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深度和广度的关键因素。广西北部湾和东盟国家的企业既存在着差距,也有共通之处,因此,要吸纳东盟因素,丰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内涵。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应形成全新的组织、管理方式,以减少文化差异冲突成本,提升文化制胜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从当代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发展问题出发,探析发展伦理思想在破解“文化与发展断裂”这一发展难题中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而以发展伦理为视角,研究当代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的发展价值,揭示当代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包容发展中的作用,构建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巧实力,探寻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巧实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延伸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的新维度,文章将从影像化的视角切入分析,重新整合细分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元素,探究影像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分析已有的影像化作品,进而发掘适合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影像化的路径,最终希望能够促进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确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仅要利用这一契机发展好区域经济,更应该重视文化对区域内各城市发展的影响,利用独具本土特色的海洋文化塑造、传播广西北部湾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各方关注,使城市的发展获得持续、强大的助力。基于广西北部湾城市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通过对广西北部湾城市已有城市形象传播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并借鉴其他城市形象传播的成功经验,可以探讨构建和传播海洋文化特色下的广西北部湾城市形象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广西北部湾发展循环经济,扬弃了传统的经济方式,达到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资源高效利用三者的和谐统一,既是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需要,又是国家、广西发展战略的需要。阐释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研究的意义,又客观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推动各方参与,健全循环经济法制,在企业层面上,推广循环经济生产,加强生态园区建设,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设海洋强国,其核心和灵魂就是海洋文化建设。加强海洋文化建设将为铸造海洋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广西北部湾是中国目前尚未污染的绿色海湾,是中国珍贵的海洋资源。从生态哲学视角下探索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对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国家海洋事业的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发展的加速,广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高等教育,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由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特点,以及经济区发展的独特定位,需要大量符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求的区域性、特色性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广西高等教育需要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发展的要求,培养出能满足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需求的适销对路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根据广西北部湾区域内各类文献资源的现状及建设广西北部湾特色文献信息中心的重要意义。钦州学院图书馆在建设广西北部湾特色文献信息中心具有区位、资源、人才等各项优势;广西北部湾特色文献信息中心的建设应以地方特色为主;广西北部湾特色文献信息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则应该由学校与当地政府、企业共同负责。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部湾经济的实施和发展,对广西高校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发展,提升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是关键和"瓶颈"问题。顺应北部湾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在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不仅可以为精准扶贫提供政策与资金帮扶,还可以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解决精准扶贫过程中的难题。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有天然的耦合性,但二者的耦合还存在缺乏耦合制度保障、缺乏耦合途径创新、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大数据平台等困境。因此,需要深化两者的耦合空间,优化耦合途径选择,以此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与海洋文化旅游开发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传统意义上的晋商已不复存在,但其留存下来的文化财富,特别是晋商文化之精髓——诚、信,对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乃至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了晋商文化精髓的文化观、价值观,认为,坚守“诚”、“信”理念可以营造现代企业文化,可以完善“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可以永葆现代企业青春。  相似文献   

12.
对于抗战时期大量出现的企业公司的评价,是学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有学者认为,抗战时期的企业公司是产业和金融业相结合所产生的巨大企业集团,是企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应予充分的正面肯定.笔者认为,当时出现的绝大多数企业公司规模不大,根本谈不上"巨大",它们的出现,只是顺应了游资寻找出路的需要,而并非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从新发掘的档案资料中可以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央企业在多民族地区开展财务人才的培育有着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有着多方面的困难.可以从利用中央企业自身的文化和人才资源,引进现代技术、理念,尊重民族文化,围绕员工利益,以改善员工综合素质为目标开展好财务人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载体之一,煤炭企业文化的优劣,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兴衰和经营的成败;煤炭企业大都有几十年乃至近百年的矿山发展史,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煤炭企业文化氛围,因此,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继承其优良的文化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煤炭企业同样也经历着由生产型—经营型—战略型—文化型的发展模式,提升和塑造煤炭企业形象,也是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5.
图书分类法类目的稳定与发展,是分类法存在、发展与消亡的重要问题。《中图法》四个版本企业经济类目的划分经历了较大变化。但第4版企业经济类中仍存在跨国公司是公司的类属、世界各国企业经济依观点设类等问题。跨国公司应在公司类下注释说明;世界各国企业划分应用同一标准。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深入展开,企业慈善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企业慈善文化建设不仅是构建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协同机制的现实需要和推进社会道德治理的有效路径,而且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坚持推进企业慈善常态化发展进程、凸显企业慈善个性化发展特色、构建企业慈善社会化运行模式、完善企业慈善法制化保障体系的逻辑思路下,探讨企业慈善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对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构建大学创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创业逐渐由生存型向事业型转变,时代要求大学生成为创业者的主体,高校责无旁贷要承担起培养创业者的历史重任,因此必须构建大学创业文化。本文论述了大学创业丈化的内涵与构建。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力,要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本文阐述了高沟电缆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企业文化的策略,以期为其他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Two main questions are discussed. First, how might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contribute to various forms of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econdly, what measures should states take in education to help them get better advantage from th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dopting a pragmatic approach,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education is often the most overlooked, namely, on-the-job training in a range of occupations from low skilled to top management. Although this is indeed supplemented by in-service training programmes, the latter are not always on offer. In general,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interested in education in their host countries only insofar as it affects their own operations. For their part, host country governments have a difficult task. On the one hand they need to educate their young people to be able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technology and expertise made available by th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need to give them an education which will help them to preserve their culture, despite absorbing the technology and thereby also the culture of foreign firms. More particularly, host countries seem to lack the specialized training, which is necessary for dealing effectively and advantageously with th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a final note, the paper considers what might happen if a ‘real’ NIEO we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20.
论高沟电缆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力,要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本文阐述了高沟电缆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企业文化的策略,以期为其他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