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首先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在建构新"被XX"结构心智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新"被XX"结构表达式生成的意识涌现过程。研究表明:新"被XX"结构的生成是以受事者"遭受"的意向性为发端,将其对"事件"的物理属性的感知(原初意识)涌现为对"用例事件"的心理感受(反思意识),并最终映射为显现在大脑里的意象——"受事者在XX事件中遭受不公对待"的过程,这样的意象外化为语码最终固化为"被+事件中心词"这一新"被XX"结构语言表达式。新"被XX"结构呈现较强意识涌现态势,这是因为其省略了施事和谓语动词,疏离"如实"地指称了所要表征的有关事件的缘故。本文还基于新"被XX"结构与英语被动句的差异,结合其生成的意象和涌现属性,试探性地提出了新"被XX"结构汉英翻译的两大原则。  相似文献   

2.
"被XX"是近期非常活跃的一个构式,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式义。我们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发现,"被XX"是具评判义的认知类构式,其构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否认",既包括对事实的否认,即"没有XX,却被认为是XX";也包括对能愿性的否认,即"不能或不愿XX,却XX了"。  相似文献   

3.
新兴构式"被XX"是近期非常活跃的一个构式,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式义."被XX"是具评判义的认知类构式,其构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否认",既包括对事实的否认,即"没有XX,却被认为是XX";也包括对能愿性的否认,即"不能或不愿XX,却XX了".  相似文献   

4.
网络“被XX”格式与传统的“被XX”格式显著不同,具有“并没有(意愿)XX,而被认定为(愿意)XX”的结构义。网络“被XX”格式具有可类推性,可以做多种句法成分,其流行既有语言环境的因素,也有语言使用者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网络“被XX”格式与传统的“被XX”格式显著不同,具有“并没有(意愿)XX,而被认定为(愿意)XX”的结构义。网络“被XX”格式具有可类推性,可以做多种句法成分,其流行既有语言环境的因素,也有语言使用者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语料探讨分析"纷纷+V"结构的句法表现和语义特征,补充修正前人研究结论,对留学生造句偏误进行探讨。在句法结构上,"纷纷"后接双音节光杆动词的用法并不罕见,动词后接趋向补语用法应区分单、双音节两种情况。在语义特征上,副词"纷纷"具有突出的"无秩序"义,"纷纷+V"结构主语全部有[+多数]义,大多表现为[+人类]或与其相关;谓语动词全部有[+动作性]义,不局限于"有界"动作,并且可以不具有[+变化]义;从主谓语义关系看,主语应具有"非受事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年,框式结构的研究异军突起,网络流行语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根据框式结构理论,可以判定网络流行语"XX了解一下"是一个单项单框式的框式结构。结构中常项"了解一下"从一般用法中的位置多变转化为固定在框式结构中受事的后面。变项"XX"形式多样,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或者句子。"XX了解一下"结构具有推广营销、炫耀、调侃和暗示等语用功能,该结构的流行与其自身结构的能产性和社会文化心理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汉语非受事动宾结构普遍存在于日常语言交际之中,而学界却无法对其形成给予合理的解释。构式语法则为汉语非受事动宾结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认为构式压制使动词受事宾语缺省,非受事成分得以进入构式,并对构式产生词汇压制,从而赋予构式多重构式义。汉语非受事动宾结构大量存在是受到高语境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兴构式“被XX”是近期非常活跃的一个构式,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式义。“被XX”是具评判义的认知类构式,其构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否认”,既O_AS对事实的否认,即“没有XX,却被认为是XX”;也包括对能愿性的否认,即“不能或不愿XX,却XX了”。  相似文献   

10.
巴东方言中的被动标记有三个,"把被""等被""着被",它们分别来源于"给予义"动词、"致使义"动词和"遭受义"动词。从认知的视角看,"把被"是从施事和受事的关系角度诠释(construal)被动事件,"等被"从施事者的角度诠释被动事件,"着被"从受事者的角度诠释被动事件。  相似文献   

