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凤祥同志耗费多年心血,历经多年辛苦撰写的《曾国藩与金陵书局》三卷著作即将付梓.欣慰之际,书写序言,向读者朋友们推介. 因为研究《中国出版通史》的缘故,当初我和魏玉山同志参与了曹凤祥同志《曾国藩与金陵书局》这个选题定位的讨论.当时,唐浩明先生撰写的三卷本《曾国藩》历史传记小说已经风靡全国,甚至蜚声海外.  相似文献   

2.
曹成章 《出版史料》2010,(3):104-105
曹余章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四年了,我还经常想起他。我们相识于1983年,我出任浙江教育出版社负责人,而他是上海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当时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四省市正在合作编写出版六年制小学教材;上海、江苏、四川、浙江四省市又在合作小学教师进修教材。  相似文献   

3.
这本书是我国著名俄罗斯文学研究家蒋路同志的遗著,分上下两篇。上篇的二十七篇文章曾在1997年以《俄国文史漫笔》书名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下篇诸文则是后来写的,就内容和性质而论,可以说是前者的姊妹篇。蒋路同志于82岁时因病去世。除了求学的少年时代,他的漫长一生几乎完全贡献给了俄罗斯文学。40年代初  相似文献   

4.
1990年1月     
1月3日《邓小平论党的建设》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月5日《周恩来年谱))( 1898~1949)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 1月‘日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综合性新闻摄影画册《永恒之日》在北京举行首发式。 1月7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0多种精装书、礼品书在上海三家新华书店同时展销,并组织上海的新闻记者从中评选出10种优秀精装书、礼品书。评选结果,10本优秀精装书、礼品书是:《文艺鉴赏大成》、《中国历代帝王录》、《巴金六十年文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故宫博物院藏宝录》、《世界著名动物故事大观》、《中国历代文化…  相似文献   

5.
邹韬奋同志是一个真诚的爱国主义者,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优秀的文化工作者,最后他成为共产主义者。韬奋不幸过早地去世了。他参加革命工作,实际上是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到他去世为止的短短十三年中,他坐了一年监牢,经历了三次流亡。在这期间,他为中国人民做了三件好事:第一,创办《生活》周刊和合作社式的生活书店,以及由生活书店出版的许多进步刊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12,(8):8-8
由作家、艺术史论家王琪森撰写的《中国艺术通史》(增订本)亮相2012上海书展,该书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将绘画、雕塑、文学、戏剧、音乐、舞蹈、书法、篆刻、工艺等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天,为了加强对全党的革命理想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向全党提出了三个问题,参加革命为了什么?在工作岗位上千点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为了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花山文艺出版社于最近推出《红岩的故事》、《话说红岩》二书。 《红岩的故事》由长篇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杨益言撰写。从1961年《红岩》出版以来,近四十年来一印再印,已经发行了800多万册,受到几代读者的喜爱。在去年“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评选中,成为排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迅全集》之后的第三名。几十年来,作  相似文献   

8.
这么份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专业刊物,居然在上海林林总总刊物的大检阅中,博得选民的拥戴与专家的赞赏,个中奥妙何在?挟带着这个“?”,我走进了座落在永福路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左折右拐的若干道弯,我沿着梯子拾级而上,三楼顶头的两间小屋便是《语文学习》编辑部,也就是我的解惑之处。主编曹余章,这位著有《上下六千年》的学者,不巧开会去了。七位年龄都在40岁以上的编辑正在伏案审读稿件。道喜。他们的脸上绽出了喜色。落座。话题便由中学生作文“《乞丐》的论争”  相似文献   

9.
钦鸿  吴建 《出版史料》2012,(1):111-117
著名文史专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季镇淮1997年因病逝世以后,范泉非常悲痛,特地撰写了一篇纪念他的长文《季镇淮与(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先是分节发表在上海《文汇报》和《书窗》、山西《太原日报》副刊、香港《香港文学》等一些报刊,后来收入了北京大学出版的《季镇淮先生纪念集》。  相似文献   

