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生态危机时代,生态文学由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可。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本身等关系的描写,生态文学表现了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深层的精神生态的危机.以期唤醒人们去正确面对和解决困境。  相似文献   

2.
《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类进人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生态危机时代,生态文学由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可.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本身等关系的描写,生态文学表现了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深层的精神生态的危机,以期唤醒人们去正确面对和解决困境.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文化变量是城市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城市状况的优劣,既包含物质系统的合理程度,也包括精神、心理、情感等文化意义上对人的关怀程度。因此城市的文化生态状况关系到是否能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是否能使人获得文化气氛、艺术熏陶、精神情趣等方面的平衡感。令人遗憾的是,当今城市生态系统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文化生态失衡的现象,这一方面表现在城市文化生态群落相对于物质文明发达程度的萎缩,一方面表现在文化生态群落内部结构的失衡。因此在发展经济、建设物质文明、提高物质环境水平的同…  相似文献   

4.
在都江堰的历史中,人们与水共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水文化,包括物质、行为、精神三方面。深厚的水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信仰的人本主义,道法自然的治水哲学和人水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肖芸 《兰台世界》2011,(8):71-72
在都江堰的历史中,人们与水共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水文化,包括物质、行为、精神三方面。深厚的水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信仰的人本主义,道法自然的治水哲学和人水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传播带来了社会性格和社会文化在知识理性上的一些新变化——碎片化、“幼儿化”、危机泛化、虚拟与现实感争夺等等.广播作为最早的电子媒介,比照电视媒介而言处于弱势地位,但广播媒体在重建当下社会理性精神中,其深具价值的属性远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如广播的非视觉传播促进理性思考,广播注重心灵沟通的人文意识.广播作为时间性伴随媒介,对于建构家庭、民族和国家的集体记忆,对个体当下身份和生存感确认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传统民间文化在现代社会遇到的种种困境和危机。其生存境况日益受窘迫。产生于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民阍信仰在这个高度蝶介化的社会里如何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海峡两岸关于妈祖信仰的“媒介化”传播为例,深入分析了传统民间信仰能够适应当前的时代语境、能否有效传播并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观察箴言     
中国社会现在以至于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最大的、最根本的危机是与信仰与道德有关的精神危机。纵然是严刑峻法也已经无法改变这样一个最直观的现实。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  相似文献   

