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墨烯与新能源材料研究团队隶属于辽宁省超级电容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12年,由渤海大学(辽宁省锦州市)和锦州凯美能源公司联合申请成立.中心现有7个功能化研究室,实验室面积800平方米,仪器总值3200万元,具有完备的工程化研究实验室条件.经过几年的建设,中心石墨烯与新能源材料研究团队已形成电化学测试与评价、石墨烯电极材料、有机电解质与电解液、电化学储能模组技术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与锦州凯美公司建立了稳固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针对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结构优化、组装技术及大容量产品气胀等问题组织联合攻关,实现了电极片、有机电解液的自主生产,大大降低了成本.近年来团队共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运用3D打印技术制备微型不对称超级电容器的方法"(专利号:ZL201410012635.3)等34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混合型超级电容器"(专利号:ZL201220666234.6)等8项,获外观设计专利"电容电池壳(立式)"(专利号:ZL201330152946.6)等8项,出版专著5部."大容量功率型超级电容器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获得2015年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2.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对生物体组织和器官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生物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材料,具有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作用,是材料科学、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交叉的发展领域. 宫永宽是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二级教授,现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学术带头人、材料科学新技术研究所所长、西安市仿生生物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仿照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合成了含细胞外层膜磷酰胆碱基团的可聚合单体及多种聚合物,研究了含磷酰胆碱两亲性共聚物在材料表面的调控组装及其聚集结构;建立了用仿细胞膜结构涂层修饰生物材料表面的一系列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计划等研究课题1 0余项;发表SCI研究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5项.  相似文献   

3.
正专家简介:张国庆,工学博士,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2014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2016年被深圳市认定为"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超精密加工工艺与装备、机器人与机构学、气浮轴承等。在学习与工作期间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6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4.
人物名片     
正叶志镇,1955年5月出生于浙江苍南,博士,浙江大学材料系主任、求是特聘教授、博导,浙江省特级专家。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多年来主持国家"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面上基金等2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0余篇,国际期刊JACS、AM、APL等收录论文近100篇,论文被引用6000多次;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二、三等奖7项;国际大会报告、邀请报告30余次。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旱作栽培团队由高志强教授于2009年组建,2016年获批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经过10余年的发展,团队形成了水肥高效与旱作生理机制、有机旱作制度与土壤培肥机制、气候变化与干旱适应机制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1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1项及其他省部级项目48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篇;出版著作18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件(一种旱地冬小麦定量施肥方法,ZL201710455167.0 等)、实用新型专利25件(除膜碾压机,ZL20142005104.9等);制定地方标准7项.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旱作栽培团队由高志强教授于2009年组建,2016年获批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经过10余年的发展,团队形成了水肥高效与旱作生理机制、有机旱作制度与土壤培肥机制、气候变化与干旱适应机制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1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1项及其他省部级项目48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篇;出版著作18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件(一种旱地冬小麦定量施肥方法,ZL201710455167.0 等)、实用新型专利25件(除膜碾压机,ZL20142005104.9等);制定地方标准7项.  相似文献   

