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泉根 《寻根》2003,(5):115-117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又是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精神重视历史传统与来龙去脉。中国人的姓氏文化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诠释。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甚至三皇五帝。就世界姓氏文化而言,中国人的姓氏独具特色:一是中国人人人皆有姓(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世界上许多国家与民族只有名,没有姓);二是姓氏起源的历史悠  相似文献   

2.
正如同中国有姓氏大户"张王李赵"一样,越南也有姓氏大户,姓氏最多的甚至占到国民的近四成。越南人以"阮"姓为最多,全国约有3176.23万人,人口占比高达38%,相当于每2.5个越南人中就有1人姓"阮"。排在第二位的是"陈"姓,全国约有919.44万人,占比11%。居第三位的是"黎"姓,约794.06万人,占比9.5%。排在前三位的姓氏合计约占越南总人口的58.5%,而越南的十大姓氏人口占比则高达84.6%。越南的姓氏数量与约有30万个姓氏的日本相比,  相似文献   

3.
是姓探源     
苏慎 《寻根》2005,(5):96-97
是姓,是已有1800年历史的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将其列为“罕见姓”。据统计,目前全国是姓人口约有8000余人,许多县、市没有此姓,而在常州及其邻近的无锡、江阴、宜兴等地,是姓人口约有4000多人,可见常州的是姓为全国是姓人口的50%。  相似文献   

4.
龚姓溯源     
田冰 《寻根》2007,(5):107-110
龚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百家姓排行榜上,位列第99位,总人口约有220多万。龚姓源头龚姓源头较多,按符合中国汉字渊源的传统说法,龚姓源于共,后共姓人为避难而改为龚,可以说共姓源头就是龚姓源头。据《元和姓纂》、《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史料所载,共姓源头有六:  相似文献   

5.
段氏与段国     
段浭新 《寻根》2013,(2):127-130
段国的始封与段氏受姓有关 段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据2007年公安部公布的全国户口统计数据,段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7%,如此计算段姓人口约为320万;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排名为第78位;而且分布较广,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有段姓人口居住。然而,关于段姓的祖源,却有着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堂号与姓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姓氏一般起源于帝王的名字,封地,国号,赐姓。姓,在西汉时就已经基本固定了,随着家族史的变化,有的姓消失了,新的姓又产生了。直到现在也有新的姓产生。我家隔壁"任"姓的人  相似文献   

7.
钭姓探幽     
杜晓波 《寻根》2013,(1):121-124
“钭”姓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姓氏,全国仅有5000多人,主要分布于浙江省,江苏、江西、福建有零星分布。以辽西为郡望,现有宗支均以浙江缙云县为宗。缙云大源镇为全国最大的钭姓后裔聚居地,有钭姓2000人。在历史风云的变幻中,钭姓氏族自强不息,辛勤开拓,推动了社会形态演进、区域融合以及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发展与变革,形成了特有的民居建筑、醇厚的民俗文化和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姓氏拾趣朱伟一“比尔·克林顿”,在英文中是个很响亮的名子,一看姓就知道这是位白人,而且是英国人的后裔。在美国,名字不重要,但一看姓氏就知道你是那方神仙。温斯顿·李有个像模像样的英文名字,但姓是地地道道中国人的姓,所以不看面孔也知道这人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鄢云辉 《寻根》2007,(2):126-127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中国人千百年来凝聚而成的姓氏文化,全部浓缩在了一部《百家姓》中。《百家姓》是中国姓氏文化的结晶,更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的缩影。在这部浓缩姓氏文化的精华中,“熊”姓以其曾经在春秋战国时代,在南中国的土地上,创造出一个令世人瞩目,叫中原诸侯为之惊叹的楚国,而厕身其中。  相似文献   

10.
中华姓氏大观范世忠自古及今,中国到底有多少姓?至今尚无统一说法。《百家姓》有503个(一说560个);续《百家姓》1852个;明初吴沈编的《千家姓》收有1968个;《新编千家姓》选编了3107个;《中国人名大辞典》里搜集4129个;《中国姓氏大全》姓...  相似文献   

11.
柴姓来源考     
胡俊 《寻根》2006,(4):113-115
中国姓氏的起源十分复杂,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根据姓氏的来源细分为29类,如以国为姓、以官为姓、以名为姓、以谥为姓等等,并逐一介绍了各个姓氏的源流,追根溯源,可以说是详赡之至。但是,他将姓氏起源都归于先秦,恐怕不符合事实,正如清顾炎武所说:“氏族之书所指秦汉以上者,大抵不可尽信。”拿柴姓的起源来说,郑樵认为是“齐文公子高之后,裔孙,以王父名为氏。十代孙高柴,仲尼弟子,孙举,又以王父名为柴氏”。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北宋邵思《姓解》都认为柴姓是出自高柴,甚至宋代官修的《广韵》也说柴姓是“高柴之后”。但是现…  相似文献   

