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跳水例1跳水运动员从离地面10m的平台上跃起,举起双臂直体离开平台,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少秒?  相似文献   

2.
程梦辉 《物理教师》2000,21(2):41-42
1998年高考物理试题的评分标准,对有效数字的要求略高于《考试说明》对有效数字的要求.研读1999年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对有效数字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本文予以归类分析,以进一步引起广大师生对有效数字问题的重视.l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 14题;一跳水运动员在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平台,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S.…  相似文献   

3.
继1998年上海高考物理试题推出联系生产、生活、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和近代物理知识的试题后,1999年的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也推出了几道联系实际的题目,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高考物理试题的这种变化倾向,将对中学物理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这一变化也体现了当今理科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今年的高考试题出发,联系物理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探讨中学物理教学所应采取的积极措施.一、试题解析例1(第14题)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平台.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  相似文献   

4.
邵振斌 《物理教师》2002,23(3):57-58
“3+X”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向联系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 ,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素质 .这类问题不同于以往的纯粹的物理运算题 ,它需要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来寻求解决方法 .以下是几个实际问题的物理模型转化例析 .1 跳水运动的物理模型应该说 ,学生对跳水运动比较熟 ,下题的叙述已经把跳水过程简化了许多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这一物理过程 ,然后将之转换成合理的物理模型 (这也是本题所要考查的重点 ) .例 1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 1 0m高的平台上跃起 ,举双臂直体离开平台 ,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 ,…  相似文献   

5.
题目 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2006年全国卷I第20题原题如下: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u在此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身体重心、步法是篮球运动的主要基础。本文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篮球运动员的重心、步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阐明了身体重心、步点与准确而有效的完成篮球技术动作之闻的主要关系;概括出篮球运动员的重心和步点的基本特点.并提出篮球运动员的重心、步点训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题目:(2006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20题)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  相似文献   

9.
月亮跳水     
水上运动项目,我以为就数跳水最好看了,在伸向水面的跳台上,在富有弹性的跳板上,运动员腾空跃起、凌空翻转,然后笔直地射入水中……所有的动作都那样的舒展、洒脱、阔气、优美! 下面,让我们看一个更为特别的跳水情景--  相似文献   

10.
功是力对位移的积累效果.“积累”是逐渐聚集的意思.显然,只具有力或位移谈不上积累,因而也没有功.下面举例说明.例1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过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  相似文献   

11.
题目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  相似文献   

12.
李银相 《甘肃教育》2007,(11X):54-54
问题一: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姿态向上起跳,经△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他的冲量mv+mgA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mv^2;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mv^2;  相似文献   

13.
题目 原先起跳时,先曲腿下蹲,然后突然登地。从开始登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以下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4.
例1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时间Δt,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  相似文献   

15.
例1一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跳起,经△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  相似文献   

16.
吕海波 《物理教师》2008,29(1):60-60
2006年全国高考试卷Ⅰ理科综合第20题是这样的: 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1/2mv^2.  相似文献   

17.
原题:(2005年第1套理综卷)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3题原题为: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度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为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设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9.
一、化学实验 1.判断仪器是否洗净的标志:仪器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挂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2.天平平衡的标志:游码在零刻度,且指针停在零刻度或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 3.中和滴定到终点的标志:滴至最后一滴溶液刚好变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变化. 4.制气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标志:将导管伸人水槽中,用手捂住反应容器(或用酒精灯微热),导管中有气泡冒出,手离开后,管端又形成一段高于水面的水柱. 5.容量瓶不漏液的标志:是往瓶内加水, 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  相似文献   

20.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Ⅰ)20题:原题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