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波 《新闻世界》2009,(10):49-50
由于受到新媒体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中国报业整体发展的增速放缓,加之媒体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经营粗放等因素影响,地市党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因此,体制制约论、资源贫乏论、大报挤压论、人才瓶颈论和报媒劣势论等悲观论调在地市报中蔓延。面对以上这些思潮,笔者以为,重要的是信心,应科学分析当前报业发展形势,危中寻机,积极谋划应对之策,方能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  相似文献   

2.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地市党报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激越号角声中迅速繁荣和发展起来。在发展的进程中,许多地市报社都根据当时形势的发展和自身的实际需要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印刷企业,实现编辑、印刷、发行三位一体,以保证报纸能够及时、准确、安全地出版。这些印刷企业或在壮大报社经济、或在安置报社职工子女、或在提高报纸印刷质量方面都曾为地市党报的发展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企业机制不活、产品单一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多数企业陷入了生产任务不饱和、机构臃肿、亏损严重的窘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市党报的进一步发展。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推出有代表性的4家地市报印刷厂改制经验和做法,供印刷厂同仁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提出,要形成以党报为核心、各类报纸丰富多彩的报纸品种发展格局。毫无疑问,党报是我国报业发展的核心。作为党报生力军的地方党报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我国地市级党报共有370多家,是全国数量最多的一个媒体群。这些报纸背景深厚,历史悠久,是我国传媒领域一支重要的队伍。经济发展所带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辐射功能的增强,使得地市级党报在近十年内得以迅猛发展,并相继有30多家成立了报业集团,经济实力超过省级党报的也不止一二。 那么,2007年里,我国地市报业究竟发生了哪些值得记录和回望的事件?本刊编辑部进行了综合性、全方位的大盘点,力图将2007年里地市报业大舞台上演的精彩节目展列出来,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强势向读者进行一次大回放,以期让新闻界同仁了解和研究过去一年中地市报业的发展和变化,希冀对新闻界今后的实践以启迪。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环境下,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地市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地市报业的迅速崛起,是摆在所有地市报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一些地市报社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中,我们强势推出兰州日报社、苏州日报报业集团、金华日报社、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等4家地市报社的经验和做法,这4篇文章都值得一读,望能给广大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地市党报经过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宣传体系的重要力量,是地市党委和政府引导和调控舆论、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凝聚和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主流阵地,在一个地区发挥着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地市党报所担负的这些重大责任决定了地市党报需要做好做强。地市党报要做好做强,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压力。一是国家级、省级报业集团以其强大的实力迅速拓展发展空间到地市级城市的压力。二是面临同级其他新闻媒体及县级报纸较快发展蚕食地市报发展空间的压力。三是面临国外传媒集…  相似文献   

6.
金福善 《传媒》2002,(11):41-42
近年来,地市党报的发行普遍呈下滑趋势,其生存和发展环境日趋严峻。从总体上来看,出现这种状况既有报纸种类多,对地市党报发行造成冲击的原因,也有非党报党刊发行过多过滥,从而挤占了党报发行空间和有限经费的原因;既有电视和因特网的逐步普及而使看报纸的人相对减少的原因,也有报社本身存在的报纸价格偏高、质量不高,难以适应各阶层受众的需  相似文献   

7.
宋江虹 《青年记者》2007,(14):101-102
当前,行政手段对于党报发行的干预正在逐渐淡化,报业竞争也在逼迫党报走向市场。而目前部分地市党报却一直游离于报业市场之外或在报业市场边缘徘徊,办报模式陈旧,新闻观念老化。为了生存,有的地市党报大行有偿新闻、创收新闻,放纵广告新闻、发行新闻,致使报纸权威性越来越弱化,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8.
王胜 《青年记者》2004,(8):66-66
在报业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下,网站已成为增强报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从现实情况看,地市党报对网站战略地位的认识普遍存在低估现象,这成为报纸网站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从长远来看,必须把报纸网站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这是由它日益重要的作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地市党报的生态环境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飙 《当代传播》2004,(5):26-28
目前中国报业竞争主要集中在全国性或者区域性大城市,所以人们更多的关注省级以上大报,对于报业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地市报业市场关注不够。珠三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同时也是中国报业最发达地区之一。也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珠三角地市党报较早经历了市场报业竞争的洗礼,其所处的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内地地市党报现在或将来会遇到或经历的。这份调查研究主要想通过实地调查珠三角地市党报的生态环境,为中国地市报业的发展做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党报三级办报格局中,地市报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大,是离读者最近的党报。但由于全国市州地发展水平有差异,部分地市报特别是内陆地市报,是党报系列中人才资源、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一个群体。如何发展地市报业成为地方党委和报社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几十年来,我们的党报一直重视和倡导报纸的可读性。今天看来,仅提倡可读性,已不合时代的要求,应当增强必读性。这是新的条件下党报发挥教化作用的需要,也是党报有效切入市场的需要。地市党报要充分体现好地方党委政府的意图,履行好党报的职能职责,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提倡报纸的必读性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地市党报增强报纸的必读性,就必须强化读者本位观念,嫁接各类报纸的优势,将市场规律与新闻规律相结合,努力实现两个转变,推出两个品种,编发三类新闻。一、努力实现两个转变。第一,要由简单图解党委政府意图…  相似文献   

