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常在新浪育儿频道泡"坛子"的家长对"艾樱"这个名字一定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真名:周宪环。经常与"艾姐姐"在"坛子"里拉家常、聊孩子的妈妈们都觉得"艾姐姐"这个斑竹亲切温柔,善解人意,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艾姐姐"其实就是新浪亲子频道的创建人和主编,她可是新浪有案可查的最老员工呢!经常跟随爸爸妈妈参加各种聚会和活动的孩子们都喜欢和"艾阿姨"聊天,但是他们都没想到,一个叫"燕子"的小姐姐比他们还要幸运,她与新浪亲子频道同岁,与论坛同岁,与她的妈妈同岁,她每天都能和妈妈快乐地做游戏……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在位于中关村的理想国际大厦19层,在网友"花蚊子"的引领下,我终于见到了网络背后真实的艾樱。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教师网上集体备课的提出 很难说“网上集体备课”是哪位网友首先提出来的。在此之前,论坛和虚拟社区的其他部分(主要是教学资源部分)是相脱节的。论坛是网友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地方,教师频道是教师的个人信息和资源的储库。促成“网上集体备课”的提出主要有三点: 1.教师就教学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发出“求救信”、“求解信”,由此引发的对论坛“会诊”功能的思考以及进一步挖掘这项功能的集体冲动; 2.历史版主iamhistory从“抗美援朝战争网络研讨课”中得到的反思而引发的一个实验设想; 3.网友们对深入交流、扩大合作的需求。这是论坛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结果,同时它的提  相似文献   

3.
网络论坛(网络社区)是网民们自由发表言论、交流思想的一个平台.在论坛中,网民们的交流主要通过"发贴"与"回帖"(或"跟帖")的方式进行.在这种纯文字的虚拟世界里,各种修辞手段成了网友们展现自己的利器.  相似文献   

4.
李辉 《云南教育》2007,(9X):1-1
9月10日《新快报》报道,近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其博客里贴了一张“全体学生跪下给老师们磕头”的图片,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回帖、褒贬不一。网友们在论坛里争吵不休,作为当事人的李阳沉默了几天之后,于9月8日在博客里作了回应,声明“是我提议学生给他们的老师跪下感恩的”,因为“追名星不如追名师”.下跪不但表达了学子“对知识和智慧的崇拜与追求,而且表达了对老师和父母辛勤付出的真诚感谢”。  相似文献   

5.
新闻背景6月20日上午10点26分,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们进行了22分钟的在线交流,强国论坛一度被挤得水泄不通。这次交流引起了网友热议,胡锦涛被网友们亲切地冠以中国第一号网民的称号。  相似文献   

6.
《南昌教育》2007,(11):39-40
“9月1日到了,大家都来晒晒孩子的学费吧。”近日,网易论坛社会万象版块网友“夜凉如秋水”新发布的一则号召学生和家长“晒学费”的帖子被置顶,很快浏览量已超过两万,回复超过200条;在其他几个论坛,也出现了“晒学费”的帖子,都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在晒工资、晒股票、晒基金后,晒客们又适时地找到了新的晒点。  相似文献   

7.
早在2004年成龙代言某品牌洗发水时,一句“拍这洗头水广告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就曾引发广泛热议.而2015年2月下旬,这则被“打假”的广告再度被网友挖出来恶搞.而这次的恶搞更显“高大上”,与当前热门的神曲《我的滑板鞋》神同步,其中的一句“duang”更是在短时间内迅速“蹿红”,成了网络热词. 根据网友们对“duang”的解释,它是一种加了特效后的声音,也可以用来形容有弹性的物体的声音,后来逐步用来形容各种声音,也可以用来表达心情.虽然“duang”的诞生和火爆都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朋友圈、微博网友都开始用“duang”来调侃各种状况.与此同时,成龙的微博也被网友们用“duang”攻陷.  相似文献   

8.
《父母必读》2010,(7):115-115
5月22日,以“公民素质与亲子文化”为主题的第二届两岸四地亲子文化论坛暨亲子教育研讨会在婴童之都杭州举行。《父母必读》杂志作为特约媒体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9.
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人民日报社时.特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与网友进行交流,他说:“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这是以权威的身份肯定了网络对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谈到“网下网上的写作”这个话题时,学生们都纷纷表示“喜欢”、愿意”在网上写作,原因则莫衷一是。一、网络写作就是聊天儿生1:网络写作比课堂写作更有趣,网络论坛真是个聊天的好地方!我(问):网络写作为什么比课堂写作“更有趣”?生1:在这里,是用“文字”与网友聊天的,算写作吧,这当然比写作文有意思多了。我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感觉真爽!我(追问):你的意思是网络写作就等同于聊天,是吗?生1:好像是的。众人(异口同声):所以,你才成为“灌水一族”啊。生1(不好意思地):嘿嘿,大概是这个原因。生1到“教育在线”注册的日期是2…  相似文献   

