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侨资引进政策有发展国内经济和救济侨胞事业的双重动机,在政策规定上带有明显的战时特征。在国民政府的积极呼吁下,一批华侨携资回国,努力开发和建设大后方,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抗战建国事业。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抗战需要,国民政府适时对国家中等教育政策进行调整,颁行了一系列关于战时中等教育的法令、法规,这对战时人才培养、力量动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这一时期国民政府中等教育政策的经验得失,无疑会对当今和平环境下的教育工作提供多元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述评杨齐福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为了克服困难.继续抗战.被迫采取了一系列战时经济政策。这种政策涉及面很广.包括财政、金融、贸易、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它的实施使国民政府度过了经济窘境,增强了抗战的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爆发后,教育遭到了严重破坏,各类技术人才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为此,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变措施,其中对职业教育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1938年4月,国民政府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明确提出,要“训练各种专门技术人才……以应抗战需要”。7月,在国民参政会通过的《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中,对职业教育也作了专门规定,通过推广职业教育并充实职业学校有关的内容来训练、培养抗战所需的各业技术人员,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为抗战建国服务,这是战时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采取了…  相似文献   

5.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民政府创造民主气氛,进行民主抗战的体现。它的成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政治态度和抗战政策的变化,顺应了广大人民抗日的政治愿望,推动了抗战的进程。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国民参政会成立不久便表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原本能作为反映民意、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代表机构,却成为国民政府控制下的一个无职无权的民意咨询机关。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财金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税、发钞、举债和外汇统制等财金政策是应付大规模战争的国际惯例。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实施了一系列的战时财金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国统区师范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政府为适应抗战和树立建国基干的需要,对战前的中等师范教育制度进行了调整,并重建了高等师范教育。针对国统区出现的“师荒”和为实施新县制推行国民教育,国民政府发动了推进师范教育运动。战时的师范教育较战前有显著发展,呈现出独特的发展特征,但存在着严重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在抗战时的教育策略是国民政府施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制订和推行教育改革政策和措施,使得教育发出令时人骄傲的光辉,但为满足法西斯独裁体制的需要,国民党加强对中高等学校的控制,大力推行体现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教育政策,从而减弱了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今人留下很多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西安事变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事变前国民政府的对日立场、中共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反应、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及事变的发起与解决过程看,导致西安事迹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是否抗战,而在于如何抗战,蒋介石与张学良、中共之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两条抗战道路,即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观念上的冲突。正是由于西安事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蒋介石自我中心的内外政策,才大大促进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的教育作为国民党施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政府一方面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与抗战的政治需要、军事需要和控济出要相配合的教育政策,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另方面权力实行“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政治教育,阻碍了教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增税、发钞、举债和外汇管制等财金政策是应付大规模战争的国际惯例.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而实施了一系列的战时财金政策,这为抗战的继续乃至最后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也就从一个侧面支持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当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民政府创造民主气氛,进行民主抗战的体现。它的成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政治态度和抗战政策的变化,顺应了广大人民抗日的政治愿望,推动了抗战的进程。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国民参政会成立不久便表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原本能作为反映民意、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代表机构,却成为国民政府控制下的一个无职无权的民意咨询机关。  相似文献   

13.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收复区的教职员和学生进行了教育甄审。傅斯年同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关系很好,从甄审政策的讨论、制定到甄审的开展,他都参予其中。虽然他的建议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但并不能代表国民政府的主流意识。由甄审而引起的反甄审运动,扩大了收复区教职员和学生同国民政府的之间的裂隙。  相似文献   

14.
抗战期间,为了坚持抗战,增强抗战的经济实力和适应战时经济的需要,国民政府在“以农立国”的方针指导下,加强了对农业的战时统制,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和统制农业的政策措施,进行战时农业推广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政策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后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增长,使后方各省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抗日战争的需要,确保了大后方人民生活的基本稳定,为中国坚持八年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徐州、太原三大会战。在这期间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抗战,可是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加上国民政府的腐败,导致了正面战场连连溃败,可就在这连连的挫败之中,也曾上演了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最为精彩壮烈的一幕,那就是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  相似文献   

16.
试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之弊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赋征实政策是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为解决军粮民食问题而实行的战时政策.在当时全民抗战的情形下,为坚持持久作战,保证军粮的供应无缺,实行田赋征实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行征实的过程中,由于制度与人员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弊端百出,贪污现象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社会部的儿童福利工作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福利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抗战期间,作为社会福利事业主管部门的国民政府社会部制定了一系列儿童福利政策,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儿童福利实验示范,并督导和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儿童福利事业,这对培育民族根基,增强抗战建国力量,推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现代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不同抗战观念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道炫 《历史教学》2004,7(3):11-17
西安事变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事变前国民政府的对日立场、中共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反应、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及事变的发起与解决过程看,导致西安事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是否抗战,而在于如何抗战,蒋介石与张学良、中共之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两条抗战道路,即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观念上的冲突.正是由于西安事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蒋介石自我中心的内外政策,才大大促进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国民政府与抗战时期的劳工福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认识到改善劳工福利与抗战有着密切关系,认为它不仅能够为抗战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还能够巩固国民党统治,调和劳资矛盾,增加生产,适应战时需要等,因而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劳工福利的举措,从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到制定一系列法规,并采取了实施工矿检查和<职工福利金条例>,设置职工福利委员会、职工福利社等重要措施.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效果,稳定了社会秩序,支撑了抗战,使劳工福利有所改善.但从总体上看,国民政府的劳工福利政策贯彻乏力,劳工的福利水平依然低下.  相似文献   

20.
林森在任国民政府主席期间,并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处于全民抗战的洪流中而无所作为,只是那个时代的象征性人物。事实是,他始终主张团结抗战,是国民党高层中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主战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