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11年武昌起义后,苏南地区纷纷响应,迅速光复,革命军兵锋直至苏北地区. 张氏兄弟策动 通州和平光复 江苏的通州,于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宣布光复.1912年,江苏省临时议会议决废府州厅,省以下设县,通州改称南通. 清末,通州是一个偏处江北海隅的中等城市,相当于府一级的直隶州,下辖如皋、泰兴两县.其时,实业家张謇已在通州创办了新型工厂,同时又兴办了学校.  相似文献   

2.
通州师范学校附设农科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1907年创设,是我国创办较早的农业职业教育.在它基础上衍生成南通农业学校、南通学院农科,后来更成为苏北农学院、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南通地方农业教育的源头,为南通乃至江苏近代农业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地方农业发展输送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在试验棉种改良,改进农业垦殖技术,研究农副产品培育及生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谦  王丹 《档案时空》2018,(3):13-14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资产阶级实业家.他把实业和教育作为国家“富强之大本”.为了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和其他企业,又用工厂的利润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民立师范学校.1903年,张謇到日本考察实业和教育,通过参观日本的博览会和博物馆,受到很大的启发,回国后便竭力倡议创办博物馆.1905年,张謇上书清朝政府学部和张之洞,建议在北京创建合图书馆与博物馆为一体的“帝室博览馆”.然而清政府却对他的上书不予理睬,最后他只好自己在家乡南通创办了一座博物苑.  相似文献   

4.
1923年4月28日的《密勒氏评论报》,刊登了《中国实业之进步观——无锡县》一文.[1]文章开头提到:"南通州为中国模范城,为实业繁盛之区,前篇已详论之.而无锡则为先进之城,且实业较他处更为繁盛,城中工厂烟囱林立,故有烟囱城之称.扬子江下游各区域除上海外,当推无锡为实业最繁盛之区."近代无锡和南通的崛起,分别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和张謇有密切的联系.荣氏兄弟和张謇之间的关系,早年就有人提及.1929年编印的《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卅周年纪念册》的十一篇序言,有两篇提到了这一点.虞洽卿认为:"吾国之以实业名家者,南通张氏外,端推无锡荣氏."[2]裘科桴列数荣宗敬兴办的企业后,感慨道:"吾国自有史以来五千余年,工业生产之量未有若斯之伟大者也.同时南通张氏亦复名闻中外,与荣氏相颉颃之."[3]荣氏兄弟与张謇事业的起步,都与上海有渊源.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双方相互有所启迪和帮助,一度曾在吴淞合作兴办实业.在地方自治方面,张謇对于南通的贡献影响了荣氏兄弟.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的教育理念与张謇相似,1902年前已经在介绍西方近代教育和心理学、伦理学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至二十九年十二月,王国维应张謇之邀,担任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教师,成为张謇创办通州师范的重要助手,参与了审订管理章程、审查教习讲义等开校事宜.任职通州师范期间,王国维成了一名学者、教育家和文学家.  相似文献   

6.
1993年4月底,我应邀随通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到南通星维油泵油嘴有限公司采访。其间,我发现该公司计划用电抓得比较好,联系到当时各地用电紧张的实际.便深入采访后与张雷合作写了一篇题为《昔日争用峰电被罚款,今朝避让峰电受好评》的消息,分别寄给了《南通供电报》和《江苏电力报》。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通州日报送评并获得2002年度好新闻的稿件中,由我和赵勇进合写的《两部手机“打通”一个工业园》一稿(原载2002年7月24日《通州日报》头版头条,以下简称《两部手机》),连获三个一等奖:南通新闻奖一等奖,全省县市报好新闻一等奖,全国县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业内人士称,此稿的明显特点是:小故事,大主题。《两部手机》一稿,通过发生在我市开发区马来西亚工业园周老板身上的两部手机的故事(一部手机坏了,“周游列国”修理未成,在通州不仅修好了,而且收费合理,开了发票;另一部手机丢失在通州的出租车上,失而复得),反映通州人技高业精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8.
黄菊盛 《档案与建设》2003,(3):35-35,39
南通医学院的前身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于1912年3月由清末状元张謇及其兄张鮞创办,是我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张謇一贯重视教育,他在自订年谱中说:“自见乙未马关订约,不胜愤耻,即注意实业、教育二事”。他还说:“父实业,母教育”。他本着“实业救国,教育为本”的宗旨,于19世纪90年代在南通办起一批工厂的同时,还兴办了师范、农业等学校。张謇认为:医之发达与否,有关民族之强弱,人生所需不可无医。他派学生熊省之去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熊省之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即协助张謇、张鮞办起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设西医科,学制预科1年…  相似文献   