11.
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第一件事不是洗漱,而是坐在电脑前,打开网络,进入K12“班主任论坛”。妻子在厨房弄早点,女儿还在熟睡之中,而我则通过看似冷漠的电脑屏幕与天南海北的班主任网友们开始了热情的对话:便条标记一闪一闪的,往往是内质网或iamhestory的问候:“你好!”“这么早就起来了?”还有查鸣、向天笑等朋友半夜或凌晨留在论坛上的帖子,虽然他们现在可能刚进入梦乡,但帖  相似文献   

12.
有关学生上网的看法教师们指出,一味地不允许、限制学生上网作用不大。因为有社会大气候,同时年轻人对新技术尤其是带有娱乐性质的新技术有天生的好奇心,所以关键在于引导,向学生们介绍一些优秀的网站,让他们看到了就不想离开,慢慢地通过网络学到有用的知识。但现在的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是否都具备相应的素质呢?他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还不成熟,可能一个小小的游戏就会让他们执迷不悟,怎么办?为此,网友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人教论坛http://chat.pep.com.cn/lb5000如何在上计算机课时让学生听你的话?教师们在此相互交流经验,指出努力去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13.
“肖淳”带给我们的石家庄网友的故事映射出了论坛的温馨。而这温馨,是四千多位网友用真诚、热情、智慧和友爱造就的。像石家庄的网友一样,论坛上还有不少充满个性的群体,以“老黑”为首的“吴江少先队”便是其中之一。“老黑”真名沈建平,是江苏省吴江团市委副书记,也是“辅导员论坛”斑竹。“老黑”将吴江少先队带进了“辅导员网站”,也将少先队工作搬进了“辅导员论坛”。  相似文献   

14.
3月8日晚上,本刊主编孙云晓做客《人民日报》网络版的强国论坛,在网上与网友就“减负”等问题进行交流。七嘴八舌话“减负”网友天目:学校应付“减负令”怪招五花八门———如何使“减负”真正成为自觉的行动呢?孙云晓:“减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减负”提出的动机很好,但是面对的现实是非常艰难的,因为高考制度没有改变,说什么老百姓都不会相信,很多学校的老师也不相信。他们或者是一如既往地抓应试教育,或者放弃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会给教育带来混乱。网友天目跟贴:谢谢。许多基本的问题,还有待研究,取得共识网友第一波登陆部队:家…  相似文献   

15.
受伤黑熊致刘海洋的一封公开信(见本刊第4期),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们纷纷通过不同方式作出反应。教师们结合生物教育实际发表看法,同学们结合学习谈感想。现将K12中小学教育网“化学生物论坛”网友参与讨论的有关观点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他的一双眼睛十分特别,左眼为淡褐色,右眼为淡绿色。就是这双迷人的双眼,让他在美国乃至全球拥有了大批影迷,甚至被网友评为帅哥中的“极品”。他就是米勒,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米帅”。  相似文献   

17.
你是“网虫”吗?你上网聊天吗?在网上你常常会见到英文缩写词。那可是网友们的“暗号”!现在我把这些“暗号”告诉你。CU See you.再见。CUL See you later.再会。DNW Don’t worry.别急。GA Go ahead.继续(说):接着聊。HOP Hold on.please.请稍等。IC I see. 我知道了:明白了。PPD Please put down…请记下……TTUL Talk to you later.以后再谈(聊)。  相似文献   

18.
说起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不少教师有许多苦恼。在各网站的教育论坛上,经常看到信息技术教师“不堪重负、出力不讨好、待遇不公”这样的倾诉。有一位叫真水无香的网友发了一个帖子:“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有时真有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我总在满课的同时还经常要熬夜为同事制作课件,如果电教员忙不过来,我还要承担录像的任务。学校教师们的计算机出了毛病,会风风火火地找我来修;机房的卫生要经常维护;学生的竞赛活动要加班辅导;老师们做课件,有时还要我陪着,给他们不厌其烦地讲解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时还要充当打字员……总希望把主…  相似文献   

19.
一日,李白写诗后,突然想去上网,与网友切磋写作技巧。在“网事悠悠”论坛,打开网页一看,有一作者名叫“仅次于白”。李白点了他的《望庐山瀑布新编》  相似文献   

20.
2006年5月27日未到8点,上海东亚展览馆的门前就早早地聚集了众多孩子和家长,他们都是冲着“2006亲子嘉年华”而来的。继2005年首届“亲子嘉年华”活动成功举办后,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上海托幼》编辑部承办的“2006亲子嘉年华”伴着孩子欢快的笑声隆重开幕。如今,“亲子嘉年华”正逐渐成为沪上一个专门为亲子家庭打造的品牌活动。本届嘉年华延续了去年“亲子嘉年华”主题分区、寓教于乐、亲子互动等特点,历时半年精心准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