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大美临沧建设"主要以生态自然为发展的基础,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建立一种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和谐发展的生态审美关系。针对临沧的发展实际,就是要构建循环经济动态平衡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打响临沧本土特色文化品牌,建立多元化民族文化产业链,搞好临沧边地山水文化建设,将环境整体化十分自然地同美学相结合,实现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理解"以人为本"这一命题,揭示了技术发展的主体是人,因而必须让技术回归人文,确立人本技术现;揭示了技术的发展要兼顾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因而要从满足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出发,确立技术生态-伦理现;揭示了技术的发展应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因而应实现技术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3.
生态技术是具有生态性质的技术,它是从天然自然到人性自然的一种技术应用,是人、技术、社会、自然作为整体生命存在的澄明。生态技术表现为三个层次:从技术自身来看,生态技术具有自我协调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从人与技术的关系来看,生态技术就是人诗意的实践方式与生存方式,是人、技术、社会、自然关系的和谐;从天地人的相互关系来看,生态技术是与天地人相协调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或称生态文学研究是伴随着生态运动而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自然之声--论生态批评的浪漫主义渊源"一文主要阐述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英国的浪漫主义是响应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的一场反启蒙运动;以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也带来了生态遭到人类毁坏的悲剧.其次,文章的第二部分论述了英国浪漫派诗人笔下的自然观,他们讴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向造成人与自然分离的理性王国和毁坏自然的工业革命发出攻击.  相似文献   

5.
库柏的代表作《皮袜子故事集》通过描写白人拓荒者、欧洲殖民者、美洲印第安人和"皮袜子"纳蒂·班波与自然的不同关系,处处闪烁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人与自然,展现了二者既对立冲突又和谐统一的关系,揭示了库柏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呼吁人类尊重保护大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6.
“环境”是不可忽略的生态要素之一,教育环境在教育生态中也占据看不可或缺的一席。生态型课堂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教学环境: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自由地生长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追求自然和谐的环境,旨在构筑良好的生态因子;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重在架设学生与知识的桥梁,旨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创造生态型课堂。  相似文献   

7.
夏俊章 《科协论坛》2007,(3):207-208
与传统工业文明的自然观不同,生态文明的自然观是有机论的,它强调"人-自然-社会"有机统一体的整体和谐发展,它为综合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和谐必然促进人与人的和谐,而人与人的和谐必然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明发展道路。即,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必须与人类对自然的回报相平衡;当代人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本区域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区域发展为代价。  相似文献   

9.
殷齐琦 《科教文汇》2009,(1):209-210
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是生态主义文学的先驱。梭罗热爱自然,关注自然,但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和内心世界。人类只有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完整的生命内涵,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温柔的人际关系。其自然理论和生态哲学给后世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集经济、技术、社会于一体的复杂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善待自然的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蕴涵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调谐"思想的价值观是一致的,是对西方人与自然对立的文化观念的扬弃,深入研究其所蕴涵的价值理念和相关思想,必将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一、认识“生态赤字”,审视“生态足迹” 用一句话来概括生态文明与绿色世界的内涵,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人类在生产领域中各类活动的总能量,小能够超越自然的承载能力,全球、国家、区域的发展原则是:不损害、不削弱、不干扰生态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结合近期我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探讨了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问题。在倡导人与自然生态和谐依存上,要强化全民族保护生态理念、经济建设与保护生态应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关系上,要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对自然要保护而不是征服;在推动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搞好统筹兼顾,注重可持续发展,推进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协调、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基于对城市的规划,是人对自然新的认识,按照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任何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想法,生态城市是人们依照生态学构建的自然、经济、社会共同协调的新型关系。提供人们高质量、健康、和谐、稳定的宜居城市,生态城市需要精心设计,需要规划,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现状,阐述了需要大力发展生态城市,以求人与自然可持续、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自然失衡、社会失谐、人心失安。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发展人性化技术。人性化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对人的生存环境、生存价值和尊严的终极关怀,是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的后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15.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评价十八大报告,许多专家学者将这段论述称之为报告最大的亮点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丽中国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但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华传统的自然生态伦理思想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对生态整体论、生态价值论和生态道德论的进一步认识,提升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实现生态文明的过程是对生产和消费关系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磊  王鹤  刘志刚 《科教文汇》2008,(15):210-2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这要求人在发展生产和向自然索取的过程中,要注意自然的承受力,既要做到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不仅需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复兴,更需要实现生态的复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实现生态复兴,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复兴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构成。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  相似文献   

19.
对于自然水域的人为影响持续了整个人类进化的历史,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发展自身,人类对于自然界中的水域进行漫长的改造工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界中原本存在的平衡。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不断建设,生态水利工程逐渐成为一种能够和谐人类发展和自然矛盾的全新思路。主要就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进行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20.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生态伦理学就是要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局限,把自然纳入人类伦理关怀的范围,用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使之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