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宣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是新时期外宣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讲好中国故事为新形势下对外传播指明了方向,学习领会贯彻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论述,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要主动发声,增强国际话语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重视议题设置;要开展多种形式对外传播,增强影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宣传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己任,着力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上下功夫,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加强顶层设计和大外宣格局建设,为讲好中国故事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支撑;重大主题对外宣传精彩纷呈,中国故事赢得世人瞩目;领导人高访外宣取得突破,大大提升了中国故事的国际影响力;新闻发布水平进一步提升,打造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权威平台;中外媒体和智库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合作讲好中国故事成效明显;有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声音在全球传播更快更远;中华文化走出去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提升了中国故事的亲和力。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既面临着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同时也具有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以创新精神谱写讲好中国故事新篇章。一是推动话语体系创新,增强中国故事的感染力影响力;二是打造多元传播主体,为讲好中国故事壮大力量;三是构建立体传播格局,为讲好中国故事拓宽渠道;四是要把握分众化传播趋势,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准性;五是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为讲好中国故事夯实文化根基;六是加强外宣理论研究,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2016年,"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重要的对外传播时代命题,中国全球治理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同时新媒体的发展开启了双向互动的对外传播时代。2017年,对外传播的格局将继续改变,面对未来的全球传播新秩序,我们需要在探索对外传播实践的全新增长点的同时,思考中国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外宣战略和策略,从过去的外宣框架和思想牢笼里解放出来。中国的对外传播要提升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变对外传播为天下传播,把习近平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对外大传播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18,(9):65-67
2017年,四川省“资阳造”机车不断见诸国内各级媒体.“资阳造”机车成为“一带一路”国家的网红,多个“一带一路”国家总统都为其点赞.同时,“资阳造”机车也成为资阳市奔驰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城市名片.对一个城市来说,做好外宣工作,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就是树立和打造城市和区域的品牌形象,就是最大半径传播城市形象符号和提升城市美誉度.四川省资阳市委宣传部找准“资阳造”机车国际品牌价值突破口,将“资阳造”机车作为城市形象符号载体,用多元化的传播手段,全力对外推广“资阳造”机车与“一带一路”的故事,取得了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对外传播工作的新要求和新理念,是战略传播思维的体现。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本文尝试从叙事范式理论出发,就如何构建"好故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际舆论场争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紧扣国家战略、创新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城市特色与发展实际,面向海内外受众塑造与传播城市形象,是地方外宣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武汉市委宣传部紧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围绕"中国企业如何造福‘一带一路’国家和人民"的主题,组织记者分赴"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探访武汉设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主要集中在舆论上的批评抹黑和行动上的竞争替代上。美国牵头于2021年6月在七国集团峰会上提出的“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是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最新回应。该计划强调美国与盟友应加大联合应对中国的力度,强化规则竞争叙事,并抹黑“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合作成就。中国应重视这一叙事之战,着力揭露该计划本质是“美国优先”,揭批其竞争性思维无益于弥补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巨量需求缺口、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增量收益,并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大对外交流宣介,进一步提高国际传播的力度和实效。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外传播方面提出了"提高国际话语权""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一系列既有顶层设计,又具实践指导的外宣理念,体现了"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务实精神,体现了习近平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革命文化的红色故都,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红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我国的红色文化翻译出去是十分必要的。新媒体不仅为我国对外宣传、文化输出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传播途径,同时也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江西红色文化传播特点及江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现状,厘清红色文化英译传播实践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同时,结合新媒体时代传播和江西红色文化的特点,提出拓宽江西红色文化对外译介内容选择范畴、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合作翻译、综合采用多模态翻译模式等外宣翻译策略,以期提升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为更大范围的中国红色文化外宣翻译研究提供些许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3年是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值得关注的一年。这一年,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对外宣传工作做了重要阐述。他要求外宣媒体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外宣战线的从业人员来说,这既是勉励又是鞭策。年头岁尾之际,回溯一下这一年的对外报道,深感压力、挑战与攻坚时刻相伴,如何让外宣媒体的中国声音更有分量是非常值得思考的议题。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具有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陕西红色文化也需要传播到国际社会,让世界了解陕西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真实、立体的陕西形象,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该文聚焦陕西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陕西红色文化外译和对外传播现状的调研,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与国际传播的提升策略,旨在提升陕西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效能,实现最大化的跨文化传输,使红色文化真正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2015年是中国一系列内政外交战略布局与落实的起步之年,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编制之年,对本年度中国对外宣传进行梳理具有重要意义。从过去一年的外宣重点看,反映出中国对世界的一个期待,就是希望外界能够"读懂中国"。因此,如何把握大势、统筹谋划外宣议题,如何把握外宣规律,如何把握时度效,成了全年外宣的主题。通过观察2015外宣,也能一窥中国之变,凭借对议题更准确的把握、更明确的定位,以及更积极的实践,让世界有了较为丰富的途径了解中国道路、感知中国理念,使中国的国家形象越来越丰富、立体。而2016年,需要继续围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坚持国际视角、中国立场、全球站位,创新宣传方式,调整传播结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当前外宣工作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最大压力。面对日益复杂而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支点和基点。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两个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为切口、文化品牌为支撑、普通党员的“小故事”为载体、中外“朋友圈”为依托,有针对性对外讲好新时代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利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CSSCI来源期刊中“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基于发文趋势、学科分布、研究时间线、关键词等维度系统梳理此话题下的研究现状与研究前景。发现语言学视角下的研究相对匮乏,文化叙事亟待纳入理论框架。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叙事的“建构——翻译——传播”三位一体批评架构分析框架,明确其“描述——阐释——解释”三维互动的研究路径,为传播中国声音、提升外宣媒体的国际公信力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向世界讲好中国减贫故事,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面对“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中国减贫故事的国际传播既不能落入西方的话语窠臼,也不能陷入“自说自话”的情境。应对中国故事进行国际化表达,构建中国故事的海外叙事体系,提升中国话语的感召力和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外合作出品的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是推动中国减贫故事“出海”的一次有益尝试。该片采用“第三者”叙事,汇聚多方力量讲述普通中国人圆梦小康的故事,通过拓展外宣渠道,创新话语体系,有效助力减贫故事走出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用语料库方法,通过自建专题语料库,运用大数据分析,从跨文化传播学角度考察“一带一路”术语在中外媒体中的传播情况,探究中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差异表述。对关键词和主题词的搭配分析表明:作为时政热词,该倡议的积极传播,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积极参与其中,而西方主流媒体也高度关注及评论该倡议,承认“一带一路”是重要的战略价值同时,也有不少疑惑或不满。该文尝试探究核心政治术语的对外翻译策略,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跨文化传播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11月5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15全国外宣工作协作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上,《对外传播》编辑部发布了2015年度"对外传播十大案例"(地方系列),会议对十个省市的地方外宣优秀案例进行了表彰。为促进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围绕创新对外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外传播》开展了2015年度"对外传播十大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经《对外传播》杂志编辑  相似文献   

17.
正对外传播的舞台在国外,对象是西方受众,用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对外说明和介绍中国,可以深化认知认同,强化入脑入耳,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讲故事、讲好故事是做好对外传播工作的硬道理。贴近受众,讲凡人故事在舆论宣传中,中国重视团队、集体和宏观概括,西  相似文献   

18.
当前,“讲故事”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国家战略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春节故事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样本,具有“元话语”和“开场白”功能,可以引导公众在文化维度上进行符号复诵和多层叙事,对“讲好中国故事”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和高度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9.
壮族的风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壮族的民俗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广西壮族民俗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是在我国“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对树立积极正面的中国多民族国家形象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仍存在较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传播的效果,也不利于广西故事“走出去”。鉴于此,该文以广西壮族为例,分析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的特征,并以目的论为指导,以传递信息、促进对外交流为最终目的,采用适合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翻译策略进行外宣翻译,为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英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是当地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有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然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民俗文化外宣在展现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该文采用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分析了青岛民俗文化的概况、外宣价值及其外宣现状,探索了青岛民俗文化外宣的策略创新。研究发现,当前青岛民俗文化对外传播存在着外宣意识不够强、传播方式不够多、翻译资料不够足、翻译质量需提升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协同增强外宣意识、借助网络平台拓展传播手段、多举措培养翻译人才等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