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诗》之《周南》、《召南》与《易》之关系探究,分从两方面进行把握,结构上,《诗》有二《南》犹《易》有《乾》、《坤》;内容上,诗有二《南》犹《易》有《成》、《观》。  相似文献   

2.
《诗经》有《鲁颂》、《商颂》,而无《鲁风》、《宋风》,其原因是由鲁国和宋国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连山》、《归藏》、《周易》三书实即一书,是《易》在夏、商、周三代的不同名称,并溯其本源认为,此上古卜筮之书实即是人造综合图腾——龙形成之过程,故《易》实可称之为《龙经》。  相似文献   

4.
论《呐喊》、《彷徨》的“审丑”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蒙立场导致《呐喊》、《彷徨》强烈的“审丑”意识,而“审丑”话语又赋予《呐喊》、《彷徨》不朽的思想价值《呐喊》、《彷徨》着重审视了人物之丑、灵魂之丑、人际关系之丑、环境之丑。  相似文献   

5.
“训”文体的内容从《尚书》确立时起,至《度训》《命训》《常训》成书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度训》《命训》《常训》是政治思想家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统治者提供施政治民之策的需要而作,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度训》《命训》《常训》中蕴含丰富的“中”思想,其中为政者治国安民时所坚持的适度原则,则深刻体现儒家的中庸之道。因而,研究《度训》《命训》《常训》“训”的内容,以及体现儒家政治伦理的“中”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知栽在《史通》中经常提到“三史”,周一良先生认为这“三史”是指“旧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而非“新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他说:“徐坚《初学记》卷二一《文部·史传二》云:‘世以《史记》、班固《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矣。’知开元中犹承六代旧习,目此三者为三史。刘子玄之作《史通》,其心目中三史亦指此三书也。”(《敦煌写本杂钞考》)并以《史通》中《叙事》篇“《晋》、《宋》杀青,又三史之不若”与《书事》篇“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范晔博采众书,  相似文献   

7.
吴公子季札聘鲁观周乐,闻《邶》《都》《卫》而叹“美哉渊乎”。《邶》《廊》《卫》三风情感格调之美在于“渊”,此“渊”可析为:深隐——引人探求、深沉——令人激愤、深切——致人痛悲、深长——发人悠思。《邶》《廓》《卫》三风诸诗作者对感佩之情、愤慨之情、痛悲之情、孝亲之情、眷恋之情、闲逸之情等种种情感体会得深挚细腻,表述得生动形象,是把对生活的深切体味诗化的表达,有情、有趣、有愁、有困、有悲、有欢、有苦、有乐,凡此种种,皆是生活的本真,皆是人性的至情。  相似文献   

8.
《庄子》之思想与《周易》有关 ,这可从《庄子》论《易》、《庄子》论“命”、《庄子》之文句等方面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9.
吴公子季札聘鲁观周乐,闻《邶》《鄘》《卫》而叹"美哉渊乎"。《邶》《鄘》《卫》三风情感格调之美在于"渊",此"渊"可析为:深隐——引人探求、深沉——令人激愤、深切——致人痛悲、深长——发人悠思。《邶》《鄘》《卫》三风诸诗作者对感佩之情、愤慨之情、痛悲之情、孝亲之情、眷恋之情、闲逸之情等种种情感体会得深挚细腻,表述得生动形象,是把对生活的深切体味诗化的表达,有情、有趣、有愁、有困、有悲、有欢、有苦、有乐,凡此种种,皆是生活的本真,皆是人性的至情。  相似文献   

10.
《史记》诸表的问题很多,有的文字脱、衍、错格,有的纪年舛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史记》、《汉书》诸表年数差异及本身歧义的地方提出粗浅的看法,在考订《史记》诸表的同时,对相应的《汉书》诸表也多有补正,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苟子》中引《诗》和论《诗》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苟子》引《诗》中《雅》居多的原因;浅析了苟子论《诗》。即“《诗》、《书》之博”与“《诗》、《书》故而不切”是否真正矛盾,及何为荀子提出“善为《诗》者不说”的意会读《诗》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法,更少使用语气词与复沓;就作者而言,《风》、《雅》之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也大致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荀子》中引《诗》和论《诗》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荀子》引《诗》中《雅》居多的原因;浅析了荀子论《诗》.即“《诗》、《书》之博”与“《诗》、《书》故而不切”是否真正矛盾,及何为荀子提出“善为《诗》者不说”的意会读《诗》法.  相似文献   

14.
“《彖》《象》解经”兼具象数、义理两种方法,以“象数”解《易》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六爻所处的位置以及爻与爻之间的关系,其所用象的内容较少,而且和《说卦》有一定区别。以“义理”解《易》则有以“理”解《易》和以“史”解《易》两种。传承费氏《易》的荀爽、郑玄《易》学并没有完全遵照费直解《易》的方法,而是在吸收其他《易》学基础上有所创新。通过分析“《彖》《象》解经”可知,荀爽二卦互易说、虞翻卦变说在《彖》《象》中已经出现,二说或与费氏《易》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法,更少使用语气词与复沓;就作者而言,《风》、《雅》之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也大致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专毕业生大部分的第一岗位是生产第一线操作工或初级技术管理人员。因此,中专教学改革,应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改革中,应当压缩陈旧内容的教学课时,增加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实训环节,使学生尽快适应第一就业岗位的需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将机械制造专业的四门专业课:《机床》、《刀具》、《工艺》和《夹具》综合为一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一、课程目标与要求《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加工所需的刀具、机床、工艺及夹具的基础及应用能力为目的,加强机械加…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与《孙子兵法》的关系非常密切,《史记》并未明言《孙子兵法》,而只有《孙吴兵法》之称;而《孙吴兵法》应当是《孙子》、《吴起兵法》的合本。《史记》中描写了许多著名的战争,这些战争对《孙子兵法》有继承也有补充。司马迁对《孙子兵法》的慎战思想进行了发扬光大,尤其是对《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谋略因现实的变化进行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2002年对口单招考试至今。财会专业的考试科目实行大综合制。即将《财务会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经济法》、《统计》、《成本会计》七门课的有关内容合为一份试卷,总分300分。在这七门课中,对照考试大纲要求,除《经济法》、《统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较少外,其他学科间存在许多知识点的重复、交叉.如何帮助学生梳理、整合知识.使学生能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是每一位专业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将《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考纲知识点对比研究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儿方面进行知识整合。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对《论语》的征引,可谓匠心独运。笔者从《说文解字》引《论语》之条目概析、《说文解字》引《论语》之形式、《说文解字》引《论语》之目的三个方面,对《说文解字》征引《论语》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清代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一书,使用了大量《易》学材料来注解《诗经》,可以称为“以《易》解《诗》”。这一解经方法,是对东汉郑玄“以《易》笺《诗》”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陈奂的“以《易》解《诗》”,主要包括三种方法:一是用《周易》训诂《毛诗》字义,二是用《周易》解释诗旨,三是用《周易》补正《诗经》中的礼。陈奂对《周易》的一些申发与补正,能够推动《易》学的发展,拓宽《易》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