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死﹄字同义词群体功能漫说安徽/邵名尉“死”字的本义是“生物失去生命,跟‘活’相反。”(《新华字典》)生是生命的起点,死是生命的终点;起点不可选择,终点却人人关注。所以“死”字随时随刻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中,并且不断“更新换代”,使它的同义词越来...  相似文献   

2.
一、设疑悬念法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新授课开讲的头几分钟最佳时机,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下把学生导入问题情境中去。如有一位教师在开讲《死海不死》一文时,先板书并带点课题:死海不死,然后向学生提出疑问:“‘死海’在什么地方?地理课学到过吗?这个‘海’为什么叫‘死海’呢?既然是‘死海’,可为什么又说‘不死’呢?‘不死’是指什么?课文最后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篇说明文,仔细阅读,看作者是怎么说明‘死海’的死——不死——死,这样一些奇特情况  相似文献   

3.
该篇章通过几首英美诗歌中对死亡的歌颂阐述了人们对死亡——这一人人都无法摆脱的命运的乐观主义态度。在这几首诗中有的诗人从为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当死亡来临之时就要坦然去面对“它”。你就会无所畏惧。有的则认为死即是生,死即是回归自然,死即是永生。因此,我们可以说只有正确对待生与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人的一生才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文学江湖上被称为“梨花教主”的女诗人赵丽华面对2010年高考作文题时,这位极富个性的诗人不无感慨地说道:“再次看到‘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这几个字,真是悲哀。看来‘以诗取仕’的时代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其实早在2008年的6月7日,在中国诗歌高峰年会暨独立诗歌奖颁奖典礼中,赵丽华上台领奖时,突然话锋一转,拒绝领奖,而...  相似文献   

5.
诗人之死     
有很多诗人死于非命。诗人死了,诗人的死被人们纪念着,惋惜着,感叹着,当然也有惊骇。为什么有这么多诗人会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这里面是否有一种宿命?  相似文献   

6.
王达五同志在《“死海不死”中的“死”对一个课文标题的看法》(见本刊1990年4月号)一文中认为:“死海”的“死”是“死亡”之义,“不死”的“死”是“淹死”之义,那么,“死海不死”的意思就是“死海是不会淹死人的”了,文章中还强调:“此语是一个单称否定判断,但否定的对象属性已不是死海的‘死’,而是‘淹死’的‘死’了,这叫偷换概念,有悖于逻辑中的同一律”。所以想了个“既保留住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人们对其书名寓意的理解则歧义纷纭,归纳言之,约有五端。其一,书名是由西门庆所宠之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各取一字组合而成。明代袁中道《游居柿录》云:“所云‘金’者,即金莲也;‘瓶’者,李瓶儿也;‘梅’者,春梅婢也。”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阐论尤深:“然作者亦自有意,盖为世戒,非世劝也。如诸妇多矣,而独以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命名者,亦楚《祷杌》之意也。盖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应伯爵以描画世之小丑,诸淫妇以描画世之丑婆、净婆,令人读之汗下。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鲁迅先生《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亦直截了当地指出:“因为这书中的潘金莲、李瓶儿、春梅,都是重要人物,所以书名就叫《金瓶梅》。”其二,盂昭连先生《漫话金瓶梅》则认为,从象征的意义去理解,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9,(25)
洪信良8月6日在《钱江晚报》撰文: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里提到一句话:"在西洋古代,每逢有诗人失踪,大家说‘这人不是死了,就是教书去了’。"当了教师便杳无音  相似文献   

9.
生命如花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妙法莲花。这是禅家语。禅家总是站在理性的高处,以超脱红尘的潇洒来参悟人生和自省生命的。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诗人语。诗人总是以深奥的哲理阐释流金岁月。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全祖望的《梅花岭记》最后一句中说的“冒其未死之名”的理解,人们都把它看作是“批判”或是“批评”。这种看法的依据来自这篇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必修本课后练习第一题说:“作者对‘冒其未死之名’的批判你是否同意?为什么?”因而,由人教社语文二室编写的教参中也说:“结尾还对前面记叙的英、霍山义军‘皆托忠烈之名’的事进行了批评。”经反复琢磨,觉得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对英、霍山义军“冒其未死之名”究竟是不是“批判”、“批评”,的确值得商  相似文献   

11.
席秀红 《考试周刊》2011,(51):43-44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为人生勾画的境界,唯美而纯良。多少年来,人们都追求一种超越自我、超越俗世的诗意栖居,不断对生命赋以更新更完美的诠释,希望以华彩多姿,来获得个人价值的最大限度释放。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诗人,罗门是和社会同步的。自从一九四九年他以第一首诗《加力布露斯》被纪弦用红字刊登于《现代诗》季刊步上诗坛以来,他就一直透过社会、自然和时代,“追踪着人的生命”。而他的《语路》,也一直与他的“心路”并行——用他的话说:“我的语言是我的生命通过‘现代’的时空位置,对人存在于‘都市’与‘大自然’两大生存空间所遭遇到的‘生死’、‘战争’、‘性’与‘永恒’等重大生命主题予以沉思默想,所发出一己的独特的声音;同时也更企求这声音,必须与人类原本的生命相呼应。”从他一九八四年七月出版的《罗门诗选》,以及此后他所发表的诗作来看,城市诗似乎占了很大的分量。  相似文献   

