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学说博大精深,玄妙难解;他的文章恢诡谲奇,荒诞无稽。面对这满纸“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鲍鹏山先生在《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中一语道破:“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此言如拨云见日,让我们眼前庄子的天空变  相似文献   

2.
“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可以看作是对《庄子》一书风格的概括,《庄子》一书汪洋恣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有大量的怪诞的神话寓言,他的各种手法的运用让式体现了怪诞的特色:“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在庄子奇幻的寓言里,寄寓了他真实的思想,他着意建构的寓言的怪诞风格,把“诞”、“玄”建立在“真”、“实”之上,给人们带来一种怪诞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先秦又一难懂的著作,用《庄子·杂篇·天下》中的话说,全书尽是“荒唐之言,谬悠之说,无端涯之辞”。其实这恰恰是因为庄子采用了自己独创的写法,即将“寓言、重言、卮言”三言交错融合,故意将完整的表述肢解开,而将义理晦藏于看似支离破碎的文字表层之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苏轼、《庄子》的立言方式进行比较.文章认为二者在崇尚自然,推尊"和于天倪"、"合于天造"等方面有明显的渊源关系.然由于所处时代文化形态与作者本人才性的差异性,《庄子》以"三言"立言,而特别诙诡谲怪,而苏轼则"随物赋形",更加平易自然.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学说博大精深,玄妙难解;他的文章恢诡谲奇,荒诞无稽。面对这满纸“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鲍鹏山先生在《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中一语道破:“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此言如拨云见日,让我们眼前庄子的天空变得一片澄澈。细细读来,这一字一句、一言一语可不都是一位竭力超脱却终究不能忘情的哲人对人间苦难的深深怜悯吗?庄子的悲悯思想首先表现在他对社会黑暗、人间苦难的深刻认识和剖析上。在先秦诸子百家中,他是对社会黑暗洞察最深且惟一具有平等意识的…  相似文献   

6.
庖丁的屠牛意,其实就是庄子的逍遥旨。穿透《庄子》“谬悠”“荒唐”“无端崖”的语言迷雾,能领略到庄子有别于传统的宇宙观。《庄子》所营构的宇宙是一种无大无小、无始无终、超脱于时空束缚的时间与空间,正是这样的时空,庄子之逍遥,才能真正做到无待。以这样的视野反观《庖丁解牛》,可知庄子所谓的养生,就是要在这样的宇宙观视野下,在面对尘世苦难的夹击下,甚至在极端严酷的生存夹缝中,能因时处顺,顺势而为,拥有自我开解与自我保全并进而走向逍遥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 庄子名周,生活于“战国”中期,意存救世,而出言“不经”,常被误解。误解最甚之处,无过于他的“绝对”思想,过去如此,至今依然。笔者略陈其说,敬请读者指正。一、语言、语境与精神庄子的语言颇具特色。《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曰:“汪洋恣肆”。《庄子·天下》自评曰:“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社会污浊,人心愤懑,正经话无处说,只能以荒唐之言对待,由玩世而警世。但是这样一来,庄谐杂出的语言,与儒墨的传统风格大相径庭,为人非议在所不  相似文献   

8.
先看几个例子: ①随着诸侯们剑锋的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高中《语》第五册《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文学特色的散文,它既不同于《论语》、《孟子》那样的论说与阐释,也不同于《墨子》、《韩非子》的推理与说理,他将概念化的理论主张和思想见解抛得很远,多用物我两化的言语谋篇成文,叙事、说理,还是描摹、议论,时而汪洋恣肆,深邃不可测;时而豪迈雄放,动人心魄;时而又如行云流水,空灵飘渺;因而更具有文学价值。庄子的思想直接来源于老子,但他更自觉地将"道"的观念运用于文学中,采用一种谬悠、荒唐、无端崖之辞不与之庄语,运用寓言表达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文章堪称独树一帜.他很少从正面直接阐述其哲学观点,而是擅于运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漄之辞”的形式,借助形象和故事来寄寓自己想要传达的思想,即寓言论“道”.具体而言,《庄子》中“寓言十九,藉外论之”的论“道”方式主要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显著特征:“不言之辩”,《庄子》寓言论“道”的独特话语;“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寓言悟“道”的不二法门;“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庄子》寓言论“道”的“形而上”意味.  相似文献   

11.
对于“话语权”认识的模糊不清造成了实践中的尴尬。话语权包括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同等拥有话语权利。教师话语权力既是制度赋予的,也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所赋予的。教师话语权力和学生话语权利之间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张力,后者常常会造成前者的失语或转换。  相似文献   

12.
审丑近乎勇     
《庄子》大量写“丑”。庄子美丑兼审,其审丑有勇而知耻。审丑既是庄子对华夏文化感性学特点的传承,也是他力图扭转被儒墨异化的人性的尝试,同时是对战国现实的真实反映。庄子之丑发展于老子之丑,庄子之丑不等同于恶,庄子之丑学与其美学一样,是庄子研究中不可偏废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
“天籁”是《庄子》书中一个重要的名词,是开启庄子思想的一把钥匙。但长期以来,历代注家对它的解释大多似是而非,从而也就无法完全正确地理解庄子“齐物论”的思想。本文重新梳理了天籁一词的阐释史,然后回到《庄子》的原始语境中去考察它的含义,最后指出。天籁的本义是心声和物论,庄子对它的态度是否定性的。  相似文献   

14.
彭映艳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6):59-61,65
林语堂的"避隐"思想,不是为逃避社会与生活本身,而是为逃离政治与是非的漩涡。这既是他的存身之道,又是他追求诗意审美生活情境的重要手段。这种思想,在他的创作及其生活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对传统文人操守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下,有些知识分子丢失了象征着自己身份的话语权。文章以知识分子池大为为个案,剖析了他丢失话语权的原因,进而表达了对知识分子话语权重构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作文中“失语”现象已相当严重。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作文教学中教材、教师在话语上起着支配地位,严重左右和控制着学生的写作与思维的话语权。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失语症,唯有还学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王小波走出沉默挤入话语圈的努力,其实就是退居边缘选择写作。对自身知识分子身份的确认和对知识分子的思考贯穿于他的杂文随笔创作中,他的杂文随笔是知识分子话语的表达,他在表达时实施的策略是发现“有趣”。  相似文献   

18.
Intentionality which reflects the writer’s attitudes in his writing process is a very important standard fo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It determines the language strategy of a text as well as its forms , textually or non-textually.And it influences the effect of the discourse communication.News reports usually have a strong intentionality.Analyzing the language of a certain piece of news report may reveal its intentionality.  相似文献   

19.
Intentionality which reflects the writer’s attitudes in his writing process is a very important standard fo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It determines the language strategy of a text as well as its forms,textually or non-textually.And it influences the effect of the discourse communication.News reports usually have a strong intentionality.Analyzing the language of a certain piece of news report may reveal its intentionality.  相似文献   

20.
我言说故我在——论《简·爱》中的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作为"女性主义狂热崇拜的文本",其同名主人公简·爱毫无疑问拥有自由言说的权利。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作为推进故事情节和简·爱的性格发展的人物,也享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另一关键人物,神秘的疯女人伯莎·梅森是唯一重要却又被完全剥夺了话语权的人,从而成为一个"沉默的他者"。本文试图通过对《简·爱》中的话语权的探讨来揭示言说对确认人物身份和存在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