10.
读完何绵山先生撰写的《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之后,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本书摒弃了就文学论文学的陈旧模式,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就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同志喜欢阅读古代诗文,也常在他撰写的文章中引用一些古代名言名句。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在编纂古代名言名句的辞书或选本之时,绝对不可将毛泽东引用的古人或前人的名言名句,标作毛泽东的名言。但是,在当今出版的名言名句辞书中,却常常有类此之误。笔者曾买得一本王树山主编的《中国名言大观》(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1版),仅把毛泽东引用前人的名言名句误定为是毛泽东之语的就有好几处。其一,326页:“兵不厌诈。——《毛泽东选集·论持久战》。”这条名言是毛泽东之语并出自他的《论持久战》吗?非也!这条名言的出处,不论查  相似文献   

12.
早在五十年代,我社就曾约请著名诗人卞之琳同志编一本《徐志摩诗选》。可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未能编成。倒是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了一本《徐志摩诗集》,使这位30年代蜚声文坛的大诗人和他那清新活泼的诗篇,重新与读者见了面。《徐志摩诗集》的出版,对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前年秋天我们旧事重提,约请上海师范学院的邵华强同志编一本《徐志摩选集》,以了却这桩多年的夙愿。去年春上,邵华强同志把编过的选集寄请卞之琳同志审阅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出版界老前辈赵家壁先生的《回顾与展望》一书,收辑了他多年来有关出版方面的文章,对于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颇有学习和参考价值。此书已列入我们《编辑丛书》,即将出版。本期发表的《〈回顾与展望〉前言》是他为这部书所撰写的序。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杂志问世已经六十周年,她的历史,和我党一批著名先烈的革命业绩紧密相联。恽代英(1895—1931)是《中国青年》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10月《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第一任主编就是当时任团中央宣传部长的恽代英同志。作为早期革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代英同志用丰富的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中国青年》上具体指导了当时的青年运动。他先后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和三四十篇通讯,按照党的指示和青年团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档案工作》杂志编辑姜龙飞撰写的《档案启示录》一书,前不久已由档案出版社出扳发行。这是档案出版社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部以文学样式反映档案与档案工作的个人作品集。也是作者多年来为探索档案事业与社  相似文献   

16.
道涵与出版     
巢峰 《出版史料》2007,(4):103-107
读书是汪道涵同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到深夜,他也要从堆满床头的书堆中抽出一本书阅读。道涵知识渊博,所读的书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在他去世前三个月,还几次让工作人员找高等数学方面的书。在他去世三天前,还亲笔开了一张书单:《问学集》《艮第与文艺复兴》《全球银行学》《多元化金融集团与金融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17.
陈伯吹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也是位资深的编辑专家。由于我和他同在奉贤柘林五七干校劳动,我又是受到全干校批判的名震一时的人物,所以他是知道我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编辑《上海抗战文学丛书》时,编辑和出版了他的《魔鬼吞下了轰弹——上海》一书,后来又为编纂《中国作家自述》,请他撰写自述和提供照片,所以常有交往。  相似文献   

18.
《出版与印刷》92年第2期(总第五期)刊登了陈振康同志撰写的《访德观感》一文,介绍了他在对德国印刷机械制造企业和印刷业的参观考察过程中的一些见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9.
《故事会》创刊二十三年了。《故事会》的诞生有一个“偶然”的故事。那是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戏曲编辑室副主任顾伦和老编辑李中法到江苏常熟去征求对《戏曲故事》的意见,发现当地的故事活动相当活跃,讲的大都是根据现代戏曲、电影、小说、报道等改编的新故事。农民讲,农民听,很受欢迎。感到要使《戏曲故事》受到读者欢迎,应该走口头说讲的路。回到上海一了解,原来上海的故事活动也已经开展多年,故事员们已经深感故事材料不足,迫切要求出版故事脚本。为了适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袁亮同志长期致力于出版理论研究,撰写了无数纵述发展,横陈变化,阐述理论,提示规律的出版论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继前几年出版他的力作《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出版》、《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与新闻出版》,以及他亲自组织编写的《出版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