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在中国人的眼中自古就带有哀怨伤感的基调。历代文人墨客对于送别时的落寞以及酸楚的心情都有不同程度的描写。《诗经·邶风·燕燕》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送别诗作,诗中的“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表现了送者和被送者的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时的感伤在后代的送别诗中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2.
这两首诗都是唐代流传久远的著名送别诗,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但由于两位诗人的禀赋、个性的不同,在具体写法上仍有很大不同。《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王维是位山水田园诗人,个性多愁善感,且有消极避世思想,故而他的这首送别诗伤感情绪似乎更浓一些。诗中一开头就勾画出一个能增强离别情绪的环境——客舍,制造一种凄凉的氛围:从视觉、触觉角度描与离别环境,清新俊逸又略显伤感,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郁心情。后两句模拟诗人当时频频劝酒安慰行者的话语,声声劝、字字情,直抒离别情怀,  相似文献   

3.
我不想说再见 在这本不应离去的日子 你背着重重的行李 在这寒冷的冬季 默默离去 我不想说再见 因为再见太遥远 我不想道离别 因为说时我泪眼迷离 我只能说 珍重吧 亲爱的朋友 虽然前面的路还有泥泞 虽然前面的路还显凄迷 但我仍相信 你会把握自己 再次相见时 定会是个百花含笑的春季 乙也 诗写得沉重、伤感,而又透出自信与坚毅。似乎在对“你” 甚而“你们”尽情地倾诉,实质上是说给自己听的。作者一边倾 诉,一边倾听,是一种变相的自言自语。 这首诗的形式像一篇散文,没有太多的空白和跳跃,创作契 机源自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是生命个性…  相似文献   

4.
(一) 徘徊在满是桂花香的校园,落寞、伤感从心头掠过,想起云拒绝我时那不可一世的神情,我只有心痛。  相似文献   

5.
王淦生 《师道》2013,(6):14-15
"那些花儿",原本是歌手朴树唱过的一首歌的名字。那是一支带有几分落寞与伤感的歌曲——当我们渐渐老去,蓦然回首自己生命中曾经经历过的花一样的女孩,如今天各一方影信杳然,那种怅然与感伤是不言而喻的。不过今天我借用这则歌名,不是为了追缅自己渐行渐远的青春岁月,而是要为生活在我身边的几位正值花季原本应该如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杨柳"不是一个单纯的景物,经历代诗人在送别诗中反复使用,杨柳形成为一个语码,一个意象,读者一看到它自然就会想到依恋、伤感和思念。  相似文献   

7.
顺六妈 《母婴世界》2014,(6):140-143
我们这种决定把家安在老远老远地方的人,当年情到浓时,谁也没想过将来有一天会特别地痛恨离别,这个离别的A、B方不是我们自己和家人,而是自己的下一代和自己的上一代,旁观他们分别时,让老人伤感、让孩子流泪的感觉会让我觉得自己特别不是个东西,心里会狠狠地骂自己:我在干什么呢?是在作孽呀!  相似文献   

8.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都是为了等待一件属于他(她)的东西。你的欢笑,是为了准备它的拥抱;你的落寞,是为了迎接它的宽慰;你的伤感,是为了容纳它的温柔;你的幸福,是为了  相似文献   

9.
那些花儿     
那些花儿,原本是歌手朴树演唱过的一首歌的名字,带有几分落寞与伤感。不过今天我借用这则歌名,是要为生活在我身边的原本应该如鲜花一般傲然绽放、可在应试教育巨轮的碾压下却黯然零落的中学生朋友,献上我深深的惋惜与同情。当我们不少人在为教  相似文献   

10.
盛老师是一个外乡青年,来到山里教书,一边拿粉笔,一边看着山里的花开花落,不想这一看就是20多年。就是在那两间简陋的砖瓦房里把炊烟燃起,把两个女儿的尿布烘干,把爱人的中药煎上,把自己的头发熬白,把自己的腰累弯。我是山里的孩子,盛老师是我的小学老师,从他只身走进这山里,  相似文献   