9.
编辑寄语     
当前,图书馆服务已经成为社会认同的自觉行为,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和推动发展的功能,成为图书馆人在社会整体范围内展示和延伸图书馆"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的源泉来自哪里?山东省德州学院图书馆陈秀英在本期学术论坛栏目所发表的《知识信仰与理念信仰的分野与融合———对图书馆精神构建的再认识》一文作了阐释分析,她认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被一些人称为文化趋同、文化危机的全球化新世纪,一个让很多人包括设计师容易迷失的时代,同时注定是一个辉煌的时代。新的全球产业环境瞬息万变,电子邮件、信息网络、视觉媒体的高速公路使人们之间的距离缩小,而人们生活需求的个性化正在扩大,知识经济逐渐改变着经济产业形态。传统的价值观受到新世纪概念的冲击,旧有的满足社会生存基本需求和一般生活需求的消费方式被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观念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兰台世界》2014,(S6):21-22
<正>稻作文化是稻作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交流、交融中形成的生活方式、经济文化类型,以及其特有的习俗、信仰、祭祀等精神形态[1],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文化形态之一。其核心内涵是以稻的种植为手段,以提供人们食粮为目的,其存在的基本要素是稻种、生态和农耕劳作[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和亚洲栽培稻的中心区,也是世界最大的稻种生态多样性中心之一[2],不仅孕育出丰富多彩的稻种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传统"安代"治疗仪式,是民间信仰仪式与治疗仪式的统一,融音乐治疗、运动治疗于一体,将心理治疗、躯体治疗、社会功能恢复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帮助患者恢复精神平衡与和谐。"安代"疗法为了解不同文化情境下精神病的表现形式、人们的应对策略,特别是地方文化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以及在传统社会中,民间信仰为人们应对疾病提供了怎样的意义支持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当代人类社会的总趋势是在不断离散的基础上整合发展,“文化就是力量”的提出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既竞争又互补的生态关系是宇宙的根本秩序,所谓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与对宇宙秩序同构。本文描述了当代科学与人文、人的内外发展以及社会和不同文明之间生态关系的发展,介绍了当代哲学对生态关系发展的反映。本文把这个为止的人类社会概括为普遍物化的物质社会,而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普遍“文”化的文化社会,与此相伴的将是物质范式向文化范式转变。“知识就是力量”是物质社会的旗帜和物质范式的口号,“文化就是力量”是文化社会的旗帜和文化范式的口号。人类当前正处在空前危机和空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乌托邦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对西方社会现代性文化危机的一种理论反思、批判、解构与颠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化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兴起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对当代的文学艺术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与任何影响较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阅读仪式感是“传播仪式”的一个重要表征。传播仪式观是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他认为传播仪式观并非指信息在空间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指共享信仰的表征。①正如张颐武教授所言,“仪式感一面是一种人在生活中对于价值观的敬畏所造成的庄重,一面是对于他人和社会的尊重所展现出的典雅”。②笔者认为,阅读仪式感是在共同的场景中受众与传播主体在传播过程中共享价值和信仰所呈现出的情态和方式,体现了传受双方的共同意识和集体记忆。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受众逐渐向移动客户端转移,参与者在移动阅读中形成碎片化、娱乐化、社交化、浅表化的共享价值观,人神对话、人际交流、文明象征的阅读仪式感日益蜕化,黑格尔将读报行为当作现代人晨间祈祷的代用品的神话意义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6.
媒介生态是媒介、社会和受众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的一种社会文化。本文分析了新闻娱乐化这一近年来显著现象,认为传媒实力不足以逃避监督政治权力、传媒市场化运作、传媒消费主义三者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新闻娱乐化对媒介生态的消极作用,即媒介生态资源多样性面临危机;媒介生态结构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17.
研究缘起 20世纪70年代,斯坦福大学E,Haugen(豪根)提出语言生态的概念,指的是语言与社会、文化和地理相互依存的发展状态.良好的语言生态可服务于人们的交际与社会的稳定,并发挥继承与弘扬优秀文化的独特功能.①  相似文献   

18.
李伟 《兰台世界》2005,(8):84-85
生态学在19世纪还只运用于自然界,关系到自然环境的恶化与生态的失衡,到20世纪中叶便迅速扩展到人类社会,出现了所谓的社会生态学。1992年,随着挪威哲学家耐斯的报告《肤浅的与深层、长远的生态运动》的发表,随即掀起了一个深层生态学运动。该运动把生态学当作一个特殊的、代表新的“思想范式”的科学来对待,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由此,生态学的中心开始由改良主义环保运动,走向注重变革人们深层的价值观。此后,生态文明进一步迅速发展为代表20世纪人类文明新进展的崭新智慧,呼唤一种文化精神革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者托马斯·伯里,曾把…  相似文献   

19.
张居安 《大观周刊》2012,(51):434-435
在中国历史现代转型时期中,人文主义在中国被科学与理性所压制。在五四运动和文革之后中国的传统信仰被打破,目前的中国成为理性与科学的信仰者。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往往过度注重理性与科学而忽视了人文主义关怀,其实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既需要科技理性文明的智性开拓这是毫无疑问也是被历史证实的。但是它同时也需要人文文化的涵养与制衡。如今中国的现代转型时至今日尚未完成,社会的精神文化危机也并未消隐,因此现代化的中国需要既要体现科学的理性又要人文主义的关怀。  相似文献   

20.
郭志勇 《视听》2016,(6):29-30
随着人们生存之忧得以解决,追求快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在此背景下,电视内容生态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而文化类节目的打造及其比例提升,能够有效遏制这种倾向。虽然泛娱乐化不可取,但是娱乐手段可以为我所用。本文认为,文化类节目的娱乐化转型有其必要性,并从选题大众化亲民化、以文化名义的竞赛、打造文化综艺秀三个方面探讨了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