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口鱼一年四季均可钓获。冬季虽不是钓获它的最佳季节,但选择在冬季垂钓它,也有有利条件:一是马口鱼在冬季仍然很活跃,上钩的几率要大于其他鱼类;再就是马口鱼只有在水质较好的水库野塘等地方才有,  相似文献   

2.
垂钓者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一处不曾垂钓过的湖泊初钓时,鱼儿往往群聚而来,频频上钩;随着垂钓者的人次不断增多和频繁,上钩率渐渐下降,钓获也日趋减少,上钩的大鱼更是寥寥无几。于是,垂钓者大都认为,这是因为鱼儿越钓越少了,以致无鱼上钩。其实不然,这种看法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确,湖中的鱼不可能“越钓越多”,但事实证明,即使是“无鱼上钩”的湖泊也还有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活动,倘若竭泽而渔,往往是数量可观,且密度也不低。是什么原因导致“无鱼上钩”呢?这就是鱼类的警觉性。也就是说,到了垂钓人次过频时,鱼类就会“知道”:咬钩…  相似文献   

3.
邹思全 《钓鱼》2014,(22):28-29
现在鱼类资源逐渐减少,可供钓鱼的地方也越来越少,自然水域的鱼也越来越难钓了。尤其是到了冬天,因天寒水凉,鱼都集中在离岸较远、水温较高的深水处避寒越冬。由于手竿长度受到限制,很难够到鱼藏身的深水区,鱼也就更加难以钓获。每次出钓,刮风挨冻不说,还经常钓不上鱼,有很多钓友一到冬天,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相似文献   

4.
丁柏禄 《中国钓鱼》2006,(10):30-30
黄颡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在它的胸背部长有三根锯齿状锋利有毒鳍刺,而且全身还附有一层黏液,不易抓取。为此,不少人望而生畏,不敢碰它。那么钓获黄颡鱼后如何摘钩和剖洗,怎样预防毒刺刺入呢?我有一法供钓友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钓鱼谚语是千百年来人们钓鱼实践的总结。我们可以从中了解鱼类的生活规律,学到钓鱼经验,知道气象、水情、季节与钓鱼的关系。一、鱼类生活的规律"一日三迁,早晚溜边。"短短八个字告诉我们:鱼类活动有一定规律,一般早晚都游到近岸浅水里觅食,中午在河湖中心深水处。钓者从这八个字中可以悟到:早、晚钓近、浅的岸边处,中午要钓远,钓深。"一番江水一番鱼,一方鱼吃一方饵。"它告诉我们,鱼和人一样,都有各自常食和喜食的食物,千万不能拿着一种诱饵和钓饵作为"万能钓饵"到处使用。"鱼儿顶浪游,钓鱼要钓风浪口。"初钓者都喜欢背风站…  相似文献   

6.
王华良 《钓鱼》2009,(17):40-41
无论是休闲还是竞技钓,投钩准确、钓不钓过程中的一大铁律,也是钓手们钓有所获的窝边、钓窝外是不是就一定钓不到鱼呢?笔者就曾有过,次钓窝日钓不到鱼,而钓窝边却获把从去年夏季到今年夏季的几次这样的垂钓经探究,希望钓友们能从中得到些许启示或借鉴。  相似文献   

7.
赵峰 《垂钓》2006,6(9):42-43
我们平常钓鱼经常会遇到鱼类觅食不积极甚至干脆拒食的现象,例如在同一水域、同一钓位,今天频频上鱼,但隔天再钓可能就无鱼问钩。不管是换饵还是换位,浮标还是一动不动。这类鱼获迥异的情况相信绝大多数钓友都遇到过,往往让钓者疑惑不解。为什么鱼类的摄食欲望前后差别这么大?是什么原因造成鱼不吃饵、停口的现象呢?我认为,鱼类拒食的原因很多,而且很复杂,涉及到鱼类生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本人并不是专家,无法从学术理论的角度去揭秘鱼类拒食的原因,在此我只能以实际垂钓中积累的经验谈谈鱼类拒食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钓鞧鱼     
鞧(qiu)鱼就是“回锅鱼”,也有称“老头鱼”的,专指职业钓池中钓了放,放了再多次钓的,已对钩和饵产生警惕的鱼。鞧是北方方言,意思是后缩,不肯向前。革酋鱼食饵的两种情况是:鱼看到钓饵下沉,会冲上去用吻端猛力一撞,浮标一个大幅下挫,但鱼并没有将饵衔住;鱼上来之后,呈分层停留状态,只有在饵下沉到嘴边时才勉强一碰,标尖轻轻往下一蹭就再没有反应了。钓鱼人运用钓饵刺激鱼咬钩,但反复使用后,鱼类的趋动性和趋化性会变得迟钝起来。革酋鱼让人头疼,让人钓得找不着北;知道并感觉钓点有鱼,可是鱼却很少咬钩,是一种情况;线组、钓饵没变,前一场认…  相似文献   