11.
王昌龄在唐代诗名很盛,以“缜密而思清”著称,被誉为“诗家夫子”。他擅长七言绝句,可与李白“争胜毫厘”。他现存的一百八十多首诗中,绝句占了一半;而送别又是他七绝诗中的一个主要题材,八十余首七绝诗中,送别诗又几乎占了一半。而《芙蓉楼送辛渐》又是他送别诗中的上品,因此历来被人们所推崇。这首短诗不象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单纯地抒写送别时的伤感和凄凉,而是借送别来申述自己的志趣,表明自己不改初衷,坚贞顽强的情怀。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2.
又到了大家最伤感的时刻了。每一届的毕业典礼上,我都会让学生们说一件最让自己难忘的事情,想不到这一次大多数学生都说出了两个字——家访。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感觉很头疼。两名学生吵架,老师才批评几句,他们就直接顶撞老师,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事,老师不应该管;一次老  相似文献   

13.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第四本的第三折,又名《暮秋离怀》。剧中以秋天萧瑟之景衬离人伤感之情,被誉为曲中绝调。但是这一折里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口占一绝”却与送别的气氛有些格格不入。这首诗出现在【四边静】曲牌后的一段念白中——  相似文献   

14.
<正>今天数学课要上的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我夹着课本,拎着U盘,向教室走去。我一边走一边想象着课堂上即将会发生的一切,一边想还一边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我在为自己今天的设计而自豪,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他们最喜欢的"猴子家族"的故事,猴王是戴着大镜框眼镜出现的,我想这一定能够吸引  相似文献   

15.
两年以前,搬离那间旧屋子的时候,心里是很伤感的.一直自以为会很开心地住到新家去,但是一想到我再也见不到那些美丽热烈的蔷薇,那些飞飞停停的在蔷薇上的蝴蝶和蜜蜂,那些爬山虎和夏天她们浅绿色的花,多少有些难受.那个时候我以为自己是真的理解了家的含义呢.  相似文献   

16.
人和树     
<正>提到树时,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树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如果有一天,当你只身处于旷野,满眼的萧条,满目的沧桑,伤感、孤独、落寞顿时涌上心头。此时,如果在你的眼前出现一棵高入云霄的大树,你会有何感受?绝处逢生,这四个字恰如其分地修饰了你波动的心情。细细品味心中的体验,就会发现树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力量的源泉。贾岛曾有这样的两句诗文: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我们可以想象一  相似文献   

17.
    
我僵硬而且冰冷,我是一座桥,我横卧在一条深涧上。我的足趾搁在一边,我的手指紧紧抓住另一边,我把自己牢牢地钳进碎土里。我的衣摆在一旁飘动着。下面深深的地方流着冰冷的鳟鱼溪。没有半个旅客到此无法通过的高地游荡,任何地图上都找不到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设计理念]送别诗的共同特点就在一个“送”字上,因为同是送别,心情自然有相似之处,但是又由于送别的背景不一样,心情又会有所不同。以此为切入点,将两首送别诗进行整合教学,在对比中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材分析]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虽然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是诗人的情绪却截然不同,一个是满心欢喜,一个是心怀惆怅。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著称,而孟浩然又是离去在烟花似景的阳春三月,所以一路上是享不尽的人间…  相似文献   

19.
校园短笛     
厂,辱一.张博 送别秋风一次次掠过我残缺的心房拨动心灵伤感的孩、串串泪珠成为永恒的音符汽笛却下了彼此的失意也缩短了两颗心的距离你走了只留下青色的诺言而我把它种在泥土里等待成熟来年收,,J倘若,我”‘”‘ 杜艳书桌上的印迹是一种艰苦的过程知了叫了的时候捧起那昔日的记忆怀念很想再为自己唱首歌无意中那枫叶上的滴滴露水却已打湿了我的心叶很细致像一个准时的闹钟叶平凡清醒而又发人深省一片枫叶在发黄的书里潜泳着一片机叶不知何时它落脚于此把我往日的生命浓缩无意间时光飞逝那时梦中的我等待晨光的回应倘若我不是农民一定会坐…  相似文献   

20.
QQ个性地带     
暮伊12297166个性签名:我把我的心跳与大家分享,希望在露珠里看到你的微笑,我在流星的另一边等待。say hello 6094929个性签名:落寞的凉意,一点点渗透、一点点迂回在生命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