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年科学》2008,(12):25-29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高卢罗马人占领高卢在古代,法国、比利时、卢森堡以及德国西部的部分地区合称为高卢。公元前52年,罗马将军凯撒占领了高卢,将其纳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  相似文献   

2.
法国     
法国音乐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居住于法国本土的古代凯尔特人、高卢人的民间音乐。公元前58年-公元前51年,罗马人征服了高卢人,形成高卢罗马文化。纪元后最初的几百年,法兰克人占领高卢,哥特侵入法国西南部勃艮第人侵入东南部,都带来各自的文化。以上这些部族的音乐都成为法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在后来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大致形成了南、北两大音  相似文献   

3.
阿尔萨斯和洛林(Alsace—Lorraine)是法国的两个历史地区名称.两地地处欧洲大陆中心地带,地理位置重要,同时资源蕴藏丰富.在历史上,围绕着这两个地区的归属问题,法德两国有不少争端.本文旨在将阿尔萨斯—洛林问题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公元前1世纪时,古罗马人建立了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四处扩张,凯撒亲任高卢总督,他利用这里仍处于原始公社阶段的不同部族之间的互相仇视,分化瓦解,征服了高卢的广大地区.公元1世纪时,阿尔萨斯和洛林被罗马人占领.罗马军队还越过了莱茵河,势力直达易北河.并于公元5年在这里设立日尔曼行省.公元9年,日耳曼人消灭了罗马驻军,罗马帝国才将莱茵  相似文献   

4.
古罗马著名军事家与政治家凯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记述了罗马共和国末期进行的高卢战争。高卢战争的实质是不同文明在高卢地区彼此遭遇而发生的冲突,在冲突之中,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高卢人战败,其自发的社会转型被迫终止,最终在罗马人的统治下逐渐实现了向农耕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葡萄酒文化的滥觞 向公元2世纪,当时还被罗马人视为蛮荒之地的高卢。~队队古罗马士兵高昂着骄傲的头颅在乡间小路上行进,他们锃亮的胸甲在波尔多强烈的地中海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配合头盔上绚烂的羽毛就如同威风凛凛的天神一般。路边是在秋风中有些零落的野花和一片一片今年刚挂满累累果实的葡萄园。在古罗马征服了高卢之后,将葡萄酒视为生命的罗马士兵把葡萄藤带到了波尔多,强迫当地的农民种植这种纯粹用来享乐的农作物。当时古罗马的士兵不会想到,这些为了让他们在异国他乡也能享受葡萄酒美味而种下的葡萄藤,让波尔多在两千年后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葡萄酒产地。  相似文献   

6.
法国中小学课程的演变与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兰西的祖先高卢人实际上没有文字,其教育与巫术揉合在一起,由祭司和吟游诗人通过口头传授和吟唱进行道德与宗教教育。罗马人的侵入(公元前118年)带来了希腊文化。这一文化以文学为核心和以文字为表达方式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为特征。随着罗马人统治的巩固,他们又在希腊式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加上了自身的特色。例如,音乐艺术不再是一门学科,而是娱乐的一种方法。拉丁语也逐渐与古希腊语同样作为传播文化的严肃语言。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曾以古罗马凯撒的事迹写成剧本《凯撒》,在剧中塑造了演说家安东尼的形象,安东尼在凯撒被刺之后的演说,曾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凯撒是罗马的执政官兼高卢总督,是有名的独裁者,他夺取了元老院的军政实权,扩大了罗马奴隶主政权的基础,还率军攻打高卢的日尔曼人,并渡海进攻不列颠。元老贵族对他恨之入骨,组织了反对凯撒的政治阴谋。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在出席元老院会议时被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6,(3)
公元前390年,高卢人攻占罗马,但要塞卡皮托里久围不下,他们便抄小道夜袭。结果,神庙中的鹅首先觉察了,叫声惊醒了将士,击败敌人。所以.有“鹅拯救了罗马”之说。后来,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讲了一个“罗马鹅”的故事:有人赶着一群鹅到集市去卖。途中,鹅向路人诉苦:“我们好苦呀!他们连轰带赶,搞得我们疲于奔命,大失尊严。  相似文献   

9.
论恺撒在高卢战争中的就地取粮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卢战争中,恺撒实行就地取粮的政策,具体包括:依靠同盟城镇供应;强迫屈服城镇缴纳;临时搜集粮食。恺撒的就地取粮政策保证了罗马军队的粮草供应,为高卢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今天应聘老师讲罗马有关历史,我有些小想法。首先,我们学的是罗马制度的演变与罗马法的作用,我想完全机械地将书本内容照搬到课堂上一定会比较沉闷,所以在讲课期间,完全可以穿插罗马的故事,如罗马的诞生--母狼哺育罗马创立者的故事,还有罗马城在创建与发展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罗马人与萨宾人的故事,用这两个故事可引入书本上罗马王政时期的内容,然后用三次布匿战争、角斗士起义、恺撒对高卢的征服和三巨头之间的混战、屋大维对埃及的再次征服并打败强敌安东尼等故事引出罗马政体变化的原因与经过。  相似文献   

