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象是城市及其蔬菜副食基地建设用地。其中,后者多数已在菜地保护区规划和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做出安排,即使没有做出安排,也可按已有的规程去做,只要注意和城市建设用地区边界的衔接和协调就可以了;而城市建设用地的总体安排,则须在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重点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国家有关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迫不及待。在实际评估工作当中,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评估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文章以崇左市为例,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评估新思路,为同期类似评估提供切实可行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国家有关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迫不及待。在实际评估工作当中,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评估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文章以崇左市为例,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评估新思路,为同期类似评估提供切实可行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统计分析法、案例剖析法、空间叠加法、专家调查法等方法,从2006年~2012年每个年度的规划指标实施情况、即耕地保有量目标、建设用地总量、城乡建设用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等方面的对比评估,分析了玉泉区第三轮规划实施发挥的积极作用及不足之处,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城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规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各项建设工程和管理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土地利用实行宏观管理的依据。为了充分发挥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作用,除了要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上下功夫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统筹兼顾思想。要理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它各业用地规划的关系,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与城镇规划的协调。本文分析了城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及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协调二者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镇规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各项建设工程和管理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土地利用实行宏观管理的依据。为了充分发挥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作用,除了要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上下功夫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统筹兼顾思想。要理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它各业用地规划的关系。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与城镇规划的协调。本文分析了城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及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协调二者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因拟建工程建设而必须进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估研究,为建设用地预审提供依据。以土地和谐为前提,构建了建设项目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以信息熵技术计算各时期土地利用系统的土地和谐度,并利用相对熵评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对规划实施产生的影响程度。运用此方法对某建设项目对原邕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进行评估,经过对土地和谐度和差距程度的比较,认为调整方案具有较高的土地和谐度,对保障规划的实施具有积极作用,此调整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该方法可以计算对实施产生的影响,并能分析影响的程度,为建设用地预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对比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及图件,针对发现的在编制背景、用地指标、空间用地布局、规划系统、技术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协调现象,提出宏观上要强化顶层设计,变革规划思路,加强法规管制,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使规划编制审批同期、同步、同级,统一分类体系及统计口径,推进公众参与;微观上要建立有效的衔接平台,引入年度计划手段,划定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土地资源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资源,也是中国发展最主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笔者基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现状,介绍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出加强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些都将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城乡统筹的步伐,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生产方式、生活观念向现代化转型,农村土地资源浪费、设施不足、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矛盾日趋显化,因此,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镇村庄发展规划,对农村利用不充分的建设用地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对进一步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是国家推出缓解城镇用地压力、促等级、促统筹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以鞍山市西果园尾矿坝土地复垦为例,通过复垦过程遇到的具体问题,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国家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精神。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地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为了合理高效地利用日益贫乏的土地资源,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为实现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以实践工作为基础,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工作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要点及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规定,国土部门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和征收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后,予以储存,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笔者就如何推进储备土地前期整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朱凤凯  张凤荣  朱泰峰  李灿  高阳 《资源科学》2013,35(7):1398-1406
作为现阶段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重要手段,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称“挂钩”)在各地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尤其在用地指标短缺、村庄空心化严重的平原区效果显著,而在都市山区特殊的资源条件和土地覆被、利用形态下能否适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结合遥感影像、GIS分析和实地调研,从土地覆被和耕地利用的角度,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①由于地类调绘的影响,山区农村居民点和采矿用地地类统计面积和地表覆被面积的不一致,造成增减挂钩实施过程中建设用地的“拆小建大”和生态用地的面积损失;②山区耕地后备资源少,且坡度大质量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会加剧耕地占补质量的差距,同时,种植业比较效益的低下和耕作半径的扩大也会影响农户土地利用决策,造成耕地撂荒,致使增减挂钩的社会效益也难以保障.最后,提出山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关键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结合资源优势、村庄产业类型和发展趋势,优化建设用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因此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理将越来越严格,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基层环节,要负责为市、县(区)土地管制提供基础依据,与其他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相互参照,实现同步发展,在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中可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以及GIS技术,利用其技术的优势特点,有效的进行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分解指标以及表格制作等等工作,实现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的信息化,使信息及各类数据能够更加直观有效的表达出来,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模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通过对平谷区新城现状城镇建设用地结构、1982-2004年平谷区人口的基础数据的分析,预测出平谷区2020年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统筹土地管理和城乡各类、各业用地的纲领性文件,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实施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原则及评价方法入手,简单介绍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基本概念,为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有组织、有要求地开展规划实施评价,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完善现有规划制度,规范规划程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孙玉杰  龚敏飞  邱小雷  符勃  梁流涛 《资源科学》2015,37(10):2001-2009
随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推进,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估也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已经成为评价规划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当前的评估多数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数量上的评估,这种评估不能反映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差异。本文以江苏省泗洪县为案例,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构建了空间吻合度、重心偏移、环形系统3个模型,分别从规划执行过程空间吻合性、规划执行结果空间吻合性、建设用地重心偏移及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方面,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采用这3种模型,实现了 “数量评估”与“空间评估”的结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的方法体系是有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以来,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成为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探索盘活存量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热点工作,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土地使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在发生转变,集约用地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用地观念。土地储备制度是地方政府为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而进行的积极探索。一、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为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于1996年出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要求土地管理方式要逐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逐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借鉴国外经验在市区旧城改造、国企改革土地资产处置和消化闲置土地的工作中探索出了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储备制度是地方政府在经历了土地市场跌宕起伏后,顺应我国土地利用制度和市场基本规律而进行的政府和市场有效结合配置土地资源的制度创新。土地储备制度的建设之所以成为土地管理制度中的新热点,关键在于中央采取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土地问题越来越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选择。为了缓解我国用地紧张的状况,建设节约型社会,土地资源必须得到合理利用,政府土地管理和市场机制的结合是节约利用土地的有效手段。通过政府的土地管理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促进土地的健康合理利用。本文将对政府土地管理与节约用地的关系作出梳理,以求对土地节约利用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