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兰  彭兵 《生物学教学》2003,28(4):36-37
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是现实教育的必然产物。如何帮助和培养学习困难的学生 ,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 ,学困生不仅在学习上有困难 ,而且他们往往有着复杂的心理状态。因此 ,帮助学困生 ,首先应该从“心”着手。1 心理辅导 ,拉近师生“心”的距离学困生的复杂心理状态 ,一般表现为 :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缺乏自信心 ;害怕因成绩不好而被老师、家长、同学看不起。久而久之 ,就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对学困生的心理辅导放在首位 ,通过理解、宽容、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树立学好的勇气 ,…  相似文献   

2.
现在很多教师都注意做差生转化工作,这是好现象。其效果,有的好有的差,这也是事实。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恨铁不成钢,操之过急,教育方法简单。由此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老师教他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和老师顶嘴,甚至“对着干”。 问题出在哪里呢?有些教师看人戴着有色眼镜,他们较多地注意差生的缺点和错误,把焦点聚在“差”上,多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批评方法,这就叫做“同位补差”。那么教师为什么喜用同位补差的方法呢?原因有三:其一是跟教师“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有关。责任心强的教师看到差  相似文献   

3.
我校于1977年按学生程度实行了分班教学。当时的中二年级共20个班,1200多人。我们把他们中有五门以上功课不及格的学生170多人,编成了四个补差班。树立抓好补差班的决心当我们编补差班时,有些教师认为“进补差班的都不可救药”,“抓差班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甚至认为“重点学校把力量投在差  相似文献   

4.
卢鸿鸣 《湖南教育》2003,(10):36-36
除残疾学生外,由于智力差异、行为不良、心理障碍、教学不适、缺乏兴趣及不良社会环境影响而造成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教学大纲要求水平,学习习惯难以养成并处于持续困难状态的学生,我们把他们称之为“学习困难生”。他们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学习者智力因素。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客观存在着差异,他们的智力水平及智力发展不一样。这就使得学习同样内容时,有些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而有的学生却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5.
刘大智 《科学教育》2007,13(3):65-66
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是现实教育的必然产物,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大多数情况下,学困生不仅在学习上有困难,而且他们往往有着复杂的心理状态。因此,帮助学困生,首先应该从“心”着手。1心理辅导,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学困生的心理状态一般表现为: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害怕成绩不好而被老师、家长批评,被同学瞧不起!久而久之,就厌倦了学习,也厌倦了老师和同学们,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怪圈。对于这样的学生,批评是无济于事的,而适得其反!怎么办?在课余时间,找其谈话,一谈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英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及成因,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培养积极心理,帮助他们早日“脱困”。  相似文献   

7.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地理 ,我着重抓四点。   一、摸清特点 ,增强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如何 ,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 ,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学习困难学生虽然性格、家境等各不相同 ,却往往都自卑。针对学生这种状况 ,应注意培养师生感情 ,关心、爱护鼓励学生 ,让学生感到“我在老师眼里不比优等生差”。有了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他们才会主动与教师配合 ,学好地理。   二、寻找话题 ,激发兴趣   学习困难学生大多对学习缺乏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地理教学中 ,可以充分…  相似文献   

8.
于丽 《黑龙江教育》2000,(12):15-15
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中,总会有一定数量相对“差”的学生。这里的“差”我理解为“差距”的“差”。这是说,这些学生与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有差距。他们或因家庭不幸缺乏平静的心态,心理失衡;或因智力缺陷学习吃力,产生自卑感;或因阶段性心理逆反出现厌学情绪;或因优越的家庭环境不看重学习的需要,甚至放纵自己等等。如何转化这些学生,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学校和家长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在转化“差生”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感到采用优先竹原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也是一门被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防差”、“治差”是数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个学生,未能克服数学学习困难,而沦落为数学“差生”,有其具体的原因:一个学生沦落为数学“差生”,一般会引起其它方面的问题,如学习信心、道德品质等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不仅要从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困难来考虑数学差  相似文献   