12.
地市党报是党在基层的新闻事业单位,肩负着既发展事业,又发展产业的双重重任。为搞好事业、发展产业,全国各家地市报无不倾其全力,积极探索。全国有150多家地方党报抓住国家实行集约化战略,重点培育大型出版、报业、期刊和发行集团的机遇,创办起地方晚报。粗略分析这些报社的管理模式大体有三种:一是创建过程中,日报、晚报就各自为阵,独立核算经营:二是日报、晚报貌合神离,分开核算经营;三是反复实践后,日报、晚报整合资源,统分灵活经营。  相似文献   

13.
地域文化与党报地方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有关传媒调查发现,我国国内发行量、零售量居于前三位的报纸都是以特色栏目做本土新闻见长的。衡量一份地市报办得如何,人们通常把有没有本土特色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市党报的地方性决定了其发展的局限性,地市党报唯  相似文献   

14.
一家地市党报,社会影响大小,事业发展快慢,报纸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内部工作做得如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果用“功夫在诗外”来形容报社通过处理好外部关系来提高报纸新闻宣传的艺术和新闻宣传的质量,应当说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地市党报纷纷扩版增刊,以力求牢牢保持地市党报在本地区报业市场的一席之地,这便再一次兴起了报纸在可读性、美观可视性方面的竞争,提高报纸印刷质量成为地市党报办报人面前的当务之急。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是最便捷和多采用的办法,那么如何就目前地市党报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实施对印刷设备的更新、改造的投入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摞文章霍放在笔者的面前:《夹击之下,地市党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互动,难题才能破解》、《从报业发展趋势看地市党报竞争力》、《对报社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就让我们通过这些“索引”,走近镇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镇江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汤才顺。  相似文献   

17.
平面媒体中,报纸是受众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报纸从简单的手抄小报发展为电子排版的彩色大报,从具体的办报发展到报业经营,甚至发展到集团化经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报业真正繁荣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省级以上党报、晚报和各类都市报、专业报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市党报也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报业是以党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我国地市级党报共有360多家,是全国数量最多的一个媒体群。这些报纸背景深厚,历史悠久,是我国传媒领域一支重要的队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地市级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辐射功能的增强,地市级党报在近十年内得以迅猛发展,并相继有30多家成立了报业集团,经济实力超过省级党报的也不止一二。但地市党报也有其先天性缺陷,在新时期优势得到发挥的同时,劣势也明显暴露,尤其是在新媒体的挤压和挑战面前,地市党报如何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里,我们强势推出苏州日报社社长刘文洪撰写的《地市党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二文,读后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地区呈白热化状态。在这场竞争中,地市党报与中央和省级党报、娱乐性报纸相比,在市场、资源、资金、人才、机制、管理、信息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为了迎接挑战,在这场竞争中争取主动,笔者认为,地市党报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三贴近”,努力提高报纸的竞争能力,在市场化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周智泉  阿生 《新闻界》2003,(6):46-47
民族地区党报的现状民族地区地市党报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80年代初,一度停刊的民族地区地市党报如雨后春笋,纷纷复刊,并运用全新的办报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在80年代末迅速走向现代化,成为中国报业百花园中的新枝嫩芽。90年代初,一部分相对落后的地区的报纸也相继创刊,使民族地市党报覆盖遍及全国。良好的发展环境、年轻的办报队伍和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使民族地区地市党报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并出现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办报条件先进、报纸质量一流的民族地区地市党报。然而,冷静观察一下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