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舆论的新格局、新变化,为国际传播研究带来了一系列崭新的理论问题。如何回应这些问题,力图"在全球发现中国",《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国际传播研究》一书作出了创新努力。该书以中国治国理政思想创新和跨语际传播为线索,基于国别、区域和全球的交叉视野和量化实证方法,对中国思想的当代国际传播、媒介话语建构、观念表达、传播效果和实践对策展开了深入探讨。基于理论语境,为当代国际传播研究奠定了两种基调:一是重访面向国内的国际传播研究,二是重塑面向全球的国际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中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秩序,不断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公共外交中话语表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作为国际二战类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断创新对外交流形式,运用人性、和平、记忆、艺术等"世界语"开展"广场外交""展厅外交""智库外交",以国际社会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取得一定成效,也为纪念馆在国家公共外交中如何创造性发挥作用做  相似文献   

3.
<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今年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件大事,为世界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果提供了宝贵的契机,也为新形势下的全球合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此次论坛开幕之前,笔者有幸参与了两次海外调研,一次是新华社派出的中亚调研小分队,赴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寻访古丝绸之路新变;另一次是随中国记协作为中国新闻媒体代表团一员出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与地处欧亚大陆心脏、在欧亚经贸往来历史上就发  相似文献   

4.
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外宣理论研究基地和思想库。十年,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外传播理论研究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必须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立足我国对外传播的当前实践和未来趋势,研究新实践、新技术条件下的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如何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核心价值观?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对外传播?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将对我国未来的对外传播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服务工作大局的对外传播理论体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2011,(4):63-63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搞笑的翻译错误还是外交场合词汇的使用不当,翻译失误总会给对外交往带来一定影响。轻的仅仅是尴尬,严重的可能导致外界对中国政策意图的猜疑甚至敌意,破坏中方积极营造的善意。如果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大国,就需要在对外准确传递政府意图上确保清晰无误,包括用词的选择、语气、甚至历史渊源及表达方式都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发展进程,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注重开展品牌文化传播活动,讲好中国企业品牌故事,深刻影响着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精神的情感认知和心理认同。面对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民心相通,有力促进了中国精神和中国企业的全球发展。中国企业在全球发展过程中,通过高质量的国际传播行为让世界读懂中国企业,理解认同中国。以“范式理论”作为研究视角,本文尝试探讨中国企业在全球传播中形成的品牌传播范式、公共外交范式、跨文化融合范式、国际传播范式等四种范式,初步形成了针对中国企业全球传播范式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2016年9月4-5日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主导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的峰会,在中国对外交往史上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与软实力提升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8.
魏柳南(Lionel Vairon),法国汉学家、前资深东南亚和中东事务外交官,西方新一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2009年出版《中国的威胁?》一书,因对“中国威胁论”大胆地说“NO”在欧美政坛引起震撼。其夫人许丽凤(Nicole VAIRON-KHAO)从事跨文化咨询工作。2010年11月8日记者节当天,记者与来访的魏柳南夫妇进行了一次对谈。中国驻圣旦尼(法国留尼汪)总领馆总领事张国斌担任翻译并参加了对谈。  相似文献   

9.
开展民意调查是全球通行做法。对于中国而言,适时推进全球民意调查工作,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的有力抓手,提升舆论引导策略的有效方式,增强国际传播亲和力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直接掌握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国际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最新认知与变化。面对新形势与新机遇,我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应该用好民意调查这个渠道,加大相关理论研究深度与广度,持续重视发挥民意调查的舆论风向标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家形象塑造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10.
为持续、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认知情况,2018年5月以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开展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8),这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自2012年起开展的第六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综观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知认同不断加深,期待中国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做出更大贡献。因此,进行精准定位,塑造好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格外重要。首先要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进行精准定位;其次,借助中国方案展示好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再次,发挥研究合力传播好中国国家形象;最后,要进一步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娜 《职业圈》2007,(15):8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是对其庞大理论体系的系统概括和总结.在当今工具理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呼唤人们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合理性,其思想对于深化高校德育工作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平等交往主体的新型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流动、复杂与不确定的时代背景重构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2022年我国的国际传播研究在理论取用、研究维度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系统性和本土化特征。重振全球交往理念,促进跨文化对话,既标志着国际传播研究的范式回归,亦是国际传播研究所取用的核心理论框架。作为经典议题的国家形象研究热度持续,人工智能、计算宣传等研究维度则拓新了国际传播研究的视域。实践中的国际传播体现出鲜明的共情性特征,包括符号化、艺术化、故事化和视觉化等在内的共情策略融入国际传播格局。依托文化产业出海的国际传播实践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应重视基于多渠道的平台化生存转型。未来研究可在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中进一步提炼国际传播的本土化理论,以期不断提升国际传播学术研究的现实效能。  相似文献   

