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嵌入全球价值链进行国际化是实现企业集群升级的基础。从企业集群而言,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利用自身某个价值链环节的优势、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或是外部环境变化的某种机遇得以嵌入大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国际化模式又可具体化为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和集群企业联盟型。  相似文献   

2.
在对全球价值链有关理论梳理、评述基础上,分析认为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是环太湖地区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同时,也需要环太湖地区加强产业合作,这种合作也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更好嵌入全球价值链有着重要意义.应通过构建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导的环太湖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构筑环太湖一体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途径来完善和强化环太湖地区产业合作,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全球价值链中,发达国家的企业处于价值链的高端,控制着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并实行全球采购;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接收简单的包装、组装,或低水平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其利润的主要部分流向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却只能从中获得瘠薄的利润。尽管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现象,但发展中国家愿意参与其中,通过全球价值链,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管理,全球价值链也为其提供了提升生产经营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通道。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与跨国公司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加入WTO及全球价值链对我国企业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国企业只有在全球价值链中学习、创新,才能跻身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相似文献   

4.
潮州婚纱晚礼服和陶瓷等专业镇产业集群的滋生根植于区域的资源禀赋、社会文化和关系网络,产业集群通过加入全球价值链获得了相应的分工收益,但多处于低增值价值链环节。顺应产业价值链的国际分工趋势、突破地方产业集群低端锁定性风险是潮州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动因。潮州专业镇应以购买者驱动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应有意识创建优良的商业环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集群内外企业联合与协作,发挥集群内龙头企业的市场引领、企业聚集的功能,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走龙头企业主导升级之路。政府应加强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供给,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融入全球价值创造体系,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机遇。对我国资源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我国与发达国家基于比较优势的博弈模型,提出了我国企业应该选择低端路径嵌入全球价值链,并给出了方式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作为组织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已经对全球经济的微观基础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由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价值分布大不相同,嵌入其中的区域经济发展受其影响日趋明显.本文通过对安徽省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主要从金融发展、贸易开放程度、对外直接投资三个方面对安徽省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7.
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都包括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营销与售后服务等环节。这些活动的聚合就形成了企业的一条价值链。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煤炭企业的价值链以及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生产经营活动,则影响着了企业全方位市场战略、实施全面战略的方式和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由于发达国家严密封锁对中国技术出口以及中国企业自身技术创新不够等因素影响,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被锁定在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我国外贸企业应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培育国内需求市场及寻求市场需求,以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标准煤法和热值法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水平进行测算,利用UIBE全球价值链指标数据库中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指数,结合2007—2020年细分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降低了制造业部门的碳排放水平,简单全球价值链嵌入比复杂全球价值链嵌入更能降低制造业的碳排放水平。简单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复杂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部门异质性,中低技术水平制造业部门参与简单全球价值链分工能显著降低碳排放,而高技术水平制造业部门参与复杂全球价值链分工能显著降低碳排放。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低碳转型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升级机制遭到破坏,中国企业面临“低端锁定”与“外部断链”等风险。采用全国区域间IRIO数据,利用省域出口增加值分解框架,从路径偏好、参与程度、嵌入方向与省级关联四个方面,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治理情况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较高,国内价值链参与程度低且为后向嵌入,头部省份价值链关联省市较为集中,这在当前国际环境下风险凸显。因应新格局,中国企业应融通“双循环”,借助大国综合优势、依托区域发展梯度,通过开放的大国经济内循环推动价值链攀升和竞争力提升,进而主导国际性区域产品内分工,拓展或重构全球价值链体系,在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双链交互”过程中,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目标。为此要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与发展体系;聚焦区域协调协作,补链强链完善国内产业链价值链;加强文化赋能、立体传播,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助力中国企业国际性区域价值链建构耕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