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婷 《陕西档案》2007,(3):20-21
数据库技术应用到档案工作中为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新契机,当前各档案馆(室)正在努力将馆藏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建设档案数据库.数据库技术提高了档案的编排管理效率、检索速度和查准率,为档案管理、档案检索利用提供便利.在档案学界许多关于档案数据库的文章中,我们发现其中大多数文章对档案馆藏数据库和档案专题数据库是不作区分的,这就使大家产生档案数据库仅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相关而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无关的错误认识.档案馆藏数据库和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想要利用好数据库,必须先掌握数据库。掌握数据库一要掌握好数据库的文献收录情况,二要掌握好数据库的检索技术。  相似文献   

3.
论文阐述了数据库2.0的特征、优点和应用实践,并指出,以数据库2.0为标志的新一代数据库检索系统是信息检索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日本数据库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从而针对中国的数据库及其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展开思考,根据日本数据库服务业的启示,提出我国数据库及其服务业建设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万方数据库简介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中心暨北京市万方数据公司是我国第一家专业数据库公司,自1988年致力于数据库的开发、制作及销售工作以来,至今已相继推出10种工商经济类及科技类数据库,在国内外拥有成千上万个用户。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CE...  相似文献   

6.
以嵌入式数据库方式开发建设江苏科技信息网数据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江苏科技信息网上的数据库开发为背景,简要分析了流行的网络版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讨论了用普通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网络版数据库的利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结合Web和DBMS技术的嵌入式数据库方式开发江苏科技网数据库的方法。这些开发完成的数据库已在试运行的江苏科技信息网上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7.
在对WPI数据库与Espacene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以网上免费专利信息源替代WPI数据库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这对专利信息的检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XML 数据库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顺应Internet发展的需要, XML数据库应运而生。XML数据库是一种新型的数据库技术,与传统数据库相比,它适合于对半结构化数据的存取管理;它能表示和移植数据以及具有集成异构数据库系统的能力。XML数据库技术的这些特别优势将会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主流数据库性能比较及数据库构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目前市场上数据库的主流产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如何选择适合本单位、本企业使用的数据库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市场上的几个主流数据库产品的性能、构架、安全策略等方面分析比较,阐述数据库内在的特性.并针对MS SQL Server 2000就其易学易用性特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图书馆数据产品开发的问题,概括,总结了一些数据库设计方面的理论与经验,对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检索平台的技术越来越完善,其对数据库的使用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将结合两个检索实例从检索功能、检索结果输出这两方面来研究万方、清华同方、维普三个数据库的检索平台,并提出相应的检索建议。  相似文献   

12.
《Learned Publishing》1988,1(3):133-134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通用关系数据库与模糊数据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处理精确数据的通用关系数据库与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模糊数据库在关系模式、关系操作、数据库语言、概念设计方法、体系结构等方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数据库文件的内部组成,及如何将原数据库的数据或文本格式装入具有新结构的数据库,并给出了转换的C++程序.  相似文献   

19.
The database industry was initiated in the early 1970s by the abstracting and indexing (A&I) or secondary publishers as they converted their print products to computer-readable form. In the 1980s a number of primary publishers followed suit and introduced the first full-text databases—first on magnetic tapes and then on CD-ROMs. CD-ROM was responsible for accelerating the growth of full-text databases. The majority of the early databases were produced by government and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mid-1980s the commercial sector started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databases and now produces the majority of all publicly available databases. This paper traces the growth of the computer-readable database industry from the 1970s to the pres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