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武举考试是清代科举制度与科举取士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清代自身民族特性的写照和反映。清代武举考试在嘉庆帝以前不但将文试与武试分开来进行,而且也比较重视文试的功能。武举中对各级考官的设置参照文举进行,在考试级别中也设有殿试一项,同时采取了复试的办法以搜罗人才,并借此严肃考风考纪。清代八旗宗室内部的官学与举业也同样以其民族性而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科举,八旗内部无论是文试还是武试均恪守“祖制”,时刻保持本民族的尚武传统。就科举考试而言,清代武举与八旗官学和八旗科举形成了一种天然的联系,它构成了清代科举文化与政治文化的时代特点与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宋代武举武学的研究现状,其特点是成果数量少,且多以制度史为研究角度,方法逐渐多元化,引用材料范围亦渐扩大,侧重武举忽略武学;主张将来的研究宜以武贡举为核心,从时间维度为宋代武举寻找历史坐标,文史结合为主,建议多采用别集、总集、方志、《登科录》、乡、会试录、地方志甚至笔记小说以及出土文物为材料,重视诗史互证,改变武举研究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关于顾亭林《山东考古录》的成书,《四库全书》及《续山东考古录》孔宪庚等学者序皆认为其是《山东通志》的“遗稿本”,完成于《山东通志》之后。据笔者考证,《山东考古录》成书时间为顺治十八年,而《山东通志》实际上是初修于康熙十二年,明显晚于《山东考古录》。同时,通过《山东考古录》与《日知录》初刻本、三十二卷本及《日知录集释》、《日知录刊误》内容的详细勘比,对《山东考古录》的几处阙误进行了校正,可以进一步认识《山东考古录》和《日知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970年代,饶宗颐首次公布并解读了香港所藏沈颢顺治十五年《富春山居图》再临本原跋,及其由顺治八年初临本过录的宜兴吴洪裕族人题跋.《愚谷文存续编》《宜荆吴氏族谱》等重要文献为进一步考释吴氏题跋的流传过程,及吴骞所起的重要作用、吴洪裕族人的生平及相互关系,沈颢宜兴之行的陪同人员如蒋泽碞、吴石雪、吴贰公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可补正饶氏成果之不足.顺治十五年再临本原跋及宜兴吴氏题跋,是佐证、还原顺治七年宜兴吴洪裕火殉《富春山居图》这一事件的关键证据,同时对该画的残卷辨伪、原貌复原等问题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世正,亦名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人(今山东省桓台县)。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由杨州司理累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善古文,兼工词,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朱王。著述甚多,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精华录》、《精华录训纂》等数十种。尤以《渔洋诗文前后集》风靡一代,其政绩为诗名所掩,世人多称其为王渔洋,而鲜知其为王世正者。  相似文献   

6.
清清世祖顺治二年,(公元一六四五年)定云南乡试解额五十四名。《大清会典事例》:顺治二年,定各省乡试解额,云南省中式五十四名。编者按:此系清代初定各省乡试解额,云南为五十四名,系沿明崇祯十五年(公元一六四二年)取额列定。云南乡试至顺治十八年始举行,见文下。八年,(公元一六五一年)定云南举人赴京会试给与盘费、驿马。《大清会典事例》:顺治八年,定云南举人会试,由布政使给与盘费,每名三两,仍给驿马。注:原案兵部例载:给云南会试举人火牌,每名马一匹,不支廪粮。回日,准其换给。若已中进士者,亦准给火牌。编者按:火牌,即证明文件。《清会典·兵部》:凡差给驿者,皆验以印符,曰  相似文献   

7.
《方志考稿》(甲集)(以下简称《考稿》),瞿宣颖著,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天春书社刊行。此书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地方志提要目录书。全书分6编,依次著录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山西(包括归绥道)、江苏八省一道方志600多种。所录省、府、州、厅、县志和乡土志,大多为清代顺治至宣统年间方志,少量为民国方志。  相似文献   

8.
陈沆是清朝嘉庆二十四年己卯恩科状元。清代律赋四大家之一、清代试贴诗八大家之一。今据陈沆后人编写的《湖北浠水陈氏沆公直下简易家谱》以及《义门陈氏宗谱》、方志等原始文献,考述其家世。  相似文献   

