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适应武术界的需要和满足骨伤科爱好者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中华武术》杂志特邀中医骨科专家郑永林先生,举办“实用中医骨伤科〔正骨按摩)康复速成班和提高班”。郑永林先生从事中医骨伤科医疗工作30年,有十分丰富的诊治经验。郑永林先生创立的“速成教学法”也很成功,他将以特殊的教学和训练方式,用15天的时间,将他从事骨伤科30年的宝贵经验,诚心的传授给大家,并保证学会。 主要内容:快速接骨法、快速治伤法,曾秘不外传的“治伤新手法”和“特殊按摩法”还有临床使用几十年的秘方妙法,其效果高超,十分珍贵。 速成班6…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武术界的需要和满足骨伤科爱好者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中华武术》杂志特邀中医骨 科专家郑永林先生,举办“实用中 医骨伤科(正骨按摩)康复速成班 和提高班”。郑永林先生从事中医 骨伤科医疗工作30年,有十分丰 富的诊治经验。郑永林先生创立 的“速成教学法”也很成功,他将 以特殊的教学和训练方式,用15 天的时间,将他从事骨伤科30年的宝贵经验,诚心的传授给大家,并保证学会。 主要内容:快速接骨法、快速治伤法,曾秘不外传的“治伤新手法”和“特殊按摩法”,还有临床使用几十年的秘方妙法,其效果高超,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3.
文炳 《中华武术》2000,(1):61-61
郑永林,男,现年57岁,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骨外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骨伤科医疗工作30年,先后在省级、国家级、国际上发表论文30余篇。《实用中医骨伤科诊治法》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具有国家级发明专利多项,被载入国家级科技发明功臣名录。从1989年起,他又从事中医与养生的研究工作,将养生与中医药相结合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任牡丹江市政协委员期间曾获先进政协委员称号。 郑永林先生知识渊博,忠厚爱友。倡导天下同行是一家,应互帮互利,世上生物是同宗,不应残杀。” 郑永林先生到过全国许多地…  相似文献   

4.
编辑部收到广东陆丰读者姚阳等人的来信,反映他们习武中经常遇到跌打损伤,要求介绍一些防治骨外伤的知识和方法,以保证正常训练。鉴于防治武术运动中的跌打损伤这个题目很大,内容很多,一些具体康复方法用文字又难以确切描述。因此,特邀正骨专家郑永林先生从3月开始,每月举办一期“实用中医骨伤(正骨按摩)康复速成班”和提高班,请欲参加学习者速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为了适应武术界的需要和满足骨伤科爱好者及社会的实际需求,《中华武术》杂志特邀中医骨科专家郑永林先生,举办“实用中医骨伤科(正骨按摩)康复速成班和提高班”…  相似文献   

5.
周新 《中华武术》2000,(2):24-24
去年,看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著名中医骨科专家郑永林先生,在北戴河举办“实用中医骨伤(正骨按摩)诊治技术康复速成班和提高班”。当我看完教学内容和时间后,感到有些怀疑。办班消息中说:“用12天的时间教学,保证达到如下标准:  相似文献   

6.
《精武》2009,(5):26-29
问:先生,和您讨论一个问题。继李小龙之后,成龙、李连杰主演的武打片日益火爆,成了功夫片的亮点。长期以来,武术界对成龙、李连杰是不是有真功夫争辩不已,更有人质疑李连杰的功夫不是中国功夫。请问先生,您怎样看待这些问题?您以为他们的功夫能代表中国功夫吗?  相似文献   

7.
燕侠 《中华武术》2003,(5):48-49
在牛街,提起张贵增先生,爱好武术的人都会说:“这个老头,功夫好,人也好,白猿通背拳他掌握的可全了。”北京牛街的白猿通背拳,在武林中可是大名鼎鼎:“这拳,行!手那叫快,招那叫毒!”可是要是在几十年前,你想学到牛街的白猿通背拳,除非你是回民,或者你像当年大刀王五那样,由汉改回,信奉伊斯兰教,才能得到真传,否则,想学拳那是比登天还难。这就是“拳不传教外”。  相似文献   

8.
1.打窝主料:鱼粉、沙蚕、小虾、各种海生贝壳类动物的肉、面粉(最好用变质的沙蚕、小虾,因为其味道腥臭,下水后可快速把鱼引来)。 2.制作方法:先把沙蚕、小虾、贝壳肉捣碎,与鱼粉、面粉和在一起就做好了。在和饵时,要多加鱼粉,少加面粉和水,沙蚕、小虾、贝壳肉适量。 3,打窝地点:最好在近岸水深3—5米处打窝,用5—7米的手竿垂钓为好。海钓打窝一法@孟帅!河北秦皇岛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传统武术太极拳的修炼者功夫到了一定阶段,自然会强烈地关注太极拳功夫中的一个名词,那就是太极拳凌空劲。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功夫让大众感觉似有似无、似信非信。陈炎林先生在1949年出版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曾提到过凌空劲,并这样写道:“凌空劲此劲异常奥妙,而非目睹者所能信,实乃一种精神上之作用而已。艺高者发此劲时,仅须口中一哈,对方即双足离地而后退。盖因被发者精神已为发者所吸引,无可抵抗;然被发者必须先明沾粘等劲,故一哈之后,即由感觉而后退,否则发者仍无效。此劲虽奥妙莫测,但学者可不必深求,仅作游戏观可耳。”从陈炎林先生这段话感知的信息是:其一,被“凌空劲”攻击者必须有武术的基本功夫及反应意识;其二,这个功夫很难被习武者学成上身,即使深求也未必会学到。  相似文献   

10.
周军 《精武》2005,(10):1-1
我与郭玉杰先生相识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听一位朋友说,有一位武者创编了一种拳法很厉害,有时间可以见识见识。当时我很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传说。创拳者多为大智大勇,且坚忍不拔者,现在习武者多为健身、防身,谁会在这上面下多少功夫。后来和郭先生接触多了,才发现郭玉杰先生真的痴迷于武术之中而不能自拔,而且功夫的确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1.
立仁 《精武》2008,(1):49-49
上个世纪末,功夫电影制作就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一个职业演员即使不会武术,可他在电影中仍然可以展示惊人的动作,并且使许多武术爱好者痴迷。例如现在仍活跃在荧屏上的武打演员:成龙、李连杰、周润发和杨紫琼。  相似文献   

12.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好发于运动员及中、老年人。本病多是由于肩关节囊以及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急性损伤、慢性劳损或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病变。国内常采用针灸、按摩、理疗等,并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是疗程较长。目前,对肩关节周围炎尚缺乏短期内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氦氖激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18例,疗程较短,经初步观察,疗效显著。现将统计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功夫电影明星李小龙。李小龙以武术和功夫电影成名,他对武术界和社会各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是,从他生性好强、自强不息、自尊自爱、本色出演等方面来看,他身上有着一种"我能"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在目睹了张振岭的点穴表演之后,说了这样一番话:“虽然我在小说中写了很多神乎其神的点穴高手,但没有想到,现实中原来真的有点穴功夫。”点穴,与其说是一门颇带传奇色彩的武学绝技。不如可以看成功夫电影和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相似文献   

15.
周杰 《精武》2005,(10):4-6
悟拳是郭玉杰先生受名师高人的启迪感悟而成。许多练武者苦苦追求一生,还是难有成就,甚至最终也未获得“苦尽甘来”的“快感”。既没有练出惊人的功夫。也没有练出一副好的体魄,为什么?思路不对,练法不妥,功理、功法不够充实。为满足练武者求功心切的梦想。先生在多年的练武生涯中,不断地访高人,拜名师。细揣摩,经过数百遍地推敲、总结和实践。上千遍地提炼筛选和试验,终于悟出了这套看似简单。却具有多学科内涵的悟拳。  相似文献   

16.
安在峰 《武当》2004,(6):19-20
太极推手要经过扎己根、去己根、去彼根三步功夫。这三步功夫揭示了功夫长进的规律及修炼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现将其每步功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忠梅 《体育科技》2011,32(4):68-69
目的:分析腕关节损伤原因、治疗现状,探讨腕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7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治疗组,用传统休息、中药外敷、理疗等方法治疗。另一组为静力训练组,进行静力训练,牵仲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2~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结果:传统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40.0%和90.6%,静力训练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58.6%和94.5%。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力训练治疗腕关节损伤明显优于传统治疗,可作为此种损伤的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在目睹了张振岭的点穴表演之后,说了这样一番话:“虽然我在小说中写了很多神乎其神的点穴高手,但没有想到现实中原来真的有点穴功夫。”  相似文献   

19.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在目睹了张振岭的点穴表演之后,说了这样一番话:“虽然我在小说中写了很多神乎其神的点穴高手,但没有想到现实中原来真的有点穴功夫。”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中国哲学诠释学方法,在"技道并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功夫所至即是本体"的哲学范式下,提出:武术功夫是一个三维合一的概念,其既涵摄本体与主体,亦包纳才艺与能力,还囊括了方法与规则。从"功力"角度看,功夫具备本体的性质,指的是类似禅、太极等理念在长时间实践中的现身性表达;从"功用"的角度看,功夫就是一种高级的搏击竞技能力或表演才艺;从"功法"的角度看,功夫表征了方法运用的得当。其蕴藏了:(1)神形共建;(2)在人伦日用中寻求终身技能的发展;(3)身体技艺与情感意志共同成长三层"元实践"哲学意蕴。功夫旨在塑造整体的人、具体的人和自我超越的人,这无疑与身体素养所强调的"身体锻炼与人格培养并举"的整体论哲学在逻辑上相贯通。武术功夫在语义和哲学内涵两个层面上与身体素养有着极强的互释性,属于中国本有的身体素养思想,这就使得功夫修炼具备了提升当代人身体素养和助推当今武术发挥更广义的教育价值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