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刚完成《一秋集》.颈椎炎痛得厉害.本想静下心来歇一歇.凌华仁弟来省城,告诉我他要出一册画集.要我为其写一序言。听闻他要出画集。我喜不自胜.继而一想,他这么年轻.生活又不富裕.哪有闲钱来出画集呢?为此.我又担心起他的费用来了。后来经打听.是他一位搞篆刻的朋友帮助,免费为他出此册《凌华画集》.我又从担忧中恢复到欣喜中来。果然是这样,于是我欣然决定为他写几句。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04,(11):54-55
比尔和米尼是两个70岁的老人,他们抚养了3个出色的女儿,并且在幽默、独立和尊重中建立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婚姻。在回忆他们的恋爱时,比尔说,一种他自己都难以说明的吸引力使他爱上了米尼。“当我们开始接触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感觉,她就是我要共度一生的人。”而他的妻子米尼说,“也许是因为他给了我聪明的第一印象。身体上有一种吸引力,接着是个性方面的吸引,我感受到了他的宽厚与善良。”  相似文献   

3.
今夏,我曾去某部队讲学,来接我的一位营长英姿勃发,乐观开朗。在车上我们一路聊着,非常开心。突然,我注意到他深色的眼镜片后面,右眼呆滞而无神。他觉察到我目光中的困惑与疑问,非常坦然地告诉我,右眼已经失明,是在一次军事演练中被手榴弹的碎片击中的。  相似文献   

4.
杨莉 《科技广场》2002,(1):25-26
童年的时候,我不止一遍地听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学时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背诵过高尔基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海燕》;后来,又迷恋上普希金那些不朽的诗歌。从这些广为流传的优美苏俄文学作品中,我知道了将它们翻译成中文的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戈宝权先生,也非常敬仰他在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没有想到,有一天我竟成了这位老学者家中的一员,也因此而更熟悉、了解他,也更敬佩、热爱他。 有一种人,似乎生来就是为了读书做学问的。在我眼里,我的公公戈先生就是这种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个。在公公生病卧床之前,阅…  相似文献   

5.
卢嘉锡是我最敬仰的专家之一,我曾多次听过他的报告。去年9月,他从北京回福建休养,住在福建省立医院。一日我前往看望他。在去医院之前我特地准备了纸和笔,想请他为《福建老年报》创刊15周年题词,并向全省老年人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6.
如果我和他在街上偶遇的话,我宁愿相信他是一个地道的“北京式大男孩”,因为从一见面开始,他的脸上就一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乘20世纪最后一款充满传奇色彩的“大众车”——达西亚(Dacia)1310穿越罗马尼亚的经历,让我至今仍难以忘怀。我的司机叫多雷尔·弗兰鲁,他管1986年的老爷车叫奥尔加,这正是他宝驹的名字。“这是我花600美元从一个护士那淘到的。”说完,他载着我风驰电掣地驶离火车站,消失在滂沱大雨中。  相似文献   

8.
就在几个月前,我收到了一封我7岁大的外甥寄来的语音邮件,他说需要我帮助他做一套卫星通信装置。他向我保证他已经有了绝大多数必需的零件,包括铝箔、一些金属丝和导线以及5号电池,我只需要再帮他找一台收音机或一个遥控器就行了。  相似文献   

9.
探访地球     
上司奎派人来叫我去他的办公室。奎是个严厉的人,我不知是否有什么工作上的失误被他逮住了把柄,那样是少不了要挨一顿克的。我有些忐忑地走进他的办公室。我的同事丁与庞也坐在那里了。看得出,他们也与我一样紧张。  相似文献   

10.
两代情缘     
我是《发明与创新》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在我的记忆中,《发明与创新》一直是我儿童年代的启蒙读物之一。因为我父亲是一个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工作的需要使他如饥似渴地爱好着与科技推广有关的一切书籍,而《发明与创新》自1984年创刊之日起他就深深喜欢上了它,一直到今日,父亲几乎很少错过对每一期的阅读。现在他戴着老花眼镜阅读《发明与创新》杂志,早已没有了当年因功利而阅读的急迫,也没有当年一目十行的浮躁。每次新杂志到达的当天下午,父亲便一壶茶,一盘花生米,夕阳光辉里,  相似文献   

11.
我的设计     
我的设计陈贵基我是《发明与革新》杂志的忠实读者,这十年来,贵刊对我的帮助和启发是很大的。特别是一些科技发明家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士。发明家颜孟秋,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使他的发明遭受到了九次下马、十四次易地的挫折,但他不愧是一名不屈不挠的科技铁汉,排...  相似文献   