9.
现在许多钓鱼人下竿就想获鱼,有鱼频频上钩当然过瘾,可当下哪有这么好的野钓资源?当然有时也会爆护,但这毕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自古以来,静中等鱼上钩是垂钓的本色,没有耐心是钓不出兴趣的。鱼难钓,才会增加获鱼时的快乐,我感谢旱河带给我的快乐,钓获每一条鱼都觉得是一种荣幸。  相似文献   

10.
张兰舸 《钓鱼》2006,(8):29-29
选塘春天钓野塘,最重要的莫过于选个好塘口,否则就会白跑腿,难有鱼获。1、选取水面较大的深塘。入冬结冰前,塘里的水位要在1.5米以上,水深不仅容易使鱼聚集还有利于鱼藏身,更有利于躲避天敌的捕食。若是水深不足一米的浅水塘,遇上寒冬极有可能干涸,塘里的鱼都会死,开春后塘里即便有水也无鱼可钓。2、选杂草丛生的塘。水草多的塘存鱼多,因为鱼大都离不开草,最重要的原因是水草繁茂有碍捕捞,对于捕捞者来说只能望鱼兴叹,即便撒网也捕不着鱼,因为鱼听到鱼网的入水声都迅速潜入草丛中,捕捞者一点办法也没有,这就给钓鱼人春钓留下了可钓的鱼类资…  相似文献   

11.
第五,要掌握不同鱼种的不同钓法 1.甩竿钓 这是船钓的基本方法,可用于石砾、岩礁钓,也可用于泥沙底钓。石砾、岩礁钓是把竿抛出去,一落底就提一下,再落底再提,形成跳跃式的收回。这有几个作用:一是避免挂钩挂砣;二是鱼饵像活的一样,易于引鱼上钩;三是一路找鱼,范围大,增加钓获量。凡是习惯栖居石砾岩礁的鱼,都可钓到。泥沙底钓是把竿抛出去,针对不同鱼种有两种钓法:一是抛出去慢慢回收,可用于钓黄姑鱼、白姑鱼、海鲋等;二是抛出去不动用于钓木叶鲽、虾虎鱼,黄姑鱼也可用此法。实践证明,甩竿比之手把线有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陈东明 《钓鱼》2013,(13):26-27
"盛夏到,鱼难钓",是钓界的口头禅,但我认为夏鱼不难钓,只要钓者遵循鱼类生息规律,下钩必有所获。一、选择适宜钓时1.择天气定钓日。要多选择晴朗风天、多云风天、细雨风天等天气出钓。因为人感觉风天凉爽,且风向水里注入大量氧气,鱼类格外活跃,是垂钓的好天气。  相似文献   

13.
郁文生 《钓鱼》2008,(6):38-39
笔者赞成“钓鱼是一项系统工程”之说。因鱼类是变温性极强的动物,除选点、饵料、钓具搭配和垂钓方法、技巧等环节外,有多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其钓获量,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譬如:有些钓手论“装备”并不孬,论钓技并不赖,论饵料和钓组等并不差,可有时就是钓不到鱼。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会影响钓鱼和鱼获量呢?现根据实践谈些浅见,以便钓手们在出钓时参考,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4.
这种鱼,你见过吗?它不是一孔雀开屏鱼,也不是一大肚鱼,钓友们,如果钓获如此奇怪罕见的鱼,你会如何处理? 台湾钓友李接斌,于3月底出海船钓时,在龟山岛海域钓获此鱼。当鱼破水而出时,全身金光闪闪,让有40余年钓鱼经验的他又惊又喜,虽钓游过十余国家,但从未见识此种鱼,且从深海将鱼拉至离  相似文献   