13.
正全球本土化是当今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经营策略,也被国际传媒集团广为运用。中国媒体在开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时,如何借鉴这一手法,通过开展全球本土化传播,提升传播实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国际传播领域,由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存在文化、传统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地传媒业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人们使用媒体的习惯、接触媒体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传播策略,即全球本土化传播。  相似文献   

14.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这不仅引发了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也引发了一次全球经济危机,给全球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极大冲击。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除了在生产经营等硬实力层面上给企业发展带来多重挑战外,对企业海外形象建设等软实力层面也带来了较大影响。如何在危机中寻找契机,是我们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开展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建设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1月6日,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栏目邀请前驻印度大使周刚夫妇就中印关系的发展以及印度人对中国的看法等问题展开对谈,本刊选载其中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6.
面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中国对外话语面临自主-适应、标准-情景、应对-主动之间的矛盾,致使知识未能在系统有效的框架范式中形成积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可以结合话语交际的基本功能,回归国家话语交往的具体情景,形成具有全局性意义的解释框架。首先,以消解西方话语霸权为目的进行概念生产,形成对外话语的元概念;其次,建构以当代中国为意义中枢的故事范本,开展对话性的语篇联结;最后,区分政治、民间和公共治理话语空间,针对情景需求展开话语修辞。“概念生产—语篇联结—情景修辞”构成了全球话语权竞争格局下中国对外话语建构的整体性逻辑。  相似文献   

17.
《文化学刊》2012,(3):101-101
李忠艳、黄刚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撰文指出,场域理论是社会学术语,是社会学理论中的重要支撑力量,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研究为手段,以当前网络建设为基点,通过交往媒介的应用,构建网络场域教育规范。分析、评定网络场域弊端,并探索网络场域下的交往教育,最终把科学的网络场域交往模式运用于社会实践的管理当中,  相似文献   

18.
全球传播时代,中国面临怎样的媒体环境,媒体的发展趋势如何?全球传播对中国媒体提出的最新要求是什么?中国媒体如何在全新的媒介生态中调整发展战略?当下媒体的责任是什么?要向全球传播时代的媒体输送全能记者,新闻院校的变革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9.
首份国际性传媒学术刊物《全球传媒报告》面世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家国际性学术季刊《全球传媒报告》于5月17日在北京面世。这是目前中国国内第一份与国外传媒学术界合作的期刊,其中汇集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传媒学术界的知名学者文章。《全球传媒报告》基于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雄厚的学术基础而创办,目的在于为国内传媒研究和世界传媒领域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它虽然是介绍全球传媒的专业期刊,但不拘泥于专业的学术理论,将实际案例和动态信息结合起来,加上对于专业理论交锋碰撞式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星期四表示,美国发现中国在其四年前从菲律宾手中夺得的南中国海一处暗礁附近展开活动,这可能是中国在有争议的南海海域填海造岛的前兆。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上将担忧,国际法庭即将对菲律宾控诉中国的南海主权声索案作出裁决,这可能引发北京宣布在这条繁忙的贸易路线上建立专属经济区。理查德森告诉路透社记者,美国正在考量如何对中国此举作出回应。每年约有价值五万亿美元的全球贸易货物经过南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