12.
怀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我探访了基辅名人叶甫尼·波波夫。他是一位85岁的老人,妻子也已经81岁了。从上世纪70年代初起,他们就为一个信念活着,这信念就是:“波波夫单轨系统”绝对是有希望的交通系统,它总有一天会得到采用!那次我见到他时,波波夫满脸无奈地对我说:“几年前,一个英国资本家要买我的专利,出250万英镑,我不肯。我希望我的专利能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可是今天,坦率地说,要是他再来买,我不会再拒绝了……70年代以来,我连公职都被剥夺了,只靠一点点卫国战争残废军人津贴过日子。”说着,他那含泪欲滴的眼睛里突…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初,我的一位朋友借了我5万元钱,由于关系很好,没有写借条。他因为生意亏损,便否认向我借钱的事实。我只好用录音的方式将他向我借钱的事实录下来,并于2001年5月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庭上,他坚决否认借钱事实,并称我的录音是非法的,法院后来驳回了我的诉讼请求。前不久,我在电视里看了一例与我同样的案例,但法院却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请问我能申请法院再审吗?法院能改判吗?  相似文献   

14.
尘封的茅台     
前些时候,天津电视台为了制作一部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院士的专题片,来到了我父母家里进行采访。说实在的,我父亲不过是为邓院士开过车的普通司机,一个大老粗,他真的说不出什么,而且,以前他也陆陆续续参加过一些座谈和采访,能回忆的都回忆了,能谈的也都谈了,再让他说,还真太难为他了。我母亲也说,家里乱糟糟的,让人家拍来拍去,将来一上电视,挺不好看也怪没面子。父亲对母亲讲:“电视台是来了解邓院士的事迹,并不是要拍我,我不介意家里乱,只要能让更多的人对邓院士有更多了解,怎么样都无所谓。”  相似文献   

15.
我和世灯相识于“革”后期,那时我在福建日报当编辑,他在沙县报道组工作。他经常到报社来送稿,一来二往,我们便熟悉了。他在大学里是读生物的,搞新闻报道是改行,但他干得兴致勃勃,乐此不疲,福建日报曾用整版篇幅发表过他采写的通讯报道,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那时他给我的印象是谦逊热情,勤奋好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鼓励] 我刊自创刊以来,围绕着科普杂志该如何定位的问题,在广大读者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虽然有少数读者对我刊“激发创造性思维和丰富想像力”的办刊宗旨不甚理解甚至持有异议,但大多数读者对我们这一办刊宗旨还是非常支持和欢迎的,他们纷纷来电来信谈了他们的看法和感受。下面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封来信。 ——编 者 我与《大科技》已经是老朋友了,在他的陪伴下,我不断充实、完善。他似乎是我的亲兄弟,有时看见诸如《读者》之类的著名杂志经常转载《大科技》的文章,我甚至…  相似文献   

17.
在澳大利亚旅游期间,一天,澳大利亚旅行社的卡伦先生请我们到他家做客。我们一进他家门,发现他将房内的电视机、音响全部关掉。我心想可能他是刚才来接我们时走得太急,忘记关电视和音响了。我们交谈了几个小时便起身告辞。主人坚持自己开车送我们回宾馆。在出门前,我见他很自然地打开电视机、音响。“这不是太浪费电了吗?”我一直没弄明白卡伦先生为什么这么做,后来我把这事说给一位澳大利亚朋友听,她告诉我这是为了防盗。原来,在澳大利亚经常出现偷盗事件,人们非常担忧,干方百计地加强防盗措施。“出门开电视,进门关电视”就像我们为了节约用电形成“人走灯灭”的习惯一样。  相似文献   

18.
循化烩面     
有朋友驾车从北京返武汉,路经郑州小憩,郑州那边做领导的同学请他吃饭,此只忽然想起我写过一篇《合记烩面》,便指明要吃烩面。朋友是湖北蕲芽春人,是产八大名米珍米能地方,吃面他是半个外行.却要吃那平民化的面食。果然吃后,他若有所失。我返京路过他那里,他说,郑州的同学请我吃饭,我指名要去烩面馆,那郑州烩面好像裳没你写的那么好吃。  相似文献   

19.
诗人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充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以这句诗来理解鞠章网是很贴切的.他曾经做过和正在做着事情就是对这句诗的生动诠释,他以自己的方式在土地上刻写人生的价值,他将全部的心和力献给土地上的人民。  相似文献   

20.
陈悦 《今日科苑》2003,(7):42-43
我和我的先生都已年过花甲,我望得到他脸上的皱纹,他看得见我手上的老斑,但是我们的感情却像经年陈酿,时日越深,味道越香冽醇厚。四十年前我们刚刚相识的时候,我在外地读书,他在大连工作。令我感动的是,在我们鸿雁传书的四年多的时间里,他每逢公休日必定陪我父母一起度过,从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