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迷失,在学习、生活和价值观念领域都有所表现.他们心理迷失的原因可能是不能正确认识"实际我",不敢面对"社会我",难以实现"理想我"以及缺乏自我人格的统合.要走出心理迷失,大学新生应积极主动地与环境相适应,在适应中成长.  相似文献   

2.
对于刚刚跨入大学门的新生而言,自我意识表现如何对他们在大学中健康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如何加强新生的自我意识教育,这是我院德育工作临的一项新课题。我院要加强思想心理教育,增强新生的责任意识、自信意识和主体意识;要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增强新生的法纪意识、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效果直接影响大学新生的成长成才与高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实效性,帮助大学生顺利适应新生活,需要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加强引导工作,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和特点加强疏导工作,同时要做好大学新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只有把握好这三个着力点,才能使大学新生成功地实现角色转换,掌握大学生活的主动权,为健康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生有很多开始,对大一新生而言,从高中到大学既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大学一年级尤其是第一学期,面临着人生的很多新课题,如同航船沿着江河驶进大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困惑和不适应。因此,"适应教育"成为大学新生教育的核心主题。同济大学根据大一新生的特点和成长发展需要,开设了"大学生涯启航"(以下简称"启航")课,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探究,旨在有的放矢地探索适应教育和课程化建设。力求帮助新生在了解大学,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较快地适应大学新环境,确定学习目标,培养健康人格,学会自我规划,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开好头,迈好步,开启大学生涯。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要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增强教育的引领性;二要抓好课堂教学,增强教育的系统性;三要积极防控,增强教育的及时性;四要运用多种心理辅导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五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增强教育的合力;六要开展专题活动,增强教育的凝聚力;七要加强教育网络建设,提高教育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新生中存在环境适应力较差、深造缺乏主动性等现象,本文从新生适应性教育入手,将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职业规划等有机融合在一起,探索建立并实施了"五位一体"大学新生领航帮扶体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葛静霞 《文教资料》2008,(25):211-212
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是教人自救,大学新生已经能够对自身的心理进行自我调适,可以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实现自救.本文就此从"寻求帮助,熟悉新生活"、"端正思想,确立新目标"、"调整心态,转换新视角"、"磨炼意志,促进心健康"四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新的环境、大学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适应。目前高校的入学新生普遍为具有独特个性的"90后",这使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从学习、人际交往、环境变化、心理问题等几个角度研究"90后"新生适应不良的表现,从入学教育、导师制、校园文化、心理辅导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一现象”主要表现为新生对全新环境的不适应,学习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性,心理上的挫折感和孤独感。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大学新生难以适应全新的环境,不能及时完成学习方式上的转变,缺乏多种自身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针对“大一现象”,在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时,应注意使入学教育内容系统化、完善化,引导新生正确认识大学环境和自我,关心新生生活,提高其自理能力,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通过心理教育提高新生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蔡改成 《华章》2007,(11):130
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综合性,找准切入点,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做到"专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师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相相结合".从而,保证教育质量,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刍议博雅教育与大学新生始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提出博雅教育问题起,博雅教育的内涵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内涵.博雅教育旨在通过性格的培养来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善的理性和健康的情感,开发主体自我实现的潜在可能.目前,大学生道德底线下滑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挑战,科技知识爆炸,知识更新加快,极端专业教育的弊病,亟待矫正.教育专家和学者呼吁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开展博雅教育,整合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中学迈入大学的新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是其"精神成人"的关键时期.大学新生始业教育与博雅教育具有"精神成人"、"心智训练"的内在一致性.这就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设置核心课程,强化校园文化熏陶,使学生尽快融入博雅文化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生涯适应力量表对2934名高职新生进行调查,探究高职新生生涯适应力特点及心理资本在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涯适应力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高职新生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生涯适应力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类专业学生生涯适应力显著高于人文类专业学生,城市生源学生在生涯控制和生涯自信维度上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学生;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生涯适应力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在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是通过心理资本产生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心理资本为抓手,全方位培育高职新生的希望、乐观、自信和韧性特质,从而促进其生涯适应力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被称为大学新生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必须紧随时代发展,抓住新时代大学新生运用网络新媒体的特点,认清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影响,要学会主动占领网络新媒体阵地,因地制宜地制定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做到传统和创新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职新生在心理上存在适应新环境缓慢、新生活适应力不强以及情感问题不能很好处理等问题。本文从学校、学生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中专职业学校新生心理适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教育是如此重视情感,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尤其孩子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纯真善感.我认为,朝着新教育为我们指引的方向,幼儿因的语言教育,也应该体现、深化这个"情"字.一要激"情",二要动"情".三要抒"情".  相似文献   

16.
攻坚克难     
国家开放大学及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日前揭牌成立,无疑是将载入我国教育发展史册的重要事件.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开放大学揭牌显然更是"开端"而绝不意味着"终结".制约开放大学发展的问题不可能"迎刃而解",许多业内人士已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陡增",包括那些以往不同程度被掩盖、被淡化、被搁置的较深层次问题,似乎也有进一步表面化的趋势.正如国务委员刘延东所指出的, "适应新要求,承担新使命,开放大学任重道远".开放大学建设注定是场攻坚克难的持久战,无论由于何种动因,急功近利恐怕都是要不得的.  相似文献   

17.
张海燕  李春媚 《考试周刊》2010,(13):198-200
大学新生通过高考的洗礼,在繁重的学习及心理上接受历练,经受了从中学时期步入高等学府的转变。面对新环境、新面孔……大学新生在各个方面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容易出现适应不良,思想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困扰。如何解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学会在社会独立生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课题。大学新生学会逐步适应新环境、新人际关系、新学习方法,学会分析现实挫折、正确评价自己,在受到挫折时找到心理平衡点并学会处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入学后,面临着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和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变化.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阶段,能引导和帮助新生克服种种不适应状态,尽快进行心理调适和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对此,高校领导和管理部门应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工作,是新生适应新环境的迫切需要,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学新生来说,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动力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高职院校新生面临的心理、生活、人际交往、学习不适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应对策略——实施“八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作为师生双向沟通的过程,应强调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完整的教学内容既强调信息的"量",更强调信息的"质",还强调信息交流、组织的科学方式.信息的内容要"深"、"新",交流的方式要"活"、"特",组织的方式要"简"、"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