9.
张謇南通慈善事业的鼎盛期是在1912年至1920年之间。其开端始于1912年张謇与李提摩太的会谈。鼎盛期里,张謇创办了养老院、贫民工厂、医院、盲哑学校、残废院等南通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0.
张謇是影响南通近代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人物。南通近代建筑的大规模出现直接建立在以张謇为核心的士绅精英群体成功经营实业及社会事业的基础之上。张謇"通官商之邮"的身份及其特殊的建筑旨趣是南通近代建筑广泛兴起及具有中西合璧形态特征的源发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世界召唤》(World Call)是美国基督会(Disciples of Christ) 1919年创办的月刊,主要登载基督会成员在世界各地传教的情况以及见闻,1973年终刊.《世界召唤》在1919-1927年间,刊登有关南通的文章一共21篇,其中直接论及张謇的有6篇文章以及3张图片,是研究张謇的基督教观和近代南通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张謇虽然不是基督徒,但他对基督教抱有欣赏态度,鼓励美国基督会在南通发展社会事业.这些史料,清晰地展示了张謇在发展南通社会事业的过程中,海纳百川、虚心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胸怀.  相似文献   

12.
正沈燕谋(1891—1971),江苏南通通州区人。其一生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解放前后不同时期曾分别在南通、上海和香港、北京等地工作生活,在内地和海外都留有足迹。沈燕谋家世显赫,其祖父是与张謇齐名的近代纺织业先驱,张、沈两家过从甚密,并曾联姻,张謇对沈燕谋悉心栽培,并且评价甚高。沈燕谋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3.
民族实业家张謇与南通紧紧相连,与南通市档案馆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人们迎来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创建100年,以及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100年的纪念。南通博物苑的建立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理想而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实践,南通博物苑的百年沧桑桑以看成中国博物馆事业艰难跋涉的世纪之旅的缩影,在双百年庆典的时候,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努办推进中国博物馆事业,实现南通博物苑在新世纪的腾飞。  相似文献   

15.
古通州即今江苏南通、如皋、泰兴、靖江一带,这里的江海平原区的水利工程肇源于盐业开发,其工程主体包括堤防、运盐河、闸、坝、(石达)、涵等工程,闸、坝、(石达)、涵工程构成了古通州高沙地区蓄水资灌、资运、排涝等为主要功能特点的工程特色。其中闸坝并用的工程布局是排、泄、引、挡工程措施创造性的运用。闸、坝、(石达)、涵工程作为水利工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古代通州盐业和农业经济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业余写稿近10年,令我难忘的是“三次长途电话纠正一个差错”的故事。 那是1993年4月底,我应江苏省通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云峰之邀,到南通星维油泵油嘴有限公司采访。其间,我发现该公司计划用电抓得比较好,联系到当时各地用电紧张的实际,便在深入采访后与张雷合作写了一篇题为《昔日争用峰电被罚款,今朝避让峰电受好评》的消息,分别寄到当时的《南通供用电报》和《江苏电力报》。 不久,此稿在5月10日的《南通供用电报》二版刊登。可是没过几天,张雷打来电话,说文中“耗资18万元淘汰了长期使用的电老虎──网带炉,启…  相似文献   

17.
日前,反映南通清末民初概况的一套最完整的手绘图纸,经南通市档案馆全力抢救,已恢复原貌。据有关专家介绍,此套图纸系张謇先生著作中专用,绘制精致,犹如一幅幅艺术品,是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命题的最好佐证。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于清末民初主持测绘南通县境全图和南通企业、事业单位平面图共77种90幅,被南通著名收藏者收藏。因年代久远,这批珍贵文献破损较为严重。南通市档案馆获悉后,专门组织力量免费帮助收藏者对这批珍贵文献进行保护性处理。其中,破损严重的南通县全图(4幅)、大生纱厂图(2幅)、南通水道图(2幅)、南通五山图(4幅),…  相似文献   

18.
六通州区的清代墓碑 1.通州北关环岛的清代墓碑 (1)大学士张允随家族墓碑冯其利兄在《北京档案史料》2002年第2辑中,撰文介绍了通州徐辛庄草寺村的清代乾隆年问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允随家族墓地。除东坟院的张允随墓外,西坟院还有其祖父福建绍武知府张一魁、父驿盐道张惟远墓。1958年以后,墓地仅存的5通驮龙碑被陆续拉倒运走,有关部门给予暂存。  相似文献   

19.
信息传真     
《档案与建设》2004,(3):7-7
2月10日,南京市江宁区人大组织人员到区档案局视察调研。图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梅珍听取工作汇报。南通市档案馆为民间编纂族谱提供档案服务南通冯氏家族世代学医,其精湛的医术不仅造福了南通一方的百姓,更为南通地方中医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冯氏于明朝初自浙江迁至南通,《冯氏族谱》分别于清乾隆四十年、道光二十七年两次进行编修。冯某系冯家第十九代裔孙,目前已退休。为了实现续修《南通冯氏族谱》的心愿,今年1月30日,他来到市档案馆收集资料,希望能从馆藏档案中找到有关其先祖的传记和信息。市档案馆向其提供了《光绪通州直隶…  相似文献   

20.
胡云 《声屏世界》2011,(4):36-37
《舞动京城》是笔者主创的一部表达聋哑人向新中国60华诞献礼.对祖国深沉热爱的短纪录片。该片运用纪实的手法。跟踪记录江苏通州特殊教育学校的8名聋哑少女为了心中的梦想艰辛刻苦地训练,从通州的舞台一路跳到南通跳到江苏省,最终跳到央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祖国万岁》大型电视文艺晚会舞台的过程,集中体现8名聋哑少女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表达了她们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