策”、“建议”和“反思”中,又众口一辞地提到育人的有效途径是“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只有共性,没有个性。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家庭是影响青少年不良个性形成的关键因素,并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要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必须从家庭这一源头着手。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25日,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文明在我脚下——上海母亲行动日”启动仪式在徐家汇绿地进行。在启动仪式上,上海母亲的代表、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饱蘸母爱浓情宣读了一封“上海母亲的公开信”。信中寄语:“亲爱的孩子,儿行千里母担忧。人生的路可以有千条万条,文明出行、平安回家,却是你要做到的第一条!”这饱含着母亲无限牵挂的深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市民。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等单位举办这一项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是非常及时的,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南京青少年思想道德监测体系最新监测显示,对于“爱国主义”、“服务人民”、“诚实守信”等荣辱是非的大问题,广大青少年都有非常明确的认识和实际行动;而对“闯红灯”、“做家务”、“穿名牌”等小事情,存在认识模糊、荣辱不分的现象,如,有83%的青少年闯过红灯,其中13%的人经常闯,21%的人认为这是小事,谈不上违法。可见,目前青少年荣辱观呈现“大是小非”的状态,对此,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违法流浪少年儿童的矫治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儿童违法是因为他们没有完成社会化过程或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出现问题所致。它既有一般青少年违法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特点。家庭、学校、社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少年群体内部的相互影响都会导致儿童外出流浪、违法。违法流浪儿童的矫治与回归是一个再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的过程,这一工作应由矫治社会工作人员在社区中进行。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出现人际交往与违法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兴海 《学周刊C版》2019,(1):148-149
未成年人毒品违法犯罪率上升速度快,以低龄化、不懂法为主要特征。吸食新型毒品的多为25岁以下,青少年已成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由于新型毒品对青少年无孔不入的侵害,使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仍面临严峻挑战。其中城郊乡镇是青少年毒品违法犯罪问题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12.
信息     
国内全国全国共有2580多万名中小学生参加普法教育活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表彰大会发布数据,两年来,全国共有2580多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普法教育活动。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旨在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不断发展,收到了明显效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近年来,青少年违法  相似文献   

13.
在“关心”的旗帜下“手拉手”陈建强陈建强,上海市社科院副研究员、青少年研究所青少年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从事青少年教育及研究30余年,发表青少年心理及教育、少先队理论方面的研究报告、论文200多篇,计150余万字,主要论著有《青少年生活意识研究》、《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研究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对策等方面。特点研究,理论界和实际管理部门存在差异,研究者根据自身研究的需要也存在差异。原因研究主要表现为常规性犯罪因素的研究,即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研究。对策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青少年犯罪搞好预防,依法对青少年犯罪予以刑事制裁,以及做好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也呈恶化趋势。究其根源,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的多种不足,不健康的家庭教育及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都可能导致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教育对策也涉及到学校、家庭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者立足青少年司法保护,针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犯罪性质、身心特点、动机需求以及特定性,运用专业化、科学化、社会化工作理念及工作方法技巧,挖掘和利用各种有效社会资源,对违法青少年进行心理沟通,疏导、感化、挽救,使其对违法行为悔过自新、早日融入和回归社会,避免其再次走向违法犯罪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上升的现实,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主要是: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核心含义的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知法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和道德观;拓宽法治教育途径,重视学校环境教育和社会生活教育;着力提高中小学法治课教师以及其他教师的法治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18.
用建设法治政府的理念来检视现行政策不难发现,政策违法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甚至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政策违法的社会后果,不是用一般违法可类比估量的。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政策违法”讳莫如深。湖南大学兼职教授、怀化市政法委副书记肖来青提出,消除“政策违法现象”,已经成为贯彻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当务之急。文章认为,消除“政策违法现象”首先要树立“政策服从法律”的理念,重新构筑在法律至上前提下的政策和法律关系的一种新格局,加快包括决策权在内的政府行为的立法,依法对行政决策权进行规制。目前,我国的立法工作与实际要…  相似文献   

19.
日本社会正在广泛开展禁止吸烟活动,但未成年人违法吸烟(日本法律禁止20岁以下未成年人吸烟)问题依然非常严重。青少年吸烟容易造成发育不良及尼古丁依赖症,家庭、学校和社区有组织地开展禁止吸烟活动势在必行。如何防止青少年吸烟的问题受到社会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网络一方面给青少年的学习、交往带来极大便利,另一方面其负面效应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多方面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叙事班会让青少年认识到网络世界带来的得与失,理解合理使用网络的重要性,才能觉察自己使用网络的情况,实现上网自我监控,避免陷入网络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