12.
罗容海 《寻根》2011,(1):112-117
姓氏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国语》中晋国胥臣言,“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是为姓氏之始。三代之后,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中华姓氏体系基本确立,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郡望、堂号、门阀等特定的概念或制度,姓氏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别姓探源     
别凌 《寻根》2004,(3):103-107
宋代所编<百家姓>共收录504个姓氏,别姓在其排序中列322位.据<最新中华姓氏频度表>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随机抽样1436个姓氏,别姓排序为566位,显示频率为一万人中有别姓14人,为一罕见姓氏.  相似文献   

14.
方颐 《寻根》2014,(5):131-133
中华民族姓氏知多少?这不仪是一个屡问而难答的饶有兴趣的问题,更是一个姓氏学、民族学、历史学,乃至关涉到整个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重大学术问题。古代姓氏书有《百家姓》《千家姓》,乃至所谓《万姓统谱》,但将现存古代所有姓氏鹳中姓氏统加,其总和不过七八千个。姓氏在历史中有消亡也有新生,这种现象越接近现代就越有加速之趋势。当今我国有十多亿公民,人口统计多取抽样数据,其所得姓氏与实际仍有较大距离。姓氏专家为得古今姓氏数之实,一方面努力扩大古文献求索范围,另一方面则密切注意最新人口普查所得的姓氏数据。20世纪90年代曾出版几种专业辞典,其姓氏数量已达一万数千,21世纪某些专家所搜集的姓氏数量已突破2万。  相似文献   

15.
正"虾夷""五味""小鸟遊"??如此这般稀奇古怪的词汇居然都是日本人的姓氏。关于日本人到底是怎么取姓的,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在古代日本,除了"源""平""藤原""橘"等贵族和武士阶层,以及少数医生和学者之外,其他平民百姓不能拥有自己的姓氏。直至1875年,明治天皇为了方便征兵和征税,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义务令》,这项由上而下的摸家底儿工作,强制要求国民都有姓氏。由于法令颁布得太过突然,许多人一时不知该从何下手,便出现了许多就地取材的现象,从而造就了日本五花八门的姓氏。  相似文献   

16.
邓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在《山海经》中,与炎黄二帝同时代的夸父就姓邓。邓姓虽然是我国较早的姓氏,有史书记载者始多,但邓氏宗族真正的勃兴应从汉代开始。在汉代正史宗族中最为显赫的,当首推邓禹一门。  相似文献   

17.
稀姓趣闻     
金瑞华 《寻根》2007,(1):124-125
中国的姓氏繁多,俗称“百家姓”,可实际上是“万家姓”。中国的姓氏不但多,而且稀奇古怪什么样的都有,在漫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大批稀姓,以下举例说明。苟姓:苟姓的来源可谓一波三折。在1400多年前,后晋有一个“敬”姓大臣因冲了皇帝名讳,为避免满门抄斩,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宗族忍辱减“文”留“苟”,改姓“苟”。千余年后的今天,居住在登封市唐庄乡的“苟”姓村民,集体到公安局上访,要求恢复“敬”姓。现在又改回“敬”姓了。毒姓:“毒”姓始于唐朝掌故。河海大学的夏静庐先生对这个“毒”姓的由来作了较清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姓氏趣谈许美华大家都知道,斯大林这个姓是他投身革命后的化名。“斯大林”的原义是钢铁,寓意着革命到底的坚强意志。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姓是他的笔名,在俄语中是痛苦的意思。高尔基用“痛苦”做笔名发表了大量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小说和文章。俄罗斯人和中...  相似文献   

19.
正粟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从西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中国四百大姓》(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记:"粟姓在中国是比较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280位,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0.017%,总人口约22.8万。湖南是当代粟姓第一大省,人口约占粟姓总人口的38.5%。广西、四川、重庆、贵州四省区市集中了粟姓人口的52%。"  相似文献   

20.
采诗 《寻根》2006,(3):120-125
原始之姓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而中国人的姓又都是从父姓,即延续父亲的姓。这和当今日本人以及英、美人的姓(surname)大体上一样。然而,我们中国人最原始的姓,即王充在《论衡·诘术篇》中所说的“古者有本姓,有氏姓”的“本姓”,却和今天的情景恰恰相反,则是从母姓,即延续母亲的姓。这从“姓”的字形、字义、字音上,可以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姓,在金文中写作“生”;“生”就是姓的本字。由谁生的,即姓之本义。后来加了女字旁,更清楚地表明它的含义。而且姓的读音起初也读作“生”。《说文》释姓曰:人所生也,从女,从生。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