11.
动宾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宾语分类方式不能涵盖所有的宾语类型,也难以解释非受事宾语的有限类推性。以原型的范畴化方法认识汉语动宾结构,将"受动性"视为动宾结构的原型特征,可以较好地避免上述问题。简单反应实验显示,"受动性"在动宾结构的识解过程中具有原型效应,随着原型特征受动性的减少,被试识解相应宾语的速度随之降低。缺乏原型特征也解释了非受事宾语的有限类推性——核心成员被原型直接允准,而非核心成员只能通过高例频率发展而来的局部原型允准。  相似文献   

12.
新兴构式"被XX"是近期非常活跃的一个构式,其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式义。我们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发现,"被XX"是具评判义的认知类构式,其构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否认",既包括对事实的否认,即"没有XX,却被认为是XX";也包括对能愿性的否认,即"不能或不愿XX,却XX了"。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有"字领属被领者和"买"义动词受事上有定标记词,往往表示不确定所指,兼有定指和不定指的部分特性,本文称为类同定指。"那/这+量词+名词"类同定指,与动词的语义特征、"量名"的可复制性以及"也、的、了、过"的使用有关。类同定指现象可以从参照点、转喻、隐喻和心理空间等方面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汉语中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被XX"结构,如"被自杀""被小康"等。这种结构一经出现便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学界主要从两个方面讨论这种新兴"被"字句:(1)此类结构与普通"被"字句的异同点,是否是一个独立的句法结构;(2)此类结构的内部语义及其论元实现。之前的研究较好地分析了新兴"被XX"结构的内部语义,并着重分析它与普通"被"字句的不同之处,但是似乎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验证两种结构的异同点,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及MDI推理模型,重点刻画了"被"的概念义和程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新兴"被XX"结构与普通"被"字句具有相同的结构表征,两者表达含义的区别在于语用推理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英汉科普平行语料库考察翻译汉语"被"字句的语义韵特征以及在两岸译本中呈现的共性和差异。研究发现,"被"字句语义韵特征在两岸译本整体趋于一致,翻译文本的趋同性得以体现。差异表现在消极义"被"字句在台湾译本的出现频率更高,翻译文本的规范化特征在台湾译本更突出。"被"字句的语义韵特征和受事人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被"字句语义限制的消解既是欧化使然,又与受事人称演变相关。语义韵也是影响翻译策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汉语使用"被"构句,主要是为了凸显句末焦点,受事移到动词前,"被"起到区分语义角色的作用。在"遭受"、"不企望"语义背景及标记理论和情景语义学的理论、方法的分析框架下,"被"为标记句式的情景语义可分为八大类型:遭受义、失去义、受损义、致使义、获得义、处置义、客观陈述义、嘲讽义。  相似文献   

17.
受事主语句和被动句的界限一直混淆不清。我们根据有无"被"字把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分为受事主语句和"被"字句两类。在语义上,受事主语句表示一种状态。其主语具有定指性或周遍性和非施事性;其谓语主要是对主语的状态进行描写说明,这在句法上有一些形态标记;谓语和受事主语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指向关系。  相似文献   

18.
哈尼语垤玛话没有严格意义的被动范畴,它不能通过动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句子的被动义,但它可以借助语序的调整、结构助词与体词组成的语法关系来表述被动意义,形成一种具有被动义的独立的句型,在语义上绝大多数具有完结性。哈尼语垤玛话表达被动义的句型与受事话题句有时具有重合性,但二者不能等同,文章拟通过对哈尼语垤玛话被动义表达方式的结构类型、语法标记等进行描写和分析,揭示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致使结果构式压制是语言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使原来没有"致使"义的动词,在构式的压制下有了"致使"义;原来没有"施事"义的名词,在主语的位置上有了"施事"义;原来没有"受事"义的名词,因处于宾语位置而有了"受事"义;原来不能带宾语的一价动词或形容词,在构式压制下,变为二价或三价动词或形容词。  相似文献   

20.
"被XX"是近来网络流行结构,从语义特征来看,"被XX"中的"XX"是非自愿的,非可控的,"被"具有"不是自己意愿"的含义,最先进入这种结构的是动词,后来在语法的类推作用下名词、形容词、数词也进入了这种结构;从语义功能上看,"被XX"用来表明"XX"不是自愿的、从语义上来说都是不好的,是说话人不愿意或不想、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