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台秤,感知日常生活中以千克为重量单位的意义) 师:大家观察一下白糖的包装袋,一袋白糖是多少克? 生:一袋白糖的重量是500克。 师:请同学们拿一袋白糖,掂一掂,感觉一下有多重? 再拿一袋白糖,与原来的一袋合在一起,掂一掂, 一共有多重? 把这两袋白糖全部放在台秤的托盘里,观察一下, 台秤指针指在什么位置? 生:台秤的指针指在“1”上。 师:这两袋白糖的重量是1千克,“千克”是我们新 认识的重量单位。大家想一想:1千克等于多少克? 生:1千克是两个500克,也就是1000克,所以1 千克=1…  相似文献   

2.
近日,我聆听了本校王老师执教的“吨、千克、克”一课。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指出:“吨、千克、克是质量单位。”但我听课时发现: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往往会说成一个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吨或一个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千克。难道质量等同于重量吗?这引起了我的疑惑。评课时,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大部分教师认为:重量是我们平时常用的词,它就表示物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一、亚圣孟轲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这里的“孟子”指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人孟轲,他是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五册《公输》“请献十金”句,课本的注释是:“金,古代计算铜质货币的单位,一斤为一金。”我以为这个注释不妥。《正字通》:“或曰,史记注,臣瓒曰,‘秦以一镒为一金,汉以后一斤为一金,盖汉以前以镒名金,汉以后以斤名金也。镒者,二十四两;斤者,十六两也。’”(见《康熙字典》)《孟子》:“于宋,馈七十镒而受。”赵岐注:“古者以一镒为一金,一金是为二十四两也。”《墨子》与《孟子》均先秦作品,据此,“请献十金”句中的“金”字,应该用汉以前的货币计算单位去解释,即“一镒为一金”,这样才符合原意,与作品的时代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晋以“一鼓铁”铸型鼎献疑[香港]陈建春秋之世,晋国赵鞅以“一鼓铁”来铸制刑鼎,其事在我国刑法史上实为一桩大事,可看作成文法公布之始。然而有关《左传》所记用以铸制刑鼎之“一鼓铁”究为何指?其铁之量当为多少?则学界所说不一,而其中亦大有可疑之处,今试就“...  相似文献   

6.
《庄暴见孟子》是高中语文课本长期保留的名篇。文中一共6次使用了“今”字,现摘引如下: ①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②今王鼓乐于此 ③今王田猎于此 ④今王鼓乐于此 ⑤今王田猎于此 ⑥今王与百姓同乐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课本初五册《干将莫邪》:“王即购之千金”。课本注为“悬赏千金捉拿他”。这“千金”是什么和是多少,不得而知。高一册《记王忠肃公翱事》:“列价五百金”。课本注为“五百两银子”。“金”为什么变为“银”和“两”也不得而知。高六册《荆轲刺秦王》:“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课本注“金”为“铜”又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坐成五组)师:老师课前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袋精盐,放在你们小组的桌子上,请每个同学都用手去掂一掂,感觉一下这袋精盐的重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每人都用手去掂精盐,感觉一袋精盐的重量。)师:谁能告诉大家这袋精盐的重量是多少?生:这袋精盐上标着净重1000克,我认为这袋精盐的重量是1000克。生:这袋精盐的重量是1000克。师:好。两名同学说得对,这袋精盐的重量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又叫1公斤(教师边说边板书:1千克=1000克)。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了解1…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四册《庄暴见孟子》中有几处涉及到“今”字:“今王鼓乐于此……”;“今王田猎于此……”;“今王与民同乐,则王矣”。对于这几个“今”字,人们在理解上向来有分歧,而课本上的注释却未作明确解释。所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径取“今”的本义:“现在”。这样解释,从行文看似乎并无不顺,但却经不住仔细推敲。“现在”是此刻、目前之意。如果把上引几处的“今”字译为“现在”,则就肯定了说的是发生在此时此刻的事,但《庄暴见孟子》是孟子通过设喻的方法,从“齐王好乐”这个基点出发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考试说明》对写作的要求有这么一条:“文句有意蕴”。“意蕴”指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对“意蕴”的解释是:“内在的意义;含义”。那么“文句有意蕴”就是要求文句富于内涵,有概括性,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在表达上要形象而深刻,言简意赅。什么样的语言才有意蕴呢?  相似文献   

