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曾经有个孩子,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懊悔,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一家医院的医生或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很  相似文献   

2.
那个孩子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  相似文献   

3.
推荐金句:“记得从前的我升级时也很紧张……”孩子往往对爸爸妈妈的童年很感兴趣。不相信吗?跟孩子翻翻你的旧相薄就知道了——“妈妈小时候很可爱啊!”、“爸爸,为什么你的鞋子那么高?”所以,当孩子因为升级而感到紧张,父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指导,孩子会更有亲切感呢!孩子害怕什么?试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感觉——是啊,会怕新老师太凶、会怕与新同学相处得不好、会怕新课程太深,应付不了等。而且更会希望回到从前,和自己的好朋友同一班!父母那时候怎样消除紧张的感觉呢?或者,他们当时最需要什么?父母把经验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到父母…  相似文献   

4.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沮丧,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一家医院的医生或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也好啊,在这个社会,即使那么小的孩子,也懂得“势利”二字。于是孩子很努力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孩子的父母很高兴。他们家住的条件并不好,厨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来,听见母亲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  相似文献   

5.
深压在心底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懊悔,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孩子的父母很高兴,他们住的条件并不好,厨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来,听见母亲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正…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孩子总爱做梦,他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却很沮丧,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一家医院的医生或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也好啊。在这个社会,即使这么小的孩子,也懂得“势利”二字。于是孩子很努力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孩子的父母很高兴。他们家住的条件并不好,厨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来,听见母亲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动,说孩…  相似文献   

7.
在别人的眼中,我一直是一个坏孩子。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与其他人不同的孩子,总是令父母伤心,令老师失望。我也不懂自己为什么会那样,只知道和父母赌气,和老师顶嘴后,自己会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8.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孩子总是特别乖,父母说什么都听,可到了4岁左右,孩子开始不那么听话了,开始会说“不”了,这让父母很苦恼,于是,“你以前很乖,现在越大越不听话了”就成了很多父母的口头禅。其实,4岁左右的孩子出现不顺从家长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3-5岁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成长,一种进步。父母应该就事论事,理解并引导孩子,不能简单而不加考虑地说:“你以前很乖,现在越大越不听话了。”经常听到父母的这种评价,孩子会不知所措、莫名其妙,还会产生自卑感,感觉自己很无助并开始否定…  相似文献   

9.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独生子女被父母和其他长辈保护过多。比如说有很多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做被认为很危险的事情,孩子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话,一定不会去冒险,而且会缺乏独立性。当这个孩子长大了,就会被认为是胆小。记者(以下简称记):徐老师您好!在我们编刊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来自孩子们父母的困惑。怎样让自己的孩子胆子变大一点是很多父母所关心的。您对孩子胆小是怎么看的?徐芬(以下简称徐):胆小有不同的表现,有些表现在人际交往上,有些表现在做事上。在人际交往上胆小的孩子,在个性上往往倾向于内向,不…  相似文献   

10.
看见自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脾气发作”,对父母来说是很件难为情的事。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当众有异常表现时,父母首先想的是自己的面子,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关心孩子此时的心情与隋感需要。于是,父母便会对孩子的行为很快地加以压制。  相似文献   

11.
张锦贻 《家庭教育》2009,(12):14-14
常常听见父母们叮嘱孩子:放学以后,好好地写作业哦!尽管孩子们都答应着,实际情况却并不一样。父母们都很忙碌,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伴随在孩子身边。孩子放学回家,是否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主要在孩子自己。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不把父母的话记在心上?难道他们不想让自己当个好学生?做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12.
在管理领域有“细节决定成败”一说,在家庭教育中,细节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发烧了,父母肯定会送孩子去医院。但是如果孩子睡觉打呼噜,父母可能就会觉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如果我们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和孩子打呼噜这两件事可能是相关的。您可能更要在心中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说说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作为养育孩子的核心人物——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时,也会因观念的不同或经验缺乏而举棋不定。为此,我们给父母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食物不是惩罚或奖励的手段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牢记自己的错误“,剥夺”了他们吃晚饭的权利,这样的惩罚将使孩子担心自己会挨饿,因此,为了防止以后“可能的”受罚,孩子一有机会就会吃东西。许多父母都很喜欢把零食作为奖励,拿到奖品的孩子会感到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来的食物更有价值。但孩子所收到的信息显然是错误的,以后他们会把米饭…  相似文献   

