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国际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审视美国舆论战的心理根源有利于揭示隐藏在激烈对抗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真实地呈现美国政府的舆论战心态。《2022年美国竞争法》显示出美国遏华进攻性舆论战的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错将中国的国际传播政策理解为进攻型策略,激化中美对抗;二是政治目标单一,进攻性强,缺乏伦理道德;三是盲目乐观,缺乏审慎性。首先应从对外媒体和中美战略对话等渠道来纠正对方的错误认知;其次构建防御性舆论战策略,为未来的议题制定传播战略;再次,借助大数据科学规划公共外交;最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小事件舆论反击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十九大前后,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印度和日本等在内的国家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浪潮,表现在涉华国际舆情由以往对中国军事力量的担忧、外交战略的猜忌不断转向以"锐实力"为主题的舆论战。这些由媒体所报道的争论一方面折射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全球变局的"影响焦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对外传播工作中存在的短板。(1)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世界,形象和声誉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国际社会往往依赖一国的国家形象来预测他们的未来行为。随着全球环境危机日益严峻,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舆论战的重要战场,成为国际社会争夺话语权力和利益博弈的"政治牌"和"外交牌"。(1)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对象。在这一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抛出"中国  相似文献   

4.
孟建  董军 《对外大传播》2013,(11):34-36,43
本文运用国际传播的研究方法,在注重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对外传播构成巨大障碍的“中国威胁论”进行了全球背景下的分析和研究。尤其对美国、西欧、日本、印度四个国家(地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在看似同样的“中国威胁”论调下,隐藏的其实是各个国家的不同想象和各种诉求。本文认为,我们要迅速改变以往“大一统”的对外传播格局,应立即实施区别化、区域(国别)化、精准化的对外传播战略。通过迅速实施这一战略,大大提升我国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对中国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中国报道”越来越成为国外媒体的重要看点。在此背景下,国际舆论热炒“中国军事年”,有关“中国军事威胁论”的鼓噪再次兴起,并有进一步升温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南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东南亚部分国家与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属海域的岛屿主权归属和航海权益上的争议,而是更多地体现为在亚太格局变化的过程中域外国家,特别是美国与中国在亚太地区国家利益和战略的碰撞。一直以来,美国主流报刊关于南海问题的新闻报道和舆论传播不但影响国际公众对南海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而且关系到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国际舆论安全形势。自美国高调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主流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2009,(3):28-29
回顾西藏民主改革50年,国际涉藏舆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起伏。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以所谓的“西藏问题”遏制中国;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建交,“西藏问题”逐渐在冷战中儿乎被“遗忘”;到了八九十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西方“接触”、“制约”对华政策的出台,美国的涉藏宣传趁势喧嚣尘上,“西藏问题”重新成为国际舆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2011年我国宏观政策首要的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现在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抵御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严重冲击,并开始部署后危机时期的经济工作。这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出“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9.
所谓“化安全”,既包括国家的化立法权、化管理权,也包括化制度和意识形态选择权以及化传播和化交流的独立自主权等,这些都是国家“化安全”的核心内容。随着资本运动的全球化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扩大至包括媒体产业在内的化产业,美国等西方经济强国依靠对商品输出的垄断,支配了全球以信息或影视为载体的化输出。经济上的支配力量衍生出化的强势力量,进而推行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是当今化全球化的一个特征。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为了各自的国家与民族化利益,纷纷采取化保护主义政策和建立防范机制。[编按]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对中国有诸多误解,国际舆论环境十分不利。同时,在新型冠状病毒起源等问题上,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的政客言论及媒体报道多有偏颇不实之处,涉华舆情走向仍不乐观。中国媒体记者被美国限制签证有效期,传统国际传播渠道遭遇重重阻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化危为机,通过有效传播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我国媒体在国际社会的舆论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但是,相对于我国当前在国际社会的地位,相对于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各种利益纷争,相对于我国的和平崛起发展战略的国际舆论支持要求,相对于我国的国际形象塑造和营造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的重任,我国传媒在世界传媒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远远不够。