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参与校际交流活动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谈话:"今天,某某老师上的这节课,在学校里试讲过三四次……"言下之意,某某老师所展示的课堂教学,经过学科教研组的反复设计和多次"磨练",是学科教师智慧的结晶。可是我聆听后,仔细琢磨,觉得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为什么经过学科教师反复"打磨",不断修正与完善后的课堂教学,还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学科教师磨课该"磨"些什么?怎样"磨课"才能磨出它应有的效果呢?众所周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要有"术"  相似文献   

2.
赵静 《教师》2011,(31):79-79
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不久前在前辈的悉心指点下,我经历了一次艰辛的磨课之旅,虽然费尽心思设计的教学设计一次又一次地被推翻,重新打磨反思,但是这都是我教学生涯中一笔笔宝贵的财富。反思磨课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我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重点,促能力,切忌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3.
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不久前在前辈的悉心指点下,我经历了一次艰辛的磨课之旅,虽然费尽心思设计的教学设计一次又一次地被推翻,重新打磨反思,但是这都是我教学生涯中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当这学期从学校领导口中第一次听到"微课"这个词的时候,一个又一个的问号就这样抖的冒了出来。"微课"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课堂?和我们平时上的可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老师怎样去实践这样的一种课堂呢?学生怎样去接受学习利用微课呢?它和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又有什么不同呢?经过接近一个学期的不断摸索、研究、课上实践以及上网学习相关资料,我对微课有了初步只认识和了解。其实"微课"是  相似文献   

5.
张辉 《辽宁教育》2013,(4X):78-79
<正>教学研究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探求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其宗旨归根到底还是提高教学质量。从这一个目标上看,教研内容的针对性、教研方式的灵活性、教研效果的真实性、教研结果的实效性都显得尤为重要。基层学校的教学研究方式是否要随从于上级教研部门所组织的教研方式呢?我个人认为不能一味地随从,其原因是上级教研部门一般以开展各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主要形式,其目的主要是对下属学校的教学提供导向性服务和指导作用,在组织此类教研活动前都是给研课教师一段准备的时间,一般先让参与者提前预设好课例,然后研课教师要经历"备课一导课——磨课——演课"等复杂的过程,从开始准备到"演出"结束,这节课的内容、情节如剧本一样,教师和学生早已熟之又熟了。基  相似文献   

6.
爱你有理由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需上一节展示课给家长看,经过商讨,我选定了《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课文。经过精心的备课、磨课,最终的呈现"家长100%满意"(学校调查问卷的结果)。我欣喜若狂,第一时间把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如今,在许多地方的许多学校,"磨课"已经成为一种热潮.每次教研课、优质课、赛课、观摩课、考核课、联谊送教课……都非得"磨"上两遍、三遍甚至更多遍不可.作为学校(或学科教研组)一级组织的集体性推敲教学设计的教研活动,一次好的磨课能较好地发挥教师同伴互助的作用,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教学智慧的提升.毋庸置疑,好课是"磨"出来的课,是"雕"出来的课.君不见,好课"磨"你千遍也不厌倦吗?教师的课堂设计、引领技术在反复地"磨"中渐臻完善,并达到艺术的层面.  相似文献   

8.
陈继群 《贵州教育》2014,(17):43-44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于2014年3月25日-26日在多媒体教室开展了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青年教师上成长汇报课的教研活动。通过这两天的观摩,我感受到了我校教师在快速成长。按照惯例,我校每学期的3月和9月底都要开展教研活动。上课教师都要在各自指导教师的引领下提前磨课。的确,磨课犹如蛹变成蝶,它既是对教师个体的打磨,也是集体智慧的交融。我也曾被"磨"  相似文献   

9.
<正>近来因为要上一节公开课,为了对得起现场的观众,也为了自己的面子,所以我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不停地打磨这节课。这期间学校几位业务骨干参与了听课、评课、磨课的各个环节,对于讲课的我来说是一次历练和提升,对于参与这次共同研讨的几位老师来说也是一次学习和提升,角色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大家集思广益,努力要把这节课打造成我们能力范围内的最好!这些天我真切地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同时也觉得这样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执教"小数乘整数"一课,我经历了两次磨课,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课标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针对"教师主导"这一课标理念,教学中教师如何导、导在何处,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广大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思考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1.
每次参与辅导学校青年教师上研究课、比赛课,看到教师从试教到正式上课,教学设计总在不断变化,甚至与初稿大相径庭。听到教师课后由衷感言:上这样的一节课比自己上整整一学期的课有长进;我就心生感慨:是的,磨课的感觉真好——无论是“磨人”还是“被磨”。当然,上课教师受益更多,在打磨课堂教学技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迈出了个人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2.
刘莉  郑白 《生活教育》2014,(5):116-118
正接到学校任务——李端镇中心校四年级语文老师要"点菜",请我上一堂习作公开教学课,而且内容是他们已经上过而感觉效果不太好的"园地一"。由此经历了一次磨课过程。针对这个教学内容,针对接班上课,针对"二次"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开始了备课——既要落实本单元的训练要求,又要避免学生因为"炒冷饭"而产生的厌烦情绪。第一次教学设计很快出来了,但没有进行试讲。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我先后两次在溧水实验小学(本校)和溧阳实验小学(联谊学校)执教了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一课。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百分数意义的难点在于:既要以分数的意义、应用等知识为基础,探索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又要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怎样把这一概念教学课上出新意、上得深刻?怎样更好地凸显数学课的“数学味”?带着这些问题,我经历着我的磨课历程,我实践着,我思考着。现把先后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相信,好课也是磨出来的。磨课既是对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培养。磨课就像是锻造工具,要不断地加温、淬火、锤打,直至成形;要反复地打磨、冲洗,达到精致。磨课又如哲人在思考,对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否定,  相似文献   

15.
这是笔者在江苏省淮阴中学举办的06~07年度全省优课观摩活动中一次教学案例,课题是"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选修3—2第六章第1节).回顾从备课组的磨课到试讲再到该课的教学展示,对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作了一些具体的探索,对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理念的策略又增加了几份新的理性思考,以此文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一、磨课所谓"磨",即打磨、研磨的意思。把"磨"字放在"课"前,形象地告诉我们,高效课、精品课是如何诞生的。笔者以为,"磨"的功夫应主要集中在备课上。从某一角度说,磨课"磨"的是课前准备的工作与过程。教学实践证明,一个教师要完成一次次业务上的蜕变、化蛹成蝶,最终成为驾驭课堂的高手,必然要经历一次次的磨课。我听过一节初中语文课,教学童话  相似文献   

17.
磨课,对于教学新手来说,是一种磨砺自己课堂教学功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对于指导老师来讲,也是通过教学相长,进一步提升自己、共同进步的极好机会。怎样帮助新教师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从而练出上好一堂课的真本领,笔者就学校开展新教师磨课活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正>教师的核心利益是个人的专业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学校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为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相继开展了"一人一课"、"推门听课"和"磨课赛课"等一系列活动,笔者在去年年底学校组织的"一人一课"活动中,运用学校倡导的"反思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一节课得到了听课评委和同行的一致好评.《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新人教版初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中,磨课是一种有效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对《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过程及设计进行介绍,并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磨课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我校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的活动中,我上了高中语文选修课文中杜甫的《客至》一诗。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先定下一个指导思想:"教是为了会用",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又给这节课定了一个课题:学习的迁移运用——例说《客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