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煜从南唐国主降为囚徒的巨大变化,明显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前后期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他前期有些词写他对宫廷豪华生活的迷恋,实际是南唐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如【玉楼春】:  相似文献   

2.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在北宋的中后期词坛,秦氏是一位集婉约词大成的词人。大体而言,秦观早年的词多写春愁别怨,风格清丽婉约,未尽脱花间影响;他的后期词,多抒身世感慨,词风一变而为凄厉苍凉,沉郁顿挫,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大体说来,李清照的生活历程与创作以靖康元年为界限。她前期创作的词大多反映了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而年华白白流逝的惋惜,洋溢着郁愤之愁;后期创作的词反映了忧国伤家,漂泊在外的凄惨生活,洋溢着伤痛之愁。一.早期词作流露郁愤之愁李清照早期在封建礼教的扼杀之下青春易逝,壮志难酬,又不甘沉沦,只好借物作词发泄郁愤。  相似文献   

4.
南唐后主李煜在过着三年的囚徒似的生活中,用血泪泣成了一首首人间绝唱。他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也被后人誉为“千古词帝”、“词中帝子”。他的作品不多,但艺术成就却相当高,这与其词作的思想情感密不可分。情感是词的灵魂,后主前期词作多写豪奢的帝王生活,与之相较,后期词的情感更为真挚感人。其词作中的真情,为后世词抒情功能的发展起了助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中期和后期词中,处处在写“愁”,本从李清照现存词中抉出带愁字的词句,择其具有代表性的写愁名篇进行评析鉴赏,探讨其不同时期词的风格,进而揭示这位非凡女词人心灵和作品的独特处。  相似文献   

6.
古代词人多写离悉别绪,衣婉柔靡之悉。辛弃疾于常见题材中化出新意,他融愁入景,以之抒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其词作于雄奇奔放,慷慨悲壮之中更多一重沉郁顿挫之风。特定的时代产生了特定的大词家,也产生了辛词独特的写愁词作,即使是在一部分清新小令中,亦不乏愁之点染,他以愁反衬出一种喜悦之情,并做到了景从情出,使之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古代词人多写离愁别绪,哀婉柔靡之愁。辛弃疾于常见题材中化出新意,他融愁入景,以之抒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其词作于雄奇奔放,慷慨悲壮之中更多一重沉郁顿挫之风。特定的时代产生了特定的大词家,也产生了辛词独特的写愁词作,即使是在一部分清新小令中,亦不乏愁之点染,他以愁反衬出一种喜悦之睛,并做到了景从情出,使之具有了较高的审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建飞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3):26-28,44
南唐后主李煜,在他流传下来的30多首词中,多数为言愁写恨之作。这些词真实地表现了作为特定人物李煜心灵活动的历史,真率地表达了一个经历沧桑巨变、沦为囚徒的帝王的悲哀和悔恨。在这些词中,李煜的愁情恨绪时而变作春江流水,时而又化为大地春草。这些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形象,表现了李煜具有将抽象的愁恨形之于具体的形象的非凡才能。在汴梁,李煜只能在睡梦中重新回到以往如梦的生活中去。所以,他亡国入宋后的词,几乎每一首都写了梦。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的词,前期主要抒发了作对生活的爱、对自然的爱、对丈夫的真挚感情。她敢于挣脱束缚妇女的封建枷锁,披露真情实感,作品具有反封建反礼教的思想意义,后期词主要写身世漂零之感、国破家亡之恨,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她的词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健康的思想内容受到人们的喜欢。  相似文献   

10.
秦词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多愁善感的知识分子的哀鸣,较之同时代的词人,“愁“、“恨“在其词集里最为突出。表现有二:(一)后期的词愁肠百结,幽恨重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悲剧。(二)分析早期相思离别之作,可知秦词“愁“、“恨“由来之久。  相似文献   

11.
李煜由帝王沦为阶下囚, 使他词的创作也以此为分水岭分为前后期。前期词, 多反映宫廷奢侈享乐的生活, 其成就仅限于艺术上。后期词多反映亡国之痛, 其成就不仅是艺术上的, 更是思想上的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词大致可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描写自然景物、反映少女情怀和爱情生活,风格清新明快;后期则多为思旧怀乡,反映个人身世及国家前途命运的作品,流露出凄婉愁苦的情调。  相似文献   

13.
庾信一生曾事南梁、西魏、北周,四十二岁正当壮年遇侯景之乱后,便因出使西魏遭强聘而被迫离开家乡,开始了他为期二十七年的郁郁无欢的生活。坎坷的经历使庾信后期的诗作中充满了悲、愁。正如《哀江南赋序》中所写:“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而这类诗作尤以《拟咏怀二十七首》和《哀江南赋》为代表。 庾信在《拟咏怀》中流露出的“愁”,因着他经历遭遇的特别而显得与众不同。他的愁既不像李煜那样哀怨凄凉,又不似李清照那么缠绵凄清。他的“愁”可以用“多、劲、贵”三个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14.
北宋词人贺铸填有《青玉案》词。词中云:“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了他在江南梅雨季节里,过着孤独生活的愁闷心情。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连用三个比喻,喻出了“愁”之多、“愁”之深。这种用景色来比喻愁情的写法,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而似乎可以捉摸,贺铸也因这首词妙不可言而被后人誉为“贺梅子”。北宋词人张先,其词多写士大夫诗酒生活和男女爱情。他的词善于描绘一种朦胧美,又特别以描写“影”而著称。他曾有三个写“影”的佳句最为著名:《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歌》:“娇柔懒起,帘压卷花…  相似文献   

15.
一.李清照前期词中的“愁” (一)少女的浅浅闺愁 十八岁之前,李清照的生活简单而平静,在闺阁绣楼中过着养尊处优的少女生活。但悠闲的日子总会泛起些许少女愁绪的涟漪。深闺独处,不免心生空虚孤寂之感。寂寞的背后,隐然飘荡着一丝少女朦胧的“思春”情怀。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和《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写一个“愁”字,但“愁”的内涵迥异。这反映出李清照生活经历的重大变化。《醉花阴》是她的前期词的代表作,《声声慢》是她的后期名作。笔者试就这两词中所写的“愁”字的内涵进行比较,来粗浅地探讨一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不同风格,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7.
秋色入心即为愁。秋天来了 ,秋风起了 ,秋雨下了 ,秋叶落了 ,这些景色最容易引发人的感伤和愁绪 ,特别是对于多愁善感的古代文人。《汉乐府·古歌》中“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 ,入亦愁”的诗句 ,道出了秋天典型的景致和文人们典型的心境。古人写愁绪有很多名篇名句 ,屈原的《离骚》以长歌的形式抒发被楚王放逐的郁闷 ;张衡的《四愁诗》一唱三叠 ,表达的是郁郁不得志的心声 ;李白也有很多写愁的诗句 ,随手拈来 ,皆成名句 :“白发三千丈 ,缘愁是个长。”(《秋甫歌》)“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五花…  相似文献   

18.
刘晓黎 《成才之路》2012,(29):12-12
李煜后期词风从婉约秀逸转入雄奇沉郁,凄婉苍凉。后期词作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对后主词的发展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闫海翎 《文教资料》2008,(10):17-19
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正文部分从李清照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学追求和社会关注等不同层面去透视李请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对人生世事、美好情事、环境际遇所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词的母题就是一个愁字。前期主要抒写闺愁、离愁、伤春之愁,后期主要写家愁、国愁、思乡之愁。李清照“恋母情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