15.
邹思全 《钓鱼》2005,(24):33-33
俗语说的好“三分钓技、七分钓点”,选好钓位,可望丰收,否则获鱼不多,甚至“光头”。选择钓位,首先要熟悉所钓水域的地形地貌、水情、鱼类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钓点的深浅,再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因地制宜的选到好钓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初夏指立夏至芒种的这段时间,这时的气温高达20~30℃。一天中温度通常会有数次变化,下午的温度与早上的温度相比,会有10度的温差。一天当中都是鱼的活跃期。这个时段鱼类刚刚完成繁衍生殖,急需补充体内的消耗,加之这时段的水生植物相对较少,自然饵匮乏。鱼类摄食相对积极,是容易钓获的季节。然而,很多钓友都会有这样的共识所去钓场,天气、温度,鱼情都较为理想的,开钓时鱼咬钩较勤,钓了一会,鱼咬钩的频率就会变得迟缓,甚至无鱼咬钩。细观钓点,窝内鱼星密布,种种迹象表明,窝里的鱼很多,但再好的钓饵也很难使鱼开口,这样的事很普遍,且屡屡发生…  相似文献   

17.
每年11月份到来年2月份气温下降,属寒冬季节,这时多数鱼类蛰伏不动,它们在越冬期,代谢滞缓,摄食很少,这是钓鱼的淡季。因此不少鱼迷外出垂钓,经常无功而返,无奈大自然形成的特有气候规律,人们无法改变。但鱼类是活体,只要生存,必然需要进食补体,即使是寒冬腊月,冰封江河,鱼类总会为生存而活动,这就给垂钓者带来了机会。冬季垂钓鱼获量的多少,就在于钓手是否把握好出钓时机以及钓技如何等诸多因素,如果能按以下几个方面去施钓,这个冬季就不会经常当“空军”。时间暖。鱼冬类季也是会昼根短据夜这长一,早自晚然凉规律,白,天形成自身的摄食及活…  相似文献   

18.
李利 《钓鱼》2014,(7):24-25
春天的鱼很容易浮头,很多人见到鱼浮头就感觉头痛,因为鱼只要浮头了,就很少觅食,钓者也就无从下手。那么要对症下药,必须了解鱼为什么会浮头,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下面让我们看一看有哪些因素会造成鱼类的上浮。  相似文献   

19.
拉饵钓鲌鱼     
李洪生 《钓鱼》2005,(18):25-25
悬坠拉饵的鲍鱼钓组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季节来选择钓竿,就一般的情况而言,冬末春初使用45米的手竿,这是因为水库湖泊中的鱼为了能够摄食,已从水库湖泊的中间游向近岸。为什么能够钓浮,其主要原因就是深水处的水温不能满足鱼类的需要,鱼自然地上浮到能接近自己体温的泳层。因此春秋两季使用45米的即可,夏秋季竿最好使用5.4米或更长的竿,这是因为夏季钓鱼人多,加之鱼浮于水表的原因,河岸边不安静,加上鱼本能的戒心,故离岸较远。使用短竿钓获的鱼不仅少,而且个体较小。从钓获的角度看,夏秋两季用长竿的效果要远远大于用短竿,钓的鱼也大。所以钓组尽量以长竿为主。  相似文献   

20.
侯增福 《钓鱼》2009,(10):48-48
在水库坐船垂钓有很多优点,想到哪就到哪,方便灵活,不仅钓获多,而且鱼的个体大,是广大钓友十分向往并津津乐道之事。但是水库船钓也有许多不便,其中钓友们最为困惑的就是在有风的天气里,风吹船动,人动船摇,无论你采取什么方法,船都不会一点不动,而船一动,饵窝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找不到了。刚才还一个劲上鱼,船一动,钩饵一离开窝点,色便钓不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