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新闻的钱干事虽是我的顶头上司,但只比我大几岁。所以,平时和我们在一起时格外显得亲近,如兄弟般,和他在一起时,从未有过那种在领导面前的拘束、紧张的感觉。特别是每当从报刊上看到他的名字时,心里就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这位像大哥一样的领导,不仅人品好,让人心中佩服,而且他的英语水平在部队首屈一指,叫人羡慕不已!但前不久,他向组织提出了去西藏工作的申请,这个消息使我大吃一惊。我知道,这将是他在自己人生旅途上又一次艰难的跋涉,当然,也是使他的新闻采写水平更上一层楼的大好时机。想到昔日的友情,就更加使…  相似文献   

2.
陈晓娟 《新闻爱好者》2008,(10):104-104
有个孩子告诉我,他总是幻想自己生活在电视里,我问他为什么,他说:“那样就会有音乐,有鸟鸣伴随我的生活。”天真无邪的童语,使我忍俊不禁,但正是这句质朴的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当我们谈到影视艺术的综合性时,首先想到的是画面艺术与声音艺术的综合。正是由于声音进入了影视艺术的表现领域—时间与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3.
1987年9月23日上午,我正在出席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突然传来黄馆长病情危急的消息,便和参加会议的杨、蔡两位副馆长立即赶到医院探望。当我们赶到医院时,他已完生失去了知觉,依靠着吸氧机来维持着他的生命了。我惭愧自己无能为力,对他的病情不能有所帮助,但我们多么希望有高明的医生能夺回正被病魔吞噬着的生命啊!晚上10时40分,推人心碎的噩耗无情地传进了我们的耳膜,使我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我从心坎里一次又一次呼唤着:我们的好馆长啊!您不能这么快离开我们,不能离开您关心。培育过的并时刻想念着您的图书馆战士! 我不愿意相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我怎么也不能相信:他那颗患诚、坦白的心脏会停止跳  相似文献   

4.
赵星铭 《大观周刊》2012,(25):262-262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愉悦的艺术。好的教学模式,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活动能顺利进行,课堂效率极高。这些年我们教研组积极探索自己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接下来我就谈谈我们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同桌     
我的同桌故事多,我的同桌真快乐。可不是,每天他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好像每天都吃了“开心果”似的。他喜欢唱歌,是个名副其实的“追星族”,每天都搅得我心神不定。可当我有一次无意中发现他的记事本时,才觉得他其实并没有那么疯狂。他把许多歌词改了改,变成自己想说的话。他这样锻炼自己,有什么不好吗?尤其是他的一句“我喜欢音乐是为了陶冶情操,让我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原来他和其他歌迷不一样。他在狂热中没忘记自己是谁。从那以后,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听他唱歌,我们成了不错的朋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和他接触多了,…  相似文献   

6.
生命册     
《全国新书目》2013,(12):108-109
我知道我们终有一天要回归土地。可我从来没有认真看过自己的脸。是的,我照过镜子,可我看的是相貌,不是脸。一个人的脸应该包括他的全部生命特征。那时候我还看不清自己。不知自己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皮肤的颜色为什么是黄的,它是怎么染成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们的颜色来自于土地,我们与平原一个色调。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在盼望着能够有这样一本小说出现。我终于读到了《朗读者》。稍稍可惜,是德国人写的,而不是我们自己。作者本哈德·施林克,对于我们是陌生的,但在我看来,他和他的德国作家,特别是战后的德国作家如伯尔、格拉斯,一样的杰出和重要。他是一位法学教授和法官,  相似文献   

8.
认老乡     
我们连那时候有一个“家门口兵”,他家离营房的距离不超过五公里。我们都觉得他很幸福,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没有“老乡”。按说,营房外面全是他的老乡,但是他却十分无奈地说:“是呀,可是谁认识我呢,谁管我呢。”  相似文献   

9.
宋汉炎同志写《新闻与美学漫谈》近10年,我也追踪读了近10年。对汉炎来说,这是一个追求、探索、思考、论证的艰苦过程。我知道,他为了这本书中的某些篇章,曾作过多方面准备,付出了大量心血与汗水;曾在自己的采编活动中反复实践,力求使自己的观点受得住实践的检验。现在,他把10年的研究成果汇集成书,并嘱我写几句话。借此机会,我重温了这部书稿,深深感到汉炎10年奋斗是一次大胆而有益的探索。他运用美学理论和原理,从审美的角度来审视新闻现象,大胆提出并论证了新闻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审美活动这一命题,并对新闻报道中美的形态、美的本质和新闻采写传受中美的规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的许多独到见解,无论从理论或实践的角度讲,都对我们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心灵之约     
我们不能不在乎读者。不能不在乎读者对于我们热衷的那种新闻模式的冷漠,甚至拒绝。我们实在没有理由过于乐观。对此,我报总编辑鲁思同志显然感觉强烈。九○年夏天,黄昏晴好的一刻,他对我说,他看了我的《魔鬼市场》(三联书店出版),想鼓动我开一个个人专栏。他解释说,专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和读者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在今天显得格外迫切。望着他如雪的白发,我似乎突然记起,他的年龄几乎长我一倍。我想,这个想法也许是他40年新闻生涯一个未圆之梦。开设个人专栏,对于他也许比对我更重要。因为他为新闻事业几乎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  相似文献   