11.
答:"巴高达"(Bagaudae)一词系凯尔特(或译塞尔特)语,"战士"之意.这个运动是罗马奴隶主国家对高卢地区(今法国)横征暴敛、差役重重的产物;是罗马奴隶制大帝国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斗争的有奴隶、隶农、市民以及地位日益处于破产地位的中小土地所有者等广泛的社会阶层.运动几起几落,绵亘数世纪,直至罗马帝国解体为止.这一运动自公元三世纪下半叶开始,先后形成四次高潮,最后与日耳曼人的入侵汇合,成为埋葬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法国人在北美大陆建立了新法兰西殖民地,它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扩张后,于18世纪初达到极盛,囊括了整个北美大陆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与其同时,它与南方的英属殖民地发生了数次冲突和战争,并在路易十四时代取得过重大胜利;但在18世纪中期的七年战争中,新法兰西惨败,不久便在1763年《巴黎条约》中被全部割让给英国,本文意图从17世纪法国移民政策的角度解析新法兰西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与玫瑰     
尽管历史充满残酷,但它又是那么多情。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古罗马时期。当罗马军队带着葡萄的种子到达位于高卢的博讷(今法国博讷)时,发现这里充沛的阳光与肥沃的砾石土地特别适合种植葡萄,于是他们便和当地农民一样,边种植葡萄边酿酒。三年后,当军队要开拔时,  相似文献   

14.
赵翔 《英语自学》2009,(11):21-23
公元前55年,古罗马统帅恺撒(Julius Caesar)在征服高卢(Gaul)之后来到不列颠岛,但并未同当地的凯尔特人(Celts)发生冲突。第二年,恺撒第二次亲临不列颠。这次他在不列颠岛东南部站稳了脚跟,并与当地的凯尔特人发生冲突。恺撒大军虽然取胜,但并没有使凯尔特人屈服,古罗马也没有对不列颠岛的社会文化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中古调式的起源 中古调式(又叫教会调式)起源于古罗马.按照传统的说法,罗马教皇格雷戈里一世(590-604年在位)从统一治理教会的目的出发,搜集和整理了各地的圣咏,编撰成两本圣歌集,将罗马教会的仪式和所用音乐基本统一起来.一百多年以后的公元789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发布法令,废除高卢礼仪,全盘接受罗马圣咏,使罗马教会仪式和圣咏的大一统局面真正形成.此后数十年中,法兰克的大主教们对罗马的圣礼书不断进行修订和补充,将罗马传统与高卢因素融合,编写出新的弥撒和日课唱本,形成两种因素相互结合的礼拜仪式和圣咏,奠定了格雷戈里圣咏的基本内容.这种圣咏扩散到欧洲其他地区,最后又反馈到发源地罗马.  相似文献   

16.
七星诗社     
<正>七星诗社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是由7位人文主义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诗人龙沙是这个诗社的中心人物,围绕着他的还有诗人杜贝莱、巴伊夫、德.蒂亚尔、佩勒蒂耶、若代尔等。七星诗社的宗旨在于研究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学,并以此为借鉴,对法国诗歌进行革新。1549年,七星诗社发表了有名的宣言《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代表七星诗社的主张,宣言要旨如下:法兰西民族语言完全可以与希腊、拉丁语言  相似文献   

17.
恺撒是古罗马杰出的军事统帅,征服了山外高卢全境,直抵菜茵河左岸:两次侵入不列颠,罗马疆土扩展到大西洋通过内战,战胜了庞培。恺撒军事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运用了灵活机动的战术、善待士兵的方略和有深谋远虑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不再上当     
科佩是法国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著名诗人、剧作家,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作品有诗集《圣物盒》、《卑微的人》;剧本《过路人》、《为了王冠》等。他成名后,一次法兰西学院选举院  相似文献   

19.
西罗马帝国的巴高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帝国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的总危机,开始于公元二世纪末,至三世纪进一步加深。这次危机表明罗马世界陷入绝境:“奴隶制在经济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而自由人底劳动却在道德上受轻视。前者已不复存在,而后者还不能成为社会生产底基本形式。只有根本的革命才能打破这种绝境。”三至五世纪席卷高卢并波及西班牙北部的巴高达运动,就是力图打破这种绝境的奴隶、隶农革命。  相似文献   

20.
米兰(MILANO)位于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中央,大约创建于公元前400年,是著名历史古城。据说古时,罗马人来到此地与高卢人“逐鹿中原”,高卢人得胜,将米兰命名为“MEDIO IANUM”(拉丁文,即平原中央之意),这就是米兰名字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