10.
与语残及智残儿童不同,学习困难儿童多数在智力上与正常儿童无明显低下,只是在学业成绩上或发展上有阻碍,其潜在能力与现实成绩之间有明显差距。有研究表明:在学习成绩“好”学生中,正常心理学生的人多高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高于心理正常的学生;就是在学习成绩“中”的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同样也高于正常心理的学生(骆伯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教育研究》,1986年5期)。因此,从儿童心理障碍入手来分析、矫治儿童的学习困难,是帮助为数众多的儿童战胜学习困难,走向学习进步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英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及成因,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培养积极心理,帮助他们早日“脱困”。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很多职高生入学时的文化基础课成绩比较差,而且成绩相差悬殊,这给职业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好差兼顾,求平衡,促提高。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主要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一、教师教学方面 要做到一补、二分、三转、四高。 所谓一补,就是对文化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补差。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补差外,课外还要进行专门补差。在补差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哪些同学成绩差,差在哪些科目。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差缺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补课。文化课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基础打不好专业也无法学好。要使  相似文献   

13.
启 发式的教育思想 ,由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孔子主张“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愤”是学生发愤学习、积极思考 ,想搞明白又还没有完全明白的心理状态 ,这时正需要教师去引导他们把问题搞明白。对教师来说 ,这就是“启”。“悱”是学生经过思考 ,产生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的困难 ,这时正需要教师去指导他们把思考的成果表达出来。对教师来说 ,这就是“发”。孔子认为 ,若不造成一种“愤”、“悱”的心理状态 ,就不能进行启发式教学。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起 ,我国教育界积极开展了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 ,取得了许多成果 ,形成具有我国特…  相似文献   

14.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中的学生总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班级中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困难.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科学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自身的因素,家庭的因素,也有学校的因素。“学困生”的类型各种各样,“学困生”的心理也不尽相同。因此,“学困生”的转化一定要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诱导、启发、感化和熏陶。用爱这把钥匙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和得到发展。下面就几种类型的“学困生”的转化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1998年3月,周浦中学团委和教工团支部联合向学校的全体青年教师倡议:成立“周浦中学青年教师志愿者服务队”,义务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缺、补差。倡议很快得到了青年教师的响应,有近30名青年教师报名参加。其中13名青年教师与学校93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挂上了钩。近3年来,他们克服工作压  相似文献   

16.
银森光 《中学文科》2009,(16):112-114
本文联系实际,对笔者所教学班级的后进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论述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进行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施相应的补差措施,尽可能缩小差距,解决后进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减○习志山肖冬女善待差生也是“减负”负”如今成了热门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心。这是很值得欣慰的。“减负”工作要做好也不易,有许多工作要做。但笔者认为,眼下最需要“减负”的对象是“差生”。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有一部分学生在校的学习、纪律均表现得不尽人意,他们被视为“双差生”(学习差、纪律差)。于是,他们得不到教师的尊重,得不到同学的友情,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在学习上,他们常常被“加负”(如无休止补课、罚抄罚背等),尤其在心理上,他们也成了各方歧视、指责的对象,承受着“肉体摧残 心灵折磨”的双重负担。…  相似文献   

18.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习惯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呈多层次状态,如果“给不同的人同样的待遇,这是不公平的”。过去,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刀切”,显然耽误了大部分学生。为了解决出现的问题,教师往往把培优和补差与课堂教学分离开来,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情智的发展,还加重了师生的负担。因此,以“分层互促”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改革课堂教学,创设使各层次学生学有目标,都能“跳起来摘到桃子”的课堂模式就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9.
英语学习困难生(下称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困难,难以达到英语《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采取特殊教育措施给予补救。我们不能把他们称为差生,差生的说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学困生强调的只是学习困难,学习差不等于智力差,更不等于就是差生。  相似文献   

20.
徐华丽 《考试周刊》2010,(1):205-205
对那些“无长有短”的学生,教师既要重视文化知识“补差”,又要重视其它方面的“补差”。这是隐性的,是影响学生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对他们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