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刊专稿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纪宝成,张宇(11,5)恩格斯晚年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取向顾海良(12,5)教学与研究论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法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守夜人”———阿尔都塞的理论解读欧阳谦(1,6)“看不见的现象”暨“没有宗教的宗教”———再读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们》尚杰(1,13)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梅洛-庞蒂杨大春(1,19)哲学的神圣与世俗神圣与世俗:马克思哲学的两个向度杨楹(6,21)神圣与世俗二重变奏中的西方哲学彭立群(6,27)神圣世俗观与现代中国哲学构型蒋海怒(6,31)阿奎那自然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感性的对象性活动,理解为主体实际改变对象世界从而也改变自身的活动,即理解为主体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统一。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在批判黑格尔及其哲学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在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进行批判时指出,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决不是悬浮于现实生活之外而是根源于现实生活之中——世界、国家、社会之中,揭示了宗教的世俗基础。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实践中使世俗基础革命化,才能消灭宗教。显示了马克思哲学是实践的、批判的,是对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神圣世俗观是解读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视角。和西方思想传统不同,儒佛道经典哲学在本体论、人生论和修养论层面上片面强调神圣与世俗的交融、贯通,消融了神圣域和世俗域的固有界限,表现出形而上学特征。立足于对生活世界的深度阐释,现代中国哲学构型强调世俗界域中的问题意识,在吸收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现代性观念基础上重构形上核心义理架构,进而塑造出现代中国哲学话语系统和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4.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建构新的哲学本体论范式即实践哲学的发祥地.马克思所建构的实践哲学,其逻辑底蕴是世俗立场,价值旨归是理性世界,人本精神是自我意识.实践哲学是对传统哲学理念与形态的批判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杨楹 《三明学院学报》2007,24(3):241-245
马克思将哲学划分为“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两类,突出地表达了马克思走出了“思辨哲学”基地,将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其哲学的理论视域,并以改变现实生活为价值旨归。文章首先在比较两类哲学中,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立足点、本质内涵、价值立场以及理论逻辑路径和思维方式等,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紧紧扣住“现实生活”的理论特质;其次从四个层面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基本特征,强调“生活”的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不断与时俱进的根据所在;最后强调指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新形态的建构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贯精神与价值原则,以深入剖析当代中国“生活”为关键,方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其实质是"真正的生活理论"、"真正的生活哲学"。对中国化马克思哲学形态的研究应该加强对马克思生活哲学的中国化研究,在与中国传统生活哲学结合、以解决重大现实生活问题为依据、以生活批判为手段等途径中,建构中国化马克思生活哲学。同时,以马克思生活哲学指导中国的现实生活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标题是《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写于1840年下半年至1841年3月。《博士论文》是马克思的第一部公开的哲学作品,它是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历史起点。论文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尚在胚胎形式中的哲学世界观。认真读解这个胚胎形式中的作品,对于我们系统的、历史的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形成,把握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哲学思想中那些最为独特的个性特点,无疑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论文主题的二重指向与真实意图1.深层主题当我们透过论文的…  相似文献   

8.
在对近代哲学思维范式的扬弃中,现代哲学思维范式凸显出两大典型代表,即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虽然二者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上具有“家族相似”性,但马克思哲学从“现实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展开对传统哲学和现实世界的批判,与现代西方哲学相比,更加具有彻底性、科学性和颠覆性.随后的后现代哲学虽然在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绝对主义的口号中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维度,但其“批判”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脱离,仍然没有克服其先天的不足.关注和研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维范式,通过剖析马克思哲学对近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的批判、超越及对话,揭示马克思现代哲学思维范式的历史原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实践哲学从现实的人、现实的生活出发,归于现实的实践,实现了现实人、现实生活和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现代哲学咨询通过哲学实践活动,依据各种哲学观点和咨询方法,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和理智错知方面的问题。哲学咨询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哲学,其基本理念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一致,实现了"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的统一。基于实践哲学,哲学咨询的主要任务是,关注现实人、关照现实生活,引导人们通过实践创造新的存在,在理想与现实中求得平衡,以在纷繁的世界中实现"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开始的现代哲学旨在回归近代哲学由之出发但却遗忘了的现实生活世界。阐述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发生、实质和意义,廓清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的内容,并由此考察传统哲学的三大领域自然、历史和认识,才能真正体认现代哲学所实现的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在新的世纪,我们应在对话与交流中重新读解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神圣”与“世俗”的关系是解读西方哲学的一个维度。神圣性对应着“一”、“不变”、“无限”、“不朽”,世俗性对应着“多”、“变”、“有限”、“朽坏”。从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三类关系的视角,整个西方哲学呈现出一个神圣性不断增强,又从神圣走向世俗,继而在世俗中逐渐迷失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冯强  梁峰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13(4):67-74,128
阎连科长篇小说《受活》的吊诡之处在于它同时提供了未来和过去两个时间取向。从两种不同的时间意识来观察,《受活》的时间经验是分裂性的。从伊利亚德关于神圣时间乃其他时间结构之原型的论述出发,从神圣、世俗与世俗的仿真三个角度对《受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神圣时间作为其他时间结构的原型,在社会历史结构中的逐步扩散以及最终狂欢式的蔓延;神圣、世俗与世俗的仿真只是想呈现出历史地貌中的某种真实状态,它们之间并不构成截然的对立;它们共同分享了我们这样一个暧昧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举与评析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野中存在的诸多“割裂论” ,认为这种错误做法严重地侵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健康肌体与生存机理 ,使它的本真精神、现代旨趣与价值处于遮蔽状态 ,不利于它在当代实践中的开拓创新 ;由于这些“割裂论”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本性与时代表现的辩证统一关系 ,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整性是在与时俱进中逐步显现与完成的道理 ,因而其实质上便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严整性、科学性的一种变相的、巧妙的消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讲是方法而不是体系,同时,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要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方法是本质的,体系是非本质的,方法统帅体系。认清了体系与方法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正确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避免割裂方法与体系二者内在联系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人本原理出发,可推出其在应用伦理学领域的体现在于对人生的关怀,即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关怀。“生命、生存、生活”是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就是“三生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三生教育”是教育观念的重大创新,把它建立在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基础上是至关重要的。人本理性哲学与“三生教育”是深度相关的,是“体”与“用”、根与叶的内在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批判的前提,批判的依据或尺度,批判的实质内容,批判的目的,批判的基本特性等层面,对批判概念作了初步的阐释。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批判和哲学的关系,认为,批判是哲学的本性,批判精神是哲学的本真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当代最具深度的批判性哲学。在今天,阐扬哲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和批判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7,1(7):49-54
文章从五个层面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在批判"思辨哲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是"作为非哲学的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必须"被消灭的哲学"以及"解放哲学",由此将马克思哲学定位为"生活哲学";最后以马克思哲学为观照标准,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四大主要问题,从而深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分析马克思主义是一股新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其关于剥削是否正义的争论在西方哲学界引起了很大轰动,也造成了极大混乱.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伍德一派主张马克思反对正义,肯定资本主义剥削的正义性.而胡萨米一派则认为马克思赞成正义,批判资本主义剥削的非正义.二者争论的实质在于没有理解马克思评价社会历史的两个尺度及其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基于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期地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归为物质本体论,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重大误解。学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难看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超越了传统哲学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的对立,也就是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更深刻的把握一定还要结合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著作,综合把握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表述为劳动本体论,更契合马克思哲学本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