7.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项目首席科学家郝小江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51年7月出生于重庆。197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化学系,1985年获昆明植物研究所硕士学位,1990年10月获日本京都大学药学博士学位。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新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植物学会理事长。1978年起从事植物化学和有机合成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2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85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培养博士13名、硕士7名,在培博士生14名。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候…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十年来我院料技工作的发展,通过结构调整,科技资源优化,科研事业不断发展,科技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科技成果转亿能力进一步加强,"四技"和新试产品收入稳步提高.十年来,共鉴定科研成果431项;获国家级奖励55项、省部级奖励261项;申报专利534项、授权专利450项;发表论文3018篇,累计签订"四技"合周额9.42亿元、新产品合同额3.28亿元.进入二十一世纪,我院的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院发展方针和战略定位,以冶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基地和国民经济、国防军工所需先进材料研制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建设钢铁研究总院科技集团技术创新体系为中心,以其前瞻性、整体性、可持续性文待和推动钢铁研究总院科技集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十年来我院料技工作的发展,通过结构调整,科技资源优化,科研事业不断发展,科技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科技成果转亿能力进一步加强,“四技“和新试产品收入稳步提高.十年来,共鉴定科研成果431项;获国家级奖励55项、省部级奖励261项;申报专利534项、授权专利450项;发表论文3018篇,累计签订“四技“合周额9.42亿元、新产品合同额3.28亿元.进入二十一世纪,我院的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院发展方针和战略定位,以冶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基地和国民经济、国防军工所需先进材料研制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建设钢铁研究总院科技集团技术创新体系为中心,以其前瞻性、整体性、可持续性文待和推动钢铁研究总院科技集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他,2000年本科毕业于南昌大学化学系;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2006~2009年,在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08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2009年,以副教授身份进入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新能源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特别是光伏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30余篇。成长之路上,他一路探索,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11.
柴友荣,男,生于1968年,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研究员(三级教授)、重庆市第二届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基因工程与作物分子育种、植物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分子遗传学。累计主持、参研课题50余项,累计发表研究论文98篇,其中SCI收录24篇,ISTP收录1篇,国际会议论文集收录15篇;编写科普著作1本,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主要介绍作者课题组有关氧化三氟甲基化反应的提出背景及相关成果。从1995年到2008年的10余年间,我们从国内易得的含氟有机原料出发,发展了一系列含单氟(C-F)、二氟亚甲基(CF2)和三氟甲基(CF3)合成子的合成方法,并应用这些含氟合成子制备含氟氨基酸、含氟核苷和一些复杂天然产物的含氟类似物,通过测试发现一些具有生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中国梦     
<正>1988年,我的研究转向显示用含氟液晶。开创含氟二苯乙炔系列液晶先驱性研究,被誉为中国液晶"一些突破性成就"。申请了我国第一个含氟液晶专利。我退休前是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室主任。1964年中国科技大学(北京)毕业,考上有机所研究生,攻读有机氟化学。研究生课只学了3个月,就奉命参加"四清",文革中又到军垦农场劳动,直到1969年回所,算是研究生毕业了。  相似文献   

14.
正专家简介:沈琳琳,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教授,广东省教育厅中英合作视觉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深圳大学计算机视觉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英国诺丁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荣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学士、硕士,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 C I检索50篇,EI检索80篇。据Google Scholar,论文总被引用次数  相似文献   

15.
<正>专家简介:刘河洲,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防科技领域)。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应用于国家重要领域的特种高分子材料及其结构与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应用于能源及环境领域纳米催化与光电材料以及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曾主持国家大飞机材料专项、总装专项工程基础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原"863"高技术计划、某领域材料配套研制及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他引超过1000次,申请和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1月23日,国家科技部在长沙召开全国省市基础研究工作会议,重点推广了湖南的经验。同时,湖南省蛋白质组学及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列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并授牌。近年来,湖南省基础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如以钟掘院士为首席科学家承担的国家首批“973”项目“提高铝材质量的基础研究”,共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多项;列入SCI的论文300篇。夏家辉院士领衔的“人类遗传的家系收集与遗传病疾病基因克隆”研究,在基因治疗方面也取得重大…  相似文献   

17.
赵昆,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院副院长,光传感与光探测实验室主任,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任中国稀土学会固体科学与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新材料产业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北京市物理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成员。在Adv.Mater.、Appl.Phys.Lett.、Phys.Rev.B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4篇,其中SCI收录10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3项(已授权17项),合作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成立35年来,发表期刊学术论文340篇,其中高被引频次11篇,高下载频次5篇,超高下载频次1篇。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活动推动了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提高了师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质量、水平。评价了研究中心的高被引频次论文、高下载频次论文和超高下载频次论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中心是高被引频次、高下载频次论文的多产学术研究机构,在我国地震工程学、地震社会学、建筑工程研究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王铀教授,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博士生导师,他是4项美国专利的发明人,10项中国发明专利的发明人,180余篇科技论文的作者,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原国家标准局)客座科学家,纳米材料热喷涂领域知名专家。他研究开发的热喷涂纳米结构氧化物陶瓷涂层,是目前世界上该领域内首次成功获得应用的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专家简介董鹏教授,博士生导师。1940年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留校任教至今。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功能性单分散颗粒的制备、组装和应用研究,石油加氢新催化材料研究,石油焦颗粒电流变液研究等。其中围绕单分散胶体颗粒研究,先后获得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两项国家973项目的资助(包括合作),在单分散颗粒的制备、有序自组装和应用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40篇被SCI收录。获中国发明专利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