11.
通讯员在基层,一般都是被称为“小秀才”的人,如果我们自己也把自己看成是“秀才”,处处以先生自居,那就糟了,群众就会不理你,时间一长,与群众之间就会隔着一堵无形的墙,尽管你生活在群众之中,但群众不会把知心话告诉你,你就会变成“瞎子”、“聋子”。有一年,我听说一个公社的酱油厂办得不错,便去采访掌龙头的老师博,一见面我就急于向他掏材料,拿出本子来,摆出要他汇报的架势来,谁知他非但不理我,反而对我的到来很反感,使我很纳闷。  相似文献   

12.
伯父已经离开我们了,每当我想起他总感到内疚:我要在他身边多学一个时期有多好啊!我可以从他那里得到更多的教益,并且把他的业绩较好的记载和整理下来,以勉自己和后来者。回忆在他去世的那些日子里,我走进他的卧室。卧室的书架与客厅一样陈列着许多精美的图书,有成部头的中国史与世界史,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保尔·海泽的小说集,他提出的“猎鹰理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所谓“猎鹰理论”源于卜伽丘的《十日谈》第5日第9个故事前的引语,说的是一个名叫费得里哥的男子,为了追求一位阔太太耗尽了家财,总不能获得她的欢心,从此只能守贫度日。后来那位太太去看他,他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只鹰宰了款待她,她大为感动,就嫁给了他,并且给他带来丰厚的陪嫁。海泽从这段引语中悟出了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每个作者经常要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的‘鹰’在哪里?那使我的故事区别于其它成千上万篇故事的独特之点在哪里?”我认为,海泽的“猎鹰理论”对于记者如何提高人物通讯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记者在采写人物通讯时不妨也这样问一问自己:“我的‘鹰’在哪里?那使我的通讯区别于其它成千上万篇通讯的独特之点在哪里?”我想,只要我们的记者能经常这样  相似文献   

14.
我和祁念曾同志的交往,始于10年前的一次创作采访。1991年,为了创作一部关于黄河的电视专题片,我和祁念曾都是这个创作组的成员。我们沿着黄河由西向东,从青海湖直到黄河口,跋涉数千里,使我们能饱览祖国山川之壮丽,文物之灿烂,民俗之丰富多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之辉煌,精神为之振奋,心胸更加开阔。在采访中,我和念曾同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当时是一所大学的副教授,毕业于全国著名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是一位文学功底深厚的青年学者。他白净、微胖、神采奕奕,颇有儒雅的风度。在旅途中交谈时,他说自己是洛阳人,并…  相似文献   

15.
“唐老鸭”者,唐师曾也。我的同行,新华社摄影记者。因他看似憨憨的、点子特多,被人们借唐字而称之为“唐老鸭”。因他在海湾战争时,数度请命,独赴中东,使广大读者在海湾战争期间读到和看到了我们自己的战地报道和照片。风萧萧兮赴海湾日前,老鸭离京来河南报道水灾,同行相见,夜晚的话题又回到中东。去年8月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引发海湾危机  相似文献   

16.
依法办事     
老家的一个邻居,也是我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路过北京,我请他吃了顿饭。他是闲人一个,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全靠一个热心混世界”。饭桌上,他给我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我们老家有人剑外地煤矿打工,出了事故,死了三个人。死者的亲属去了矿上,矿长很嚣张,说每人赔20万,多一个子儿都没有。而且,不许声张。既然人已经死了,  相似文献   

17.
对热点问题向来敏感的媒体,最近与赵忠祥先生叫上了板。其原因盖由老赵的两本书——《岁月随想》和《岁月情缘》引起。我和老赵熟识。在十多年前社会上盛传他是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时,我们曾有过一段愉快而难忘的合作。不久,他拿出了自己的业务自传与我商量,能否在《青年文摘》杂志上摘登。大约是五年前的春节后不久,他又突然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我想在自己业务自传的基础上,扩写成一本书,主要讲讲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人和事以及相关随想,中青  相似文献   

18.
我爸我妈有个毛病,就是爱操心。我和我哥也有一个毛病,就是不爱被操心。由于这两个毛病是相互矛盾的,可想而知我和我哥成长的过程是多么鸡飞蛋打。小时候我以为父母对我们不放心,信不过,什么事情都要来"掺和",是因为我们年纪小,做不好事情。后来渐渐明白,这种"掺和"的毛病,跟我们的年龄无关,跟我们的水平也无关,就是他们的个性而已。我哥都30多了,自己都是爸了,如果他一不小心理了一个平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爸我妈会像挽救失足青年一样,跟在他背后,语重心  相似文献   

19.
跟许多普通人一样,我没有见过哈维尔. 可这个事实,不妨碍我走近他、阅读他,甚至想象他、感受他.在我的心目中,他更像是自己家里住得很远的父辈,一位可敬而更可亲的远房表叔. 是共同的历史、共同的命运,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对于这种限定或者恩赐,我们只有面对.或者,学鸵鸟是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0.
赵蘅 《中国档案》2006,(6):63-63
做下面这件事时,我们之间尚没有越过纯洁的同学关系。一天,下完晚自习他又约我去四楼。看来他是有准备的。他带来他的父亲从日本人手里缴获的匕首,说现在加勒比海危机,美帝侵略古巴,我们作为团员该做点什么。我和他在一起从来是只会点头、摇头,在我心里他的主张总是对的。这会儿,他率先做出榜样,先往自己的左手背卜划一血口。我随即,也是长这么大第一回勇敢地拿起了匕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