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李贤康 《精武》2002,(3):20-21
在武术的理论领域,由于长期受“易理”的束缚,存在着诸多反科学的论说,它们玄之又玄,使武术蒙上了重重的神秘色彩,以致于无从识得其庐山真面。因此必须将这些蒙在武术面孔上的尘土扫除干净,还千年瑰宝一个真面目,进行剖析,排除错误理论的干扰,才能正确地认识武术。  相似文献   

2.
林春生  林大参 《精武》2004,(10):30-32
武术谚语中素有“起腿半边空”、“起腿不过腰”之说,所以干百年来,在传统武术套路中,大部分腿法攻击技术是以低腿技术为主。在真实的打斗之中,许多格斗专家建议格斗者尽量避免起高腿,以利于控制自身的重心。所以跆拳道练习者在掌握基本跆拳道技术后,为了提高自身的格斗能力,可再学点擒拿或者摔跤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海阳大秧歌中的民俗武术活动“斗秧歌”仪式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等方法,从民俗学视角对“斗秧歌”的过程及民俗语境进行分析。认为:海阳大秧歌吸收了军事武术中的兵法谋略与民间武术技术动作,族群生存斗争与比武较技是“斗秧歌”吸收武术元素的重要动因,其逻辑形式表现为礼法约束下由“文斗”到“武斗”的递进,“文斗”体现兵法谋略智慧,武术是“武斗”的主要支撑力量。“斗秧歌”受到礼法约束,以强化乡间社会秩序的稳定,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礼法并施思想。剖析其民俗语境发现,“斗秧歌”是族群生存抗争的仪式手段、护卫生存环境的民间演习、展示个人魅力的艺术舞台,也是地域武术传播的民俗载体。武术与“斗秧歌”之间的融合互动关系,显示武术与民俗活动深厚的历史渊源及武术具有的多元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4.
“武术”名词定论问题是目前中国武术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武术名词意义、内容非常广泛,给人们很模糊的概念,现代人们只是片面的了解武术,有的甚至错误的理解武术,所以给武术向世界发展带来影响。武术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实用意义,要想弄清“武术”实际意义,就必须对武术名词在古代、近代、现代的真正实际意义进行分析,确定武术名词在各个不同时代的不同意义和武术内在含义的转移变化发展过程,并且分析现代武术发展形式和武术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再研究武术体系所包括各种单项内容发展的可行性——使人们对武术名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论。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就空手道和武术的起源和发展、"道"与"德"、技术特点等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传统的武术整体上优于过去的空手道;而目前,空手道在世界的推广却优于武术。最后总结出空手道的发展给武术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辩证地分析了"项目化"武术的优点与弊端,进而提出了"大武术观"的理念。认为所谓"大武术观",就是武术人在看待武术及其自身时,要从宏观上认识武术和要求自身,摒弃因袭的"项目"分隔,打破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的此起彼落状况,让武术的各个子系统能够各施所长、互补所短,共同承担起实现当今武术多种价值目标的重任。"大武术观"理念的确立无论是对于传承、传播武术的主体———武术人,还是对于制定武术发展战略的管理部门,都是一种时代要求下必须具有的"武术观",是实现武术多种价值目标在人的观念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时代“全国武术之乡”(以下简称:武术之乡)的布局、评审及武术之乡比赛情况的梳理,结合武术之乡管理的发展历程,梳理武术之乡在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武术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了优化管理结构、完善评价体系、推进武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工作纵深发展、大力发展武术产业、完善武术人才培养机制等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武术之乡在传播和普及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上的重要载体作用,确保其更好地对中华武术的传承、繁荣、创新与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06,(3):8-8
到重庆后,人们向我们介绍李毅立,说要挖掘报道巴蜀武术,一定要采访李毅立老人,他可是武林中的一部“活字典”,不仅年轻时练习四川当地的武术拳种,还入重庆市国术馆,跟随朱国福、郑怀贤等武术名家学习武术,精通形意、太极、八卦,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上个世纪80年代,他担任四川省武术挖整小组副组长,直接参与了四川省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对巴蜀武术应该说是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美学的角度对武术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了探讨,并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性的建议。研究表明:新时期武术和谐观蕴含了四个方面,武术的和谐之美是"和谐真"、"和谐善""、和谐美"的统一体,这种美是在人的体悟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武术"腾空摆莲"360°动作技术运动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三堆影像测量的方法,通过对优秀武术运动员“腾空摆莲”360°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找出影响“腾空摆莲”360°技术的主要因素,确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明确动作理论的内涵,弥补人的感知所带来的不足,达到技术诊断的目的,对进一步提高武术套路竞技的整体水平,促进武术运动训练科学化发展以及指导现代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陶仁祥 《体育科研》2003,24(5):52-55
身体,是人的生命活动主体,也是武术运动的主体。武术运动,是一项徒手或手持器械,以肢体各部位体势运动变化,与意念、呼吸、劲力相结合形式的综合性全身性运动。武术套路的势式动作和技法变化,都是由肢体体势动作变化而成。因此,武术运动对身体各部位体势,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等方面。行势走架,动静、开合,站立、走转,进退、起落,闪展、腾挪等,都有严格的体势变化要求。要想练好武术,教好武术;要想提高武术技艺,就必须十分清晰了解身体各部位正确体势的要求与运用。这就是武谚所说的“明三节”,同时武谚还用“三节不…  相似文献   

