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雪是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之一,也是清代西域诗歌中出现频次较高、熔铸了西域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要完全理解西域诗,就要结合雪这一特殊的意象来解读清代西域诗歌。  相似文献   

2.
陈寅是清代西域诗人中唯一一位没有返回关内的戍客。其西域诗数量为历代西域诗人之冠。为其诗集作序者地位之高,在西域戍客诗人中也绝无仅有。通过陈寅的诗作,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一位可爱、可怜,还有几分可敬的"书呆子"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正>读诗歌要注意分辨诗人之志与诗人之心。什么是诗人之志呢?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就是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意思。而什么是诗人之心呢?就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心理变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些情通过诗人的遣词造句显现出来,需要我们仔细去诗中寻找,因为这些情有时候连诗人自己也未必能够察觉。  相似文献   

4.
毗陵诗派是由清代常州诗人群体组成的地域性诗歌流派.这一诗派的诗人创作了许多杰出的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描写的地域很广,涉及西域、西南、塞北及东南海防;除描写边塞风景外,更注重边塞风情;关注民生,反映的思想感情比较真实;诗歌务实而有理趣,为清代边塞诗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唐诗人杨衡的送别诗因送别对象不同,使其送别诗内容广阔,情感丰富.送官员之作既表达了对同行的认可与赞许,也显露出诗人积极入世为官的心态;送别文士之作展现了诗人对后起之秀的鼓励与劝勉;与僧、道间则是依依惜别之情和寄意宗教与入世为官的矛盾心理;与亲人话别之作表达了诗人血脉分离的痛苦之情.在艺术手法上,其诗歌入题手法灵活,凄愁意象贯穿诗歌.从杨衡的送别诗中,我们可以了解诗人庞杂且丰富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表现诗人审美理想和激情的艺术形式,是激情奔涌的产儿。诗歌中的一切景物形象,都是感情的产物、感情的载体,是诗人感情的艺术表现。诗歌教学就是要把诗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触摸诗的情怀、品尝诗的情味、领悟诗的情感。“情”,可谓诗的气脉,泱泱华夏的诗歌历史,就是盛开“情”之花的历史。因此,把准诗的“情”脉,也就成了阅读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把准诗的“情”脉来传递诗情呢?  相似文献   

7.
在清代西域诗人福庆的一生中,西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西域成为其创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福庆诗歌中,西域题材的诗作占其全部诗作的15%,足以证明西域对福庆创作的影响。此文以福庆的西域诗作为研究对象,再现其在西域的经历及情感历程,来展现西域这一特殊地域对其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代乾嘉时代性灵派遂宁籍诗人张问陶写了大量的诗歌向往遂宁、讴歌遂宁、怀念遂宁 ,这些诗歌成为《船山诗草》中熠熠生辉的华章。这些诗情真意切 ,充满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清新空灵 ,别具韵致 ,不仅对古代遂州有认识作用 ,而且在今天也有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边塞诗,人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唐代边塞诗。诚然,唐代边塞诗不啻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冷落边塞诗的另一峰巅——清代边塞诗。唐代边塞诗固然洋溢着唐代开放、豪迈的时代精神,开边塞诗之先河。然而,真正涉足西域(今新疆)的歌者,却如凤毛城角。而清代,躬践西域的诗人之众,作品之多,题材之广,是任何王朝都无法比肩的。1982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吴蔼袁先生的《历代西域诗钞》一书,其中收录清代诗人22人,诗800余首。虽然从中可窥见清代边塞诗之一斑,借遗珠沉壁不知儿几。笔者曾留意搜集漏网之鱼,…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诗人洪亮吉,因越职上书直言朝中敝事,触怒君威,从而被贬戍新疆伊犁。在遣戍过程中,洪亮吉用浪漫的笔调吟诵了西域的壮关山河,展现了西域的民风物产,记录了遣戍的艰辛和友朋酬赠的深情厚谊。这些诗作风格多样而自具面貌,艺术手法精湛而成就卓越,是清代诗歌史上特别引人注目的一批佳作。应当说,洪亮吉的西域遣戍诗,拓宽了中国古代边塞诗歌的题材和边塞遣戍诗的情感主题,推动了中国古代边塞诗的发展;同时,这些诗歌也进一步奠定了洪亮吉作为清中叶诗坛名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明代笔记中散杂着大量有关西域的记载,这些文献虽零散琐碎,却内容丰富,是作者最直观的认识与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为人们了解更为丰富的西域历史社会风情,提供了有血有肉的纪闻资料,是了解古代西域的又一重要窗口。同时以明代笔记为切入点,对散见于其中的有关西域的记载及其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耶律楚材是元代著名诗人。他的风土诗形象地描写了西域的民族风情,不但改变了元代以前西域诗凄楚之情,而且也影响了后代西域诗的创作。其诗中表达了一种“不妨终老在天涯”的豪迈之情,为读者提供了新的欣赏西域诗的审美视角。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对西域音乐情有独钟,他在许多诗歌中都表现出对西域音乐的独特感受.他将对西域音乐的理解领悟力与其西域情结相沟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意象,为人们呈现出对西域音乐与众不同的感受,生动再现西域音乐特色.而<琵琶行>中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精湛描摹,更体现了他对西域音乐的高超鉴赏力和音乐素养,将西域音乐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星汉教授为当代著名诗人,在对东天山地区进行学术考察中得诗38首,名之为《东天山诗稿》.文章重点分析了这一组诗诃的东天山文化现象、重大课题野外调查、学生接受爱国爱疆教育、古今西域诗、当今诗坛的走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代诗词界,新疆异军突起,形成“天山诗派”。此派领军人物,众口皆推星汉。星汉诗词自觉接续西域汉诗传统,拓展题材,结构宏阔,创造新境,自成高格,在全国诗词界影响出众。文章就其新近出版的《天山韵语》略作论述,以期对新疆乃至全国诗词创作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西域少数民族诗人不忽木与其子回回、巎巎都是元朝一代名臣。他们以其开阔的胸襟接受汉文化的熏陶、滋养,不仅主张以儒家思想治国,而且还娴熟地运用汉文进行创作,在诗歌、书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密切了西域少数民族与祖国大家庭血肉相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东汉建国初期,西域诸国不断要求东汉政权设置西域都护,均为光武帝所拒绝,最后置西域于度外。光武帝西域“无为”政策,根源于西域、东汉内部的问题,以及西域、匈奴、东汉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基于现实的比较明智的选择。光武帝西域政策虽然保守,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作用和影响于东汉前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以前,与葡萄、葡萄酒相关的葡萄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葡萄文化经西域传播的重要内容。魏晋南北朝以前,葡萄文化经西域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由京畿向四周及由中原内地向西域、东亚传播、扩展。先秦时期,"蒲陶"一词在西域传播;秦汉时期,葡萄文化已由西域传入中原内地,并在内地逐渐丰富起来,同时开始由中原返传入西域;魏晋南北朝时期,葡萄文化领域扩展,由内地向西域的传播内容增多。  相似文献   

19.
《北方》是艾青一首内涵很丰富的抒情诗,诗作通过对意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感。诗人对人民遭受的苦难的同情,对战胜苦难的精神和力量的赞美和讴歌,在诗中得到了独特的表达。文章以中国古代和现代及西方文艺界对"意象"的理解为切入角度,对作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诗作通过具象来表达抽象,从而使得作品感情的表达更加充分和具体感性;其次,作品运用了形象体系中不同的意象作为载体营造独特意境;最后,诗人运用独创的艺术形式,使得意象的表现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