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     
云岩昙晟拜见百丈怀海,师徒相见分外亲切,嘘寒问暖。云岩昙晟住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百丈禅师这么大岁数了还每天坚持干活,劳作。尽管他也知道百丈禅师的清规,还是觉得师父太辛苦了。  相似文献   

2.
我在     
云岩昙晟拜见百丈怀海,师徒相见分外亲切,嘘寒问暖。云岩昙晟住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百丈禅师这么大岁数了还每天坚持干活,劳作。尽管他也知道百丈禅师的清规,还是觉得师父太辛苦了。  相似文献   

3.
<正>一位著名的禅师即将不久人世,他的弟子们坐在他的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的奥秘。禅师一直默默无语,闭着眼睛。突然他向弟子问道:"怎么才能除掉野草?"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个弟子说:"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禅师听完微微笑地点头。另一个弟子说:"可以一把火将草烧掉!"禅师依然微笑。第三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  相似文献   

4.
曾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位著名的禅师将不久于人世,弟子们围坐在其周围,等待师父的最后一课。没想到师父问了一个简单不过的问题:“怎么才能除掉旷野里的杂草?”“用铲子铲!”“用火烧!”“用石灰撒!”……众弟子争相答道。  相似文献   

5.
<正>寒冬,禅师和弟子见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禅师要上前去救它,弟子拦阻道:"师父,你忘了《农夫与蛇》的故事吗?""当然没忘。"禅师说。"那你为什么还要去救它呢?"弟子问。"救它,就一定要跟农夫那样,把蛇放进怀里吗?"禅师说完,便找来些柴火,在冻僵的蛇旁燃起了一堆火。在火的温暖下,蛇  相似文献   

6.
唐代,有一位禅师外出,嘱咐留在寺里的弟子好生照管寺中的兰花。谁知禅师走后,天气突变,弟子们不及防备,兰花因此被伤损了。禅师回来后,弟子们都惴惴不安,而禅师却平静地将兰花重新栽培好,对弟子们说:怎么能为生气而种兰花呢?  相似文献   

7.
兔子与狐狸     
<正>一位禅师与弟子外出,看到狐狸在追兔子。"依据古代的传说,大部分清醒的兔子可以摆脱狐狸,这一只也可以。"师父说。"不可能!"弟子回答,"狐狸跑得比兔子快!""但兔子将可避开狐狸!"师父仍然坚持己见。"师父,您为什么如此肯定呢?""因为,狐狸是在追它的晚  相似文献   

8.
【缘起】曾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禅师的最后一课》,是这么说的:一位著名的禅师将不久于人世,弟子们围坐在其周围,等待师父告诉他们人生的奥秘。没想到禅师突然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怎么才能除掉旷野里的杂草?"众弟子争相答道,不外乎是"用铲子铲、用火烧、用石灰撒"一类方法或者"斩草就要除根,把草根挖出来"……禅师始终微笑着听完,并不时点头。"你们讲得都很好!"禅师说,"这样吧,寺庙后面有块杂草丛生的荒地,我将地分给你们每人一块,包括我在内,从明天起,大家就按各自的方法祛除杂草,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相聚。"  相似文献   

9.
兰花感悟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常云游各地。他每次临行前都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里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弟子们偏偏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兰花的憔悴与凋落让弟子们后悔不迭。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然而,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平静安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快乐的兰花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弟子们偏偏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后悔不迭:眼前是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棵棵兰花憔悴不堪、狼藉遍地。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是那样平静安祥。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  相似文献   

11.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里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当晚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门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后悔不迭:眼前是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棵棵兰花憔悴不堪,狼藉满地。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接,准备领受责罚。待知原委后,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是那么平静安详。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2.
为师之悟     
/郎威快乐的兰花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弟子们由于一时疏忽,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慧宗禅师泰然自若,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弟子们听后如醍醐灌顶,顿时大彻大悟……记得初次读此小文时,我也是怦然心动,眼前顿觉柳…  相似文献   

13.
陈叶华  周见孙 《师道》2004,(10):41-41
唐代名的慧宗禅师经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嘱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弟子们由于一时疏忽,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哪知慧宗禅师得知原委后,神态自若。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相似文献   

14.
一位得道高僧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父坦然相对。师父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父说:过不了  相似文献   

15.
围绕禅宗"旧时人"和"旧时行履处"这两个核心概念,禅人学者们的悟境诠释矛盾重重、十分混乱。百丈怀海禅师曾说"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冯友兰先生则认为百丈真正想说的其实是"只异旧时人,不异旧时行履处",再如高峰原妙禅师悟后却说"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基于同样的核心概念,他们对悟境的诠释却展现出多重矛盾,这是为何?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考察,我们发现百丈和原妙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了一种诠释张力,其本质完全可以共存乃至互补;另一边,冯友兰先生却因为混淆某些核心概念而不经意地扭曲了百丈本义,继而又通过改变百丈原话来自圆其说,致使诠释扭曲的局面更加混乱。  相似文献   

16.
<正>种一株快乐的兰花于我心一位禅师要去云游,临行前吩咐弟子们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很殷勤地侍弄兰花。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他们却因疏忽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一看,花盆花架支离破碎,株株兰花憔悴不堪。待禅师云游归来,弟子们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禅师聆听了原委,见弟子个个面有愧色,便平静地宽慰道:"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在场弟子听后,肃然起敬之余,犹如醍醐灌顶。  相似文献   

17.
<正>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父坦然相对。师父问其,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父说,过不  相似文献   

18.
河边的苹果     
《阅读与鉴赏》2008,(7):53-53
一个老和尚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过不了河。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一个小和尚与师父坦然相对。师父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父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个小和尚成了师父的衣钵传人。  相似文献   

19.
快乐的兰花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内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得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弟子们由于一时疏忽,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次日清晨,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  相似文献   

20.
传道     
秋天,师父召集三个弟子,说:“你们日夜诵经,但未能悟道。此时节正是明道的时候,你们去后山悟道吧。”弟子们领命而去。夏天,师父再次召集三个弟子,说道:“你们抬起头,看着我的嘴。”师父张开了嘴,看到三个弟子眼中一片迷茫,便重新闭上。“唉,我的牙齿都掉了吧?”“是……”师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