11.
说“千金”     
乙白莲 《现代语文》2005,(11):44-44
“千金”一词最早是称呼男子的,后来才成为未婚女子的专称。“金”是我国古代的货币单位,秦以前一镒(yì)(20两)为一金,汉代以一斤为一金。有说当时的“金”并不是现在的金,而是黄铜。但由于当时的铜很少,故千斤铜也是相当贵重的。据李延寿《南史》卷二十《谢弘微传》记载,南朝时宋人谢庄之子谢朏(fěi)自幼聪慧异常,10岁时能作文,被时人称为神童。宋孝武帝对谢朏大加赞赏,在巡游姑熟(即今安徽当涂)时“敕庄携朏从驾”。谢庄对其子谢朏十分疼爱,常抚朏背曰:“真吾家千金!”这是称男儿的较早例证。当然,以后也有父母对最喜爱的子女皆称“千金…  相似文献   

12.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咦,这是谁在读《三国演义》呀?哦,原来是我们班的“史学家”——杨继安啊!杨继安长得虎头虎脑,白白嫩嫩,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他有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淡淡的眉毛和睫毛,圆圆的脸蛋上印着两个浅浅的酒窝,一个“蒜头鼻”,一张能说会道的“快嘴”,他能耳听六路,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呀,仿佛能看透别人的心思,笑起来呢,眼睛眯成一条缝。为什么说杨继安是“史学家”呢?因为他经常阅读古代的书籍,特别是有关古代军事类的书籍,比如什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吴子兵法》、《孙膑兵法…  相似文献   

13.
词语“千金”现在一般用于尊称别人的女儿,相当于“令爱”。但在古代“千金”也可用于指男子。如《梁书&;#183;谢厣邑传》:谢肚聪慧善文,其父赞之日:“真吾家千金。”词语“千金”中“金”在这里指黄铜,当时黄铜很少,所以千斤黄铜也是很贵重的,故有“一诺千金”、“千金之裘”的说法。词语“千金”由珍贵之物引申出指人时,并不仅限于指女子。其实我国古代虽然有“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许寒梅 《初中生》2007,(7):53-54
欧阳修在他的传世美文《醉翁亭记》中,交代了他“醉翁”之号的由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欧阳修为什么要自号“醉翁”呢?“醉翁”一号又蕴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15.
改进阿基米德实验摆脱浮力“误区”钟祥市林集中学许发明(431900)有这样一道说理题:“1千克的水能够浮起大于二千克的木柱吗?”不少学生答题错误,陷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可能大于液体的重量的“误区”。造成这一“误区”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千金”一词在《现代汉语辞典》中的意思为:穴1雪指很多的钱。穴2雪敬辞,称别人的女儿。人们常把未婚女子称为“千金”,旧时还有“千金小姐”之称,均含有尊贵之意。但翻史书,“千金”原本是用来称男子而并非用来称女子的。“金”,原是我国古代的货币单位,秦代以前一镒穴20两雪为一金,汉代以一斤为一金。有说当时的“金”并非现在的金,乃是黄铜。但由于当时的铜很少,故千斤铜也是很贵重的了。据李延寿《南史》卷二十《谢弘微传》记载,南朝时宋人谢庄之子谢旺自幼聪慧异常,10岁时能作文,时人谓之神童。宋孝武帝对谢旺大加赞赏,在巡游姑熟穴即…  相似文献   

17.
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如:每袋味精的重量是250克,3袋味精共重多少克?如果3袋味精共重750克,平均每袋味精重多少克?每袋味精重250克,750克味精有多少  相似文献   

18.
释“球”     
“球”的今义指一种体育用具,它的初义又是什么呢?《辞海(1999年版普及本)》解释道:“①球形物体;②同‘谬’,美玉。也指玉磬。”《辞源》则作:“①美玉;②玉磐;③今借作‘毯’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道:“①美玉;②玉磬。”综观以上几种辞书的解释,“球”在古代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美玉,二是玉磬。这似乎是没有分歧的。然而,“球”果真可以释作“玉磬”么?笔者认为,“球”的初义为“玉”,并无“玉磬”之义。  相似文献   

19.
“九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千克的初步认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根据这一新的提法,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弄清“质量”含义,领会大纲精神“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之量的多少,“重量”是物体由于受地心引力作用而具有的“向下”的“力”的大小。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质量是一个常量(通常情况)不受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状态的影响,重量则会由于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改变所受地心引力的不同而产生细微差别。因此,…  相似文献   

20.
在分数应用题中,有如下一类,可以设相等数量为单位“1”巧解。如:小明的图书比小华多8本,小华的图书本数的13等于小明图书本数的14。小华和小明各有多少本图书?分析:设他们相等时的图书本数为单位“1”。那么,小明的图书本数是单位“1”的1÷14,即单位“1”的4倍;小华的图数本数是单位“1”的1÷13,即单位“1”的3倍。解:①单位“1”的量是:8÷(4-3)=8(本)②小明有:8×4=32(本)③小华有:8×3=24(本)又如:商店有梨和苹果共4200千克,苹果重量的1017正好是梨的重量的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