9.
一、《人臣儆心录》简介《人臣儆心录》一卷,是清朝大学士王永吉所撰.清顺治十二年,“勋臣谭泰、石汉,大学士陈名夏等先后以骄怙伏法”,清世祖(顺治帝)责成大学士王永吉认真地“推论古来奸  相似文献   

10.
关于清代桐城进士的确切人数,历来文献记载不一。综合光绪《重修安徽通志》、道光《续修桐城县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桐城耆旧传》、桐城部分家谱等资料,清代桐城地区文进士人数共有152名,比安庆府其他五县进士总和还多,科举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1.
家书指私人之间的通信,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具有重要的价值。《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中收载了一批清代家书,整理者对这些清代家书进行了校录,促进了此批文书的研读。但瑕不掩瑜,整理者对此批文书的校录仍有许多可商之处。今从中选取十五则校录失误之处,运用语言学、文字学、校勘学等学科知识,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考证,以期还原清代家书之原貌,促进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有学者翻出了《弟子规》的前世今生。清代文献研究者黄晓丹说:"《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是清代山西绛州的一位秀才。《弟子规》在作者死后一百多年才被人们注意到。所以现代宣传中说‘古代出现了那么多贤人君子,写下那么多唐诗宋词,都是因为古人从小读《弟子规》’这是不合适的。"人文学者孙虹刚说,《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的确是清朝顺治年间的人,这位老先生当年自己办私塾,写了一个  相似文献   

13.
赵执信《谈龙录》严厉批评王士祯,其实质关系康雍乾诗坛风气的转移,故广为清人关注,后人对其毁誉不一,情况相当复杂。《谈龙录》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清代王峻批钞本,钞本间有评语,褒赵贬王;雅雨堂节录本则刻意消泯两家诗论差异,由此可见清人对《谈龙录》的态度。关于《谈龙录》何时撰写的问题,《谈龙录》作者自序所署写作时间似可信,且其开展文学批评的态度是真诚的。在追求开放和丰富的诗学、高度表现真情真意、反对文学批评中的门宗意识三个方面,《谈龙录》在清代走出"神韵论"的诗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谈龙录》是清代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诗学论著,并非是向王士祯发泄私愤而已。  相似文献   

14.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晚年追录见闻的笔记小说,全书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种,共二十四卷。  相似文献   

15.
张崇依 《文教资料》2010,(18):53-56
《室人孙氏圹记》是清代康熙年间的一篇墓志。该篇墓志几乎全篇用隶定古字写成,对研究俗字历史颇有裨益。兹校录《室人孙氏圹记》全文,并试考证部分值得注意的隶定古字。  相似文献   

16.
《历阳典录补编》为清代学者陈廷桂纂辑的资料汇编类地方志书,其中囊括了大量关于和州的历史、地理、文学、人物等信息,对和州地方文献的保存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历阳典录补编》所收录的文献中,注明采自章学诚《和州志》的有34篇10 000余字。这些篇目里,有33篇为现行章学诚《和州志》所佚,其价值重要,对还原志书原貌和研究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江庆柏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江苏地方文化研究及清代文献整理。在清代文献整理方面,近年来出版著作有:《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清朝进士题名录》(中华书局,2007年)、《清代地方人物传记丛刊》(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之一。广陵书社,2007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清代御制文献的概况,对清代御制文献的编纂进行了总体上的梳理,认为清代顺治以后、乾隆以前的帝王在御制文献上都有较大的建树,各自都有其编纂的侧重点和特色,这与帝王个人的文化素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王渔洋(1634—1711),名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山东新城(今山东省桓台县)人。清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少年时即以诗名。他在钱谦益、吴伟业之后,极享盛名,被尊为清代第一诗人,成为文坛领袖。著有《带经堂集》、《居易录》、《池北偶谈》、《分甘余话》等。《清史稿》卷二六六有传。其诗多写日常琐事,个人情怀,吟风弄月,粉饰太平之作,以抒情的短篇见长。如《江山》诗:“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又如《藤花山下》:“麦陇参差碧岸头,藤花山下晚风秋。一时残雨兼虹尽,百道清泉入涧流。”其它如“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青笠红衫风雪里,一林枫柏马萧萧。”他把这种风致清新,蕴藉委婉,明丽工稳,自然流利的  相似文献   

20.
江庆柏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江苏地方文化研究及清代文献整理。在清代文献整理方面,近年来出版著作有:《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清朝进士题名录》(中华书局,2007年)、《清代地方人物传记丛刊》(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之一。广陵书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