14.
把一个一无所知的婴儿培养教育成一个独立的、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社会人,这是父母终生的责任和事业。从孩子出生那天起,不管父母在主观上是否有教育的愿望,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它会一丝丝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田,所以说,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父母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什么事令父母感动,什么事令父母欢喜,怎样待人接物,怎样与人交谈,甚至打电话的口气,做饭的方法,爱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夫妻间说话的方式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直…  相似文献   

15.
刘霞 《生活教育》2013,(2):119-122
工作过程中一直有父母向我咨询一个很有代表性、很普遍的问题,说孩子缺乏主见,太过依赖大人。有的家长甚至会很气愤地直接将手指指向孩子脑门,洲斥孩子优柔寡断、窝窝囊囊。其实,当父母将一个手指指向孩子的时候,有否意识到至少还有三个朝向自己呢?是否反思过,家长给过孩子自主的权利和机会了吗?孩子的无主见是由谁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会进许多所学校,但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是自己的父母,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种种有意无意的引导,以及他们的言行、家庭环境等都将对孩子的启蒙、成长和成才产生巨大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是家长共同的心愿,“望子成龙”是家长们共同的心理。自古以来,为人父母者,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比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出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成了众多孩子不断奋进的动力。一批批、一代代人才在父母培育下成长。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蕴含着无数父母教子成才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17.
是生命就有成长过程,这本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当我们面对自己所疼爱的孩子时,却常常忘记这一点。面对在路上不小心跌倒的孩子,父母往往会立即做出不同的反应———A.(妈妈)急忙去拉起孩子,并询问跌疼没有。B.(爸爸)向孩子踢去一脚,并责问为什么走路不看路。C.(妈妈或爸爸)看到了一个教育机会,向孩子示意勇敢地自己爬起来。上述父母不同的表现,无疑都会取得教育效果,但对小孩子的成长而言,C父母的教育智慧不言而喻,因为同样是疼爱,但他们爱得更理智,懂得孩子跌倒爬起来就是一个大进步。成年人面对孩子,往往忘记了自…  相似文献   

18.
<正>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当父母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这时孩子的第二任老师就是幼儿教师,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就是想得到老师的爱。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一、用诚意打动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与孩子接触等于告诉他们:我和你们在一起很重要也很快乐。孩子们由此也会得出结论:老师很喜欢我。不需言语,孩子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受尊重,自己有价值,自信心会逐渐形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老  相似文献   

19.
经常听到父母们抱怨: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听话。其实,父母这是冤枉了孩子。父母说的话孩子都在听,而且孩子是非常听话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也许是因为父母自己说的话有了问题。父母的话说得不符合科学,比如希望孩子一天到晚都对书本如醉如痴;比如希望孩子对别人很圆滑但是对父母却要诚实等等。本期的《谨慎教子》一文,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小的时候在外面受了欺负,父母告诉孩子“下次他再打你,你就打他”,孩子听了父母的话,采取了这种自卫方法。但是当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再这样做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大的伤害和…  相似文献   

20.
编辑的话:下面是我们从 90多份设计方案中挑选的有代表性的16份“10元钱的午餐” 设计方案。为了更能说明问题,我们特意聘请了对中小学生营养很有研究的高影君教授对这些孩子的方案进行点评。通过方案后短短的几句评语,孩子会对自己的方案有新的认识,父母会从中明白家庭的饮食、消费是怎样影响着孩子,也会对自己以后为孩子准备饭菜时做到营养合理有所帮助。其中,我们还穿插了孩子的老师在看了这些方案后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