13.
学生初读课文后,我照例挂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小组合作认读、识记生字,我则走下讲台巡视。突然。我听见高千康小朋友和本组的同学嘀咕:“‘央’‘庄’‘案’这几个字我早就认识了,真浪费时间。”下课后我问他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吃饭时我们都看《新闻联播》。我早就认识‘中央电视台’的‘央’了!  相似文献   

14.
该篇文章通过几首英美诗歌中对死亡的歌颂阐述了人们对死亡一这一人人都无法摆脱的命运的乐观主义态度。在这几首诗中有的诗人认为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当死亡来临之时就要坦然去面对"它"。你就会无所畏惧。有的则认为死即是生,死即是回归自然,死即是永生。因此,我们可以说只有正确对待生与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人的一生才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逗逗这几天可够惨的,每天为作业犯愁,这不,今天又在埋头苦干,这是李老师布置的:用电脑打印请假条。忙乎了半天,逗逗终于完成任务,正要关机去睡觉,突然听见“扑哧”一声笑,“是谁?”“是我!”一个小家伙跳到逗逗跟前。“好你个达达,吓我一跳!”逗逗惊魂未定。键盘达婧请假条李老师:我感冒了,妈妈要带我去医院,明天上午不能到校上校,特请假半天,请批准。此致敬礼!您的学生:逗逗达指着“二00三”这几个字说:“这里的零应该用‘○’而不是‘0’。”“我知道应该是‘○’。”逗逗脸一红,但又满不在乎地说,“可我打不出…  相似文献   

16.
山民     
韩东是新生代的代表诗人。他这首早期的诗在高度浓缩、高度单纯中,蕴藏了诗人对稳如顽根的传统化的批判。“山民”,在这里已经消失了它固有的含义,成为一种符号,一种封建传统化以持重掩饰闭塞、以质朴掩饰保守、以澹泊掩饰愚昧的象征。我们逐节来看:“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这里的他,已经不同于父亲,他提出了具有异质性的思考。这种思考是有意义的。后来,他知道了山那边有海,但“十分遥远/他只能活几十年/所以没等到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死在山中”。这是一种愚昧的“智慧”。传统化就是这样去衡量现实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他也曾想过带老婆一起上路,老婆为他生下儿子,到他死时,儿子就长大了……但也只能想想而已,“他不再想了/儿子也使他很疲倦”。这里,他已不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剧,而是更深的“梦醒了又睡去”的悲剧,是一种典型的化积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赖活学!他的疲倦不是鹰隼面对天空的疲倦,而只是家鸡的疲倦。这是一种最可怕的麻木,具有强大的惰力和再殖能力。诗的最后一节,更将这批判的锋芒直插传统意识的核心,“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相似文献   

17.
劲碟红榜     
《音乐世界》2012,(24):18-19
新专辑充分表现了萧敬腾同时拥有男孩的纯真和男人的成熟的个性。当谈到《以爱之名》这个标题,萧敬腾说:“‘爱’对我来说和‘呼吸’是一样重要的,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而这张专辑就是在描绘生活中所遇到的各式各样的爱。”  相似文献   

18.
漫漫人生路     
编者推荐:文章用了九个排比段,但不是‘大路文章’,因为它们总合在‘对手是自己’的主旨中。发现‘贪玩’和‘骄傲自满’是对手,需要思维的深刻性——这是辩证思考的结果。‘暴躁’这一对手,应改为‘笨嘴拙舌’。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死离’宜改为‘别离’。  相似文献   

19.
《咬文嚼字》 1996年第 7辑符泊《一词不慎 ,致人于“死”》中说 :“《新民晚报》 1995年 6月 2 2日社会新闻版的一条标题令读者惊愕与惋惜 :‘徐虎死了吗 ?’”并说 :“读者的惊愕与惋惜是有道理的 ,因为那条标题赫然是 :‘徐虎身后劳模成行。’‘身后’是‘死后’的意思 ,这是常用词 ,如‘身后萧条’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也都只有这一个义项。”进而断定 :“根据这一词义 ,标题的意思显然是 :‘徐虎死了 ,后继有人。’”还是“可是细读新闻 ,读者又由惊转喜 :徐虎并没有死 !原来报道的内容是说 :榜样的力量产生了‘徐虎效应’ ,现在…  相似文献   

20.
《羊城晚报》2015年2月8日B6版《抄袭,你也配?》一文提到:“比如唐代大诗人王维也特好这一口(按:指抄袭)……另一名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也是从同时诗人李嘉祜之诗‘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中直接取用来的。”(按:关于王维抄袭李嘉祜诗句一事,流传甚广。)但是,细加考察,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宗千古冤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