12.
艳阳高照,海风习习,7月14-16日,风景怡人的山东体育学院日照校区迎来了一个盛会——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  相似文献   

13.
少北拳源于少林武术,随着不断演化发展,与少林武术已有明显的不同。1996年4月,经过原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专家评审组评定,少北拳成为中国武术第130个拳种。其创始人张荣时先生,生于1929年,是130个拳种创始人中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少北拳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使广大读者对这一拳种有更深刻的了解,现编发张荣时先生撰写的《少北武术纲要》,以飨读者。张荣时先生文中对时下武术界流行的一些说法、用法提出了质疑,现一并编发,请广大读者明辨。  相似文献   

14.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体育条件很差,学生十分喜欢练武术,但不可能购置正规的武术器材,只能发动师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用代用品改制一些武术器材,我们用绳和沙包重新制作“九节鞭”。  相似文献   

15.
胡光锋 《精武》2005,(10):18-21
沛县古称小沛,自秦汉以来,素有“武术之乡”之称。武术小而言之可以防身自卫健身,大而言之可以保家安邦定国,故有“国术”之称。经过了秦皇汉武,见证了汉代风云:经历了唐宗宋祖,饱尝了近代的兴衰荣辱。作为中华古文化珍贵遗产的武术,随着改朝换代的祸、几度社会变革,承传至今。据史料载,套路更是浩如星海。现将我国武坛上流传于江苏省沛县,古老而鲜为人知的一支奇葩——大洪拳三晃膀整理成文奉献给大家,供各界武术爱好者鉴赏,研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2005,(9):52-53
举办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是在总结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旨在促进这一新兴赛事的可持续发展,加速功法运动的体育化和竞技化进程,为推动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17.
《湖北体育科技》2019,(12):1071-107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新媒体背景下武术传播产生的"后真相"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竞技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以及太极拳在传播过程中均出现"后真相"现象,产生"后真相"的主要原因是文学影视作品虚化真实武术、信息肆掠的传播背景与传播主体存在功利心等。建议:应加大真实武术的传播范围、增强网络监管力度以及提高武术官方网站讯息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六把总拿     
臧学范 《精武》2003,(1):11-13
擒拿是武术技法之一,以反关节、抓筋、拿骨、点穴等技法为主。而反关节是擒拿术中的主要技法,也是最实用和最常见的技法。该技法是限制对方关节的活动范围,采用力学中以小力制大力的杠杆原理,达到使对方就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武言 《中华武术》2006,(11):1-1
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经千百年,有起有落,其主要作用也在不断变化。21世纪的中国国运昌盛,武术也迎来了她辉煌的发展时期,真正实现了她全面服务于广大群众的社会功能。如今,武术已成为人民大众健身锻炼的重要方式,也必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这同时给我们广大武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思想、政策、实践水平的要求,否则就难以承担起新时期发展武术的重任。要进一步搞好武术工作,也必须紧紧围绕为广大群众服务这条主线来进行。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并真正领会“三个代表”的核心思想,从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这是搞好武术工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石东升 《体育风尚》2020,(1):286-286
笔者经历多次武术公开课,以及观看多位体育教师上武术公开课,总结出当前武术课的一些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因此,笔者经过自己的设计和实践,提出"分阶式"的"创意武术课程"的建议,并对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评价方式三部分内容深入研究。以求化解武术动作难点、提高孩子武术学习动力和核心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