那么,在我国政治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我国媒体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承担起塑造我国对外形象和加强我国影响国际舆论“软实力”的重任呢?毋庸讳言,要想在短期内迅速改变国际舆论“西强我弱”…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美国一些政客不遗余力污名化和抹黑中国共产党,误导国际舆论,对中共政党形象塑造带来严重挑战,这种现象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舆论战期间尤为凸显。污名化中共具有文化哲学层面和全球治理层面的动因,破解对中共的污名化现象,要针对其深层动因以效果为导向评估中共的国际传播;推动社交媒体传播精选的海外中共学研究成果,利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共故事;设置话题自塑政党领袖形象,架设沟通桥梁引导国际舆论;鼓励基层党组织和普通党员以"伙伴"或"合作者"身份对外讲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共和党再次执政。特朗普在竞选中的各种保守主义言行,以及在大选获胜后围绕国内、国际事务的发言,不仅引发美国国内两党关系的分裂和民众争议,也加深了其他国家对美国及其全球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感和忧虑。在此情况下,中国的对外传播既面临如何对内对外解释现状、说明中国观点、影响国际舆论的挑战,也获得了一次利用融合手段、创新对外传播、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一场发端于美国金融业的危机现已扩散至全球各行业,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逐步受到影响。那么,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危还是机?中国文化产品及服务如何在本次危机中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持续有效地推进“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5.
正一段时间以来,中美信息战、舆论战、外交战加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全面暴发之后,美国一些政治势力伙同其盟友,在多个话题上持续对中国施压,恶化了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中的处境。"话语即权力",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设,一直是我国外交工作和国际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中央全会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对外话语体系任务。在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中,对美传播话语体系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的“E外交” “巧实力”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国际问题专家约瑟夫·奈在其“软实力”理论基础上提出。今年1月13日,新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听证会上,阐述了“巧实力”的外交理念,标志着“巧实力”从政治理论向外交政策的转变。希拉里说,美国面临的现有安全威胁要求奥巴马政府必须诉诸“巧实力”,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包括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领域的可行手段,既团结朋友,也接触对手,巩固原有联盟,形成新联盟,以便打开美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与问题,投资拉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了7.4%,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改革的关键点。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2 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自此对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认识开始正式进入中国战略决策层。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媒体上公开抱怨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搭了美国的便车,于是中国"搭便车论"甚嚣尘上,国际舆论不乏指责中国之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与地位不仅取决于其应对问题、处理危机的能力、经济增长的能力、社会改革的能力,还取决于该国在当下媒介环境中的议程建构能力。长期以来,在西方媒体主导的不平等的国际传播环境中,西方国家设置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议题主导了国际舆论,成为他们指摘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砝码。近年来,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正在试图通过创新的外交策略和媒体实践参与全球议程的设定,从而试图扭转对己不利的国际舆论。然而,中国在议程设置方面还有更多进步的空间。我们应努力弥补议题媒介化与全球化的不足,力图展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角色,通过自我呈现塑造大国形象。同时充分借鉴美国及俄罗斯等大国的议程设置经验和政治修辞方面的策略技巧,通过更有效的对话来寻求世界更多的认同与共识。  相似文献   

19.
做好2009年的中国经济新闻对外报道,关键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学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际背景和世界经济变局中的中国因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后,“救市”成为当前全球流行的关键词。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政府纷纷出手注资或利用各种杠杆和监管手段干预经济。  相似文献   

20.
正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中国,中国多年来构建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被骤然聚焦。目前,国内疫情虽有好转,但是不排除有二次暴发的风险。在抓好疫情防控、有序恢复生产的同时,也不能低估海外舆论以及国际上一批"反华仇华"势力的故意抹黑。若处理不好,可能面临国家形象受损的风险。对此,我们需要从软实力战略的高度,对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形象的传播方式进行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