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瑛 《辅导员》2010,(19):14-16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又迎来了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儒家认为九是阳数,所以重九亦叫"重阳"。人们在该节日有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  相似文献   

2.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名九月九、重九、九日、茱萸节、菊花节。因为,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就留下了咏重阳的诗句。  相似文献   

3.
"重阳"源出《易经》,该书称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称"重九"。屈原《远游》中就有  相似文献   

4.
李华伟 《中国教师》2007,(10):53-54
<正>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又叫"重阳"。九九重阳是"阳"气极致之日,阴阳之气交接,为了避  相似文献   

5.
<正> 重阳节(2010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九)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易经》中有六阴九阳之说。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  相似文献   

6.
重阳节     
《课外阅读》2009,(20):M0002-M0002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相似文献   

7.
重阳诗意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是阳月阳日,两九相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每到此日,人们都要出游登高、佩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和吃重阳糕,山川间处处呈现出一派节日气象。  相似文献   

8.
张增林 《河北教育》2005,(20):44-44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中国古代崇尚“阴阳”学说,连数字也以阴阳来划分。《易经》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且以阳数为尊。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两九相重,是一个长久之数,故将此节名为“ 重阳”,也称“重九节”。我国早在战国时期过重阳节已成风俗,爱国诗人屈原在《远游》中就有“集重阳人帝宫兮”的句子。  相似文献   

9.
农历九月九日(9th day of the 9th lunar month),为传统的(traditional)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the Chinese ancestors)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celebrate)的吉利日子(auspicious day),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festival)。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  相似文献   

10.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因月日都是九,故日“重九”;古代阴阳五行中九属阳数。故又名重阳。重阳节这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风俗习惯.如“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  相似文献   

11.
<正>重阳节也就是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之所以被称为"重阳节",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在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我国古诗中描绘重阳节的风俗有很多。宋代杜世安的《惜春令》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当时重阳节的节日风物和节日民俗:"今夕  相似文献   

12.
九月九日,月日都是“九”,两“九”相重为“重九”。古书《易经》中“以阳爻为九”,将“九”定为阳数,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认为每年九月初九是个特别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每至重阳,秋高气爽,古人常好出游登高,  相似文献   

13.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易经>中九是阳数,故"重九"又名"重阳".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写重阳思乡的名篇,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也是重阳节怀人的佳作.可见,重阳节这个日子很容易引发人对于人生的感怀.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也是如此,开篇就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名句,发出了"人生易老天难老"感慨,但这番感慨一改悲观的基调,翻出了激情,翻出了新意.  相似文献   

14.
诗话重阳     
<正>农历九月初九日,为传统的重阳佳节。《易经》一书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古名"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也称登高节,有登高避灾的习俗。唐朝诗人朱庆馀在《旅中过重阳》中写道:"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有:"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白居易有《九日寄微之》诗:"去秋共数登高台,又被今年减一场"。边塞诗人岑参在行军途中,适逢重阳节,  相似文献   

15.
重阳节又称"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相似文献   

17.
"九"在我国古代的术数中属于阳数。阴历九月九日双阳重逢,故名"重九",又作"重阳"。时值深秋,天高气爽、橘绿橙黄、稻熟蟹肥,正是登高赏秋的大好时节。因此,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在古人看来,是与"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同等重要的盛大节日。到了汉代,重阳节已形成固定节日。每至重阳,天高气爽,古人常好出游登高,佩插茱萸,赏菊饮酒,吃重阳糕,"以畅秋志"(《齐人月令》)。  相似文献   

18.
“九”为数之极在十进制计数方式中,“九”是最大数,一旦超越“九”,就是对“零”的回复。因此,“九”数便蕴含了“登峰造极”的文化含义。在中国,古代就尊称九为“天数”、“阳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分天下为九州、九天。“阳数”的极限“九”为阳之极。九是三的自乘数,三为阳数,因而“九”就成了阳数的极限,谓之“重阳”,这就是“九九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由来已久,含义十分丰富。“九”、“久”同音联义,人们不免联想到亲情友谊,祝愿“人长久”、“情永在”。“九”里包含着“多”由于“九”为数之极,因而“九”又与“多…  相似文献   

19.
阿平 《考试》2004,(11)
“九”在十进制计数方式中,“九”是最大数,一旦超越“九”,就是对“零”的回复。因此,“九”数便蕴含了“登峰造极”的文化含义。在中国,古代就尊称九为“天数”、“阳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分天下为九州、九天。九是三的自乘数,三为阳数,因而“九”就成了阳数的极限,谓之“重阳”,这就是“九九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由来已久,含义十分丰富。“九”、“久”同音联义,人们不免联想到亲情友谊,祝愿“人长久”、“情永在”。  相似文献   

20.
重阳诗话     
《易经》:“以阳爻为九”,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认为每年九月初九是个特别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每至重阳,天高气爽,古人常好出游登高,赏菊饮酒,佩插茱萸,吃重阳糕,“以畅秋志”(《齐人月令》)。在一睹如画江山、饱览金秋景色之际,诗人骚客常以重阳为题,写下无数名篇佳作。重阳诗中,最脍